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域下《汽车营销学》教学实践初探

2022-06-15刘伟英赵培全张晶杰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1期
关键词:营销学育人思政

刘伟英,赵培全,张晶杰

(山东交通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一 引言

从课程思政本质实质来看,课程思政是思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也是专业课教学实现内涵式提升与发展的必经路径选择[1]。《汽车营销学》作为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肩负着传达汽车营销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正向思想价值观念的双重任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与思想觉悟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开展思政角度下《汽车营销学》教学实践改革,已刻不容缓。针对课程思政要求,《汽车营销学》的教学实践改革主要体现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团队等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力争深度挖掘每个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思政元素为贯穿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双头并驱,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到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 《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对育人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思政课程上,其强调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思政教育作用[2]。《汽车营销学》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为第七学期讲述的重点专业课程,其学时共计48 学时。课程主要内容为分析市经济场条件下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宏观、微观环境特点,制定和实施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程序。通过分析消费者类型以及消费心理特点,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产品特点,进行相应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也包含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除上述内容外,该课程对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商务礼仪的内容也有涉及。通过该课程内容的讲授,已期学生具备汽车后市场中相关职位所需的市场营销与管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知识解决汽车营销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营销技能,引领学生从业、就业的正确观念。《汽车营销学》课程虽与思想政治课程分属不同领域,但是在育人过程中不应盲目的割裂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关联。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3],同样《汽车营销学》也不例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任何性质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两者需协同前进,共同达到育人目的。高校教育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促使学生“专业成才”,而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精神成人”。因此,做好《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本专业育人任务中的重要环节。

三 《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主题

《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组织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坚持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教学内容实现衔接与融合。《汽车营销学》为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汽车营销学》整个课程进行思政元素提炼,提炼的思政元素及特征表现见表1。

表1 《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元素提炼

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高度融合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有利于学生人格得到进一步发展。《汽车营销学》中部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见表2。

表2 《汽车营销学》的课程部分思政主题

四 《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来看,《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任务非常艰巨。为使思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使课程思政效果真正做到入学生耳、入学生脑、入学生心。《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如下所示:

(一) 设计巧妙教学活动,实现多方位思政育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例如:在讲述第四章市场细分、选择与市场定位中“野马汽车”案例时,推翻传统教学顺序,先从案例发展的结果出发,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环节。学生猜测、查询、分享当时野马汽车销量可观的原因,之后教师再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与市场定位等概念的提出。在讲述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使学生认知到追求真理、精益求精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也要保持追求真理、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另外,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邀请毕业的优秀校友、企业思政标杆等人员来校座谈交流,对尚未形成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6],通过在职人员的真实经历讲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择业观、生活观、发展观,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与能力提升。

(二)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创新学习评价方式。

为使学生从课堂的参与者转变为课堂主体的重要角色,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采用PBL、拼图学习法、滚雪球、翻转课堂等教学策略。使课程从单一的灌输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体验、实践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新教学策略下的教学活动也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思想与学习方面的误区与盲区,方便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与修正。例如:在讲述到客户服务这一章节时,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每组为单位分享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并结合相应视频进行佐证。课堂时间加强师生交流进而加深知识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而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7-8]。通过此教学策略,使学生领悟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合作共赢的能力与意识。同时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转变以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理念,特别的,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提升至较高位置,摆脱原来 “卷面成绩唯一论”的理念,使用“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中“结果”是指期末考试成绩,占比约50%,过程是指其他考核方式,占比约50%,例如:团队协作、任务汇报、线上学习效果测评、创新意识任务等多种形式。多方面多维度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鉴定。

(三) 利用微专业优势,协同实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

《汽车营销学》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按照“强化创新培养,紧跟行业发展、注重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该课程不仅高度重视专业领域中新技术、新知识的交叉、渗透,而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立得树人。例如:《汽车营销学》在智慧树、山东省联盟等线上平台已运行多期课程,在线上授课过程中,依据行业发展需求,结合课程内容特点,课题组在教学资源方面不断更新完善,例如:增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政热点、名人事迹、先进汽车技术、创新营销实务等内容,革新案例库、试题库。协同线下授课进行正向价值观念的传输,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做到润物无声、课程思政。

(四) 开设课程思政分享工作坊,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队伍中,专业任课教师队伍庞大,任务艰巨。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专业教师承担使学生专业成人与精神成人的双重使命,此种背景下专业任课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的提升与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已不言而喻[9]。课题组结合专业授课与课程思政需求,开设课程分享工作坊,各任课教师分享授课经验和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方法与技巧,共同探讨思政视角下育人新途径。同时,结合学校定位与学生素质水平,细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学生更好理解、吸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传达的正向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将“课程思政”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加快教学团队的建设,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或思想政治优秀的员工承担相应的教学或实践指导任务。另外,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获取前沿的教学素材与资源,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实现教学与育人双向协同,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五 结语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源泉,在高校全方位育人过程中起着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思政视域下《汽车营销学》教学改革实践,不仅有助于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通过对《汽车营销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已期助力于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双重目标的实现,使正确的思想道德在学生的成长中成为做事的基本准则与前进方向的指引,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共同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营销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任务驱动视角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改革探索
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发展历程、学科结构和衍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