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为例

2022-06-15刘秀清史立伟刚宪约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育人

刘秀清,史立伟,刚宪约

(山东理工大学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一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急需大批新工科人才,而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是深化产教融合[1-2]。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阐明了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验实训设施,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应用技术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3]。

新时代条件下,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研究和探索产教融合新体系、新模式,是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精准就业、推进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迫切要求。

二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一) 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对人才能力需求不匹配

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制定没有经过行业企业深入调研,且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技术发展及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整[4]。传统教学模式和实践硬件条件削弱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低,缺乏工程素养、工程伦理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问题。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重新来学习操作技能。

(二) 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质量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社会及产业需求已与以前有明显区别。而作为教育供给端的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不大、地方特色不显著、与实践脱节,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不对等,无法形成命运共同体[5]。由于我国与国外相比,缺乏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合作办学出现了“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局面。企业与高校合作大多数仅停留在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层面。产教融合理论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各国的具体实施情况各有特色:如德国的“双元制”、韩国的“产学结合制”和日本的“企业访问制”、英国的“工学交替制”和加拿大的“CBE 模式”等[6]。

三 产出导向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从产教深度融合系统工程出发,把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全过程参与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以专业职业标准为毕业要求起点,校企共同构建了“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一个目标、两个主体、三个核心、四个层面、八项举措”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体系及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建培养标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共享师资、共建平台、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图1 立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四 产出导向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实践

(一) 校企合作制定及论证基于OBE 工程教育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课程体系

运用 OBE 教育理念,从行业发展和职场需求出发,面向行业、企业和高校开展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需求调研。以行业发展趋势、岗位任职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作为基础开展基于 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深度挖掘行业和职场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 OBE 工程认证标准的落实方法,进而梳理毕业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定位准确[8]。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跟踪评价实施办法。新培养方案制定前对行业企业及毕业生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培养方案初稿。定稿之前邀请省内外多所高校、知名企业专家召开论证会,对培养标准,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作重点研讨,从而对新制定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把脉”、深度“诊断”进而开出“良方”。

(二) 选聘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授、产业教授,共建“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

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就是要提升专业教师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到企业工程项目中[9]。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践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兼职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能力方面欠佳,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参与的动力不足等等[10]。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办法》,学院制定了《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外聘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从任职资格、聘任程序、工作职责、薪酬管理等多方面保障企业教师的责权利。从中国重汽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聘请一批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授及产业教授,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预期达到40%;制定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暂行办法,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学习,开展校企共建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

与雷沃重工、潍柴动力等大中型企业签订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合作协议,山东唐俊欧玲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入选省级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优质企业库,同时获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实验室建设方面也积极争取企业资源,如吉利控股集团和淄博柴油机总公司分别向车辆工程实验室捐赠教学用车和发动机;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与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涉及人身安全及真实实验环境难以实现的汽车碰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中心建立汽车的虚拟仿真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为汽车碰撞安全性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性能并行超级计算的技术支持。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为中心的交通安全虚拟仿真研究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

(四) 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及新工科人才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与雷沃重工密切协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通过“3+1”方式,对优秀在校生进行定向培养,每年为公司输送一批英语好、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与山东唐俊欧玲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新工科”实验班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并校企联合召开了新工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新工科人才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与潍柴动力、淄博柴油机总公司,滨州活塞集团合作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通过“3+1”方式即前三学年在校完成理论课学习任务,最后一个学年由“校企双导师”指导完成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五) 企业兼职教师及产业教授走进课堂,共建专业课程

为深化实践OBE 教育理念及模式,强化课程目标达成弱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产业前沿技术、企业技术需求以及行业标准,近几年逐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改革,加大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力度,先后邀请20 多位企业兼职教师及产业教授走进课堂,与学院专职教师共同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甚至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教学。以校企共建特色课程、企业工程实际案例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OBE教学驱动项目,提升学生能力培养[11],改革效果显著:①将实际工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应用;②将企业理念、工程素养、产品标准融入课堂,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结合;③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趋势、市场产品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六) 企业资源融入第二课堂,共建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平台

结合各专业特点积极创建“一专业、一社团、一赛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管理模式和“五个一”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各社团赛事活动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和指导,目前深圳市郎搏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淮安鑫固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飞客锂电等赞助我院方程式赛车队,山东巨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赞助并指导学生组织参加我校“梦之旅杯”房车设计大赛;山东天为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对我院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进行技术指导。淄博柴油机总公司对我院节能减排大赛提供赞助。制定了大学生成长行业专家报告实施暂行办法,定期邀请我们的产业教授、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为大学生开设“卓越交通大讲堂”活动,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促进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励在学业、创新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七) 校企共建“三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促进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理念,努力搭建教师、企业、毕业生的三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通过定期走访企业,通过对毕业生和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满意度调查,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并以此为据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五 结语

产出导向的立体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深化了校企在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协作交流,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工程素养、工程伦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高校学生工程教育培养质量。企业在解决了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真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做到了“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