APP下载

问题引导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6-16曹玉英

南北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械加工中职课程

[ 作者简介 ]

曹玉英,女,河南南阳人,南阳信息工程学校,中专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 摘要 ]

问题引导法是在现代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设立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理解,从而达到学生自行思考得出结论的效果,提升学生对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通过研究问题引导法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结合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为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对策。

[ 关键词 ]

问题引导法;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3.040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方式方面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近几年,国家提出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学方法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创新与改变,中职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虽然为成年学生,但是其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应该受到重视,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问题引导法作为创新方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受到了国内众多教师的重视与运用。机械加工技术的专业性、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自行理解相关知识,能够更快地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技术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1 问题引导法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往往承受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通过对书本上知识的解读,将相关技术与知识教授给学生,这是我国大部分学校教育方式的主要表现。但是科学调查研究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起到高效合理的作用,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以后,无法及时地将知识理解与记忆消化,最后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理解较为混乱的情况出现。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加高效与快速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但是对学生来说,无法养成较为良好的独立思考与创新创造能力,仅仅依赖于教师的教授与讲解,缺乏独立自主性,不利于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与进步。

问题引导法作为现代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来将知识进行导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框架之前,先有自身思考的过程,能够更加清晰地将相关知识的框架刻入脑中。相关思考的方向正确,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若思考方向错误,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身的疑问,进一步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辩证分析能力,教师则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课堂,避免原本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较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在问题引入法的指导下,学生与教师都能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运用此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机械加工技术的相关理解与运用。

2 问题引导法对中职机械教学中的作用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作为在中职教育中教授机械加工相关知识理论以及操作方法的重要课程,在中职教育领域十分重要。可以说,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不但涵盖了理论部分,更涵盖实践部分,其课程教学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既保证了我国中职学校机械类课程的丰富,又保证了我国机械类技术人才的先进与专业。但是即使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十分重要,也无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导致部分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出现较为严重的教学问题。相关现象主要包括机械类教学缺乏实践课程,学生无法利用实际操作真正理解机械类加工技术专业知识,除此之外,相关学校缺乏专业的中职教育人才,对于中职学生教育工作缺乏经验,而相关实验器材以及教育教学教具的缺少,也是导致现在部分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

问题引导法虽然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客观方面的问题,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职教育课堂方面教学效果的问题。首先,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对象,教师往往围绕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但是问题引导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缓解,教师利用轻松活泼的问题对课堂知识进行导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直接思考的相关教学问题,用于课堂前或课堂后的思考与总结,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其次,问题引导法在中职教育中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里有着特殊的优势,由于机械加工技术课程里需要较为强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原理与概念,而问题引导法则可以启发学生动手实践,辩证理解专业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全面地认知课程相关知识。

3 問题引导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现代教学方面,主要的教学步骤分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及处理学生疑惑等环节,而想要问题引导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就需要从所有环节各个方面都深入发挥问题引导法相关作用。教师通过深入理解问题引导法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方式,将问题引导法贯彻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3.1 利用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法的突出作用即在知识进入学生自身领域前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时,应该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问题式的解析与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理解相关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前布置好相关问题,便于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导入。除此之外,在问题的设置时,也应注意问题的数量以及质量,过多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过少的问题则可能导致问题引导法无法正常发挥。而问题的质量往往也是学生能否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关键。在满足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对于问题设计的层级性也应该有所要求,即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较为总领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大概的理解,在课堂上,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于相关的具体细节进行提问与思考。

3.2 利用问题引导法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

在学生思考与学习方面,问题引导法也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学生在获取到教师课前布置的相关问题后,应该通过查找教材或查询互联网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自行思考与理解,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辩证思考相关技术对于机械加工的影响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机械加工方面专业技术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也应该抓紧课堂时间进行思考与学习,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探讨与研究,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具体问题。在理论课上,学生可以交流与思考具体相关机械加工方面原理,而在实践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操作与具体实践来验证教师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提高其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在“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相关具体问题,例如,摆动导杆机构与转动导杆机构怎样区分?摆动导杆机构的功能有什么?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教师则可以通过具体演示等方式,在交流过后,对于两种导杆机构进行演示与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3.3 利用问题引导法处理问题

在课堂结束后,学生通过思考教师布置的相关问题,对于专业知识已经有个较为基础的框架。此时,教师应该继续布置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上学习的相关内容。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融合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使其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最后达到提升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效果。学生在理解相关问题后,应该进一步思考相关知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辩证地看待相关知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工艺过程以及组成时,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向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企业进行机械产品制造时的流程有哪些?可以通过相关多媒体视频的演示、将其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在机械产品制造时的工作流程,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布置相关具体问题,例如,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是怎样的?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走访调查、拜访相关技术人员等方式,具体了解相关工艺的制作过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工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使问题得到良好的解答,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兴趣,营造更加轻松与活泼的学习氛围。

问题引导法所需要的教学教具较为复杂,除常规的黑板、教材以外,还应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包括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教具。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相关具体设施运动流程较为复杂,运动模式比较抽象,导致学生无法较为方便快捷地理解其运动轨迹。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与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中,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其运动模式。例如,在运动副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运动服的相关概念以及常见机构运动的相关图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实际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到实际操作车间,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推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使用问题引导法的前提下,应当逐步开展相应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了解,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现在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薄弱点。与此同时,问题引导法的介入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切忌一刀切的方式,避免导致学生由于不习惯新教学方式而引起对问题引导法的反感,应该逐步推进问题引导法的普及,制定相应的时间表以及规划措施,科学有效地推进问题引导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效率,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中职学校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3.4 注意合理设置问题

在问题引导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师的问题设置。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以及结构框架的理解,合理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效率以及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而较为简单或者較为晦涩的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充分学习与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问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同时也应该注意问题设置的层级性,在课前提出的问题应当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思考以及理解,在课中设置的问题,应当便于学生交流与探讨,而在课后的问题应当更加侧重于实践以及思考,通过不同方式以及不同难度的题型,充分发挥问题引导法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引导法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缓和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多方面全身心发展。在进行棘轮机构的问题设计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问题,例如,什么可以被称作间歇运动机构常见的间歇运动机构?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查找教材或互联网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在课中,教师可以提出按结构不同,棘轮机构可以怎样分类等问题,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棘轮机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快、更便捷地进行棘轮机构的制作以及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锻炼学生思考与动手实践的能力,成功突破相关专业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存的中职教育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对于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习处理问题等多方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与交流,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提升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粤. 浅谈中职机电类《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1): 163.

[2]韩变枝,王栋,张银喜. 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 86-88.

[3]李伟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97-98.

[4]杨俊茹,张悦刊.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 高教论坛,2021(4): 86-88.

[5]尤晶晶,涂桥安,何斌辉. 基于问题引导的机械原理教学模式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5): 140-141.

猜你喜欢

机械加工中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探讨
锯床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机械加工大有文章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巧用磨耗提高机械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