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通 三课协同”育人体系探索
——德智体美劳的内在关系及育人体系研究

2022-06-15游祖元杨继琼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五育融通

游祖元,杨继琼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

一 引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特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而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的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明确其关系与发展逻辑,然后提出合理的实施策略。

二 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教育的深厚底蕴,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包含了家国情怀和为人处事的道理。近现代中国涌现出一批伟大的教育家,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德、智、体“三育”。1999 年我国的教育方针首次加上美育,培养“四有”新人。直到2018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完整提出并明确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这是极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举措。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存在“重智育、虚德育、轻体育、弱美育、缺劳育”的现象。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20 年1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直被视为短板,现在要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教育正在回归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构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育人体系。如何构建一个让学校和社会协同、课内与课外一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是最大的难题。人的教育培养过程长达20 余年,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学校、家庭、社会扮演的角色不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远离家庭未入社会,学校教育成为单一主体。如何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及实施机制是各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整的育人要素体系

(一) 素质要素的分类

人是各种素质要素、能力要素的统一体。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在其《素质教育论》中把素质划分为八种,包含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将素质要素分为自然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或自然素质)主要是身体素质,遵循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要素的基层。社会文化素质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反映,包括思想道德、精神情操、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等,处于素质发展的高层次,又可以分为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劳技素质、科学素养)和社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养、文化素养)。

(二) 德智体美劳是内在统一相互融通的整体

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健全人格、完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德、智、体、美、劳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相互之间也是交融共生,都承载着五育的职能。教育活动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多维性,是从不同方面、环节、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人的成长发生影响作用。我们为了从不同角度认识、研究人才培养规律,为了更全面、系统的培养新时代人才,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加以培养,每个方面有所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德智体美劳是内在统一、相互融通的整体。德育立德修身,人无德不立,德育是其他各育的灵魂;智育格物致知,为心智赋能,为实施其他各育提供智力指导和技能支撑;体育为强体健魄,是其他各育要素的生理条件;美育为尚美怡情,为人的成长中其他各育赋予情感和精神;劳育为笃行创新,贯穿于各育之中,是对其他各育的实践运用、成果检验,促进其他各育转换提升。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才能塑造人格健全、志向远大、情趣高雅、身体强健、博学多才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 素质中各要素的层次性

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之间有层次性也有蕴含性,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之间也不是平面的并列关系。体育处于生理基础层次,目标是强身健体。德育、智育、美育可归与社会层面,分别对应人们的至善、求真、尚美追求,其中智育、美育属于认知层面,德育属于更高级的意识层面或精神层面。劳动教育为其他各育的践行,与其他各育相伴而行,同时又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环节。

四 “五育融通”构建全面育人体系

构建“五育融通”的育人体系,不能限于开设德智体美劳五门课程,而是基于五育的融通性,形成整体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体系。“五育融通”不是将五育合并为一育,而是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以教育活动为抓手,以一个要素为主,有机融入其他要素,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构建“五育融通”育人体系,既要明确每一个育人要素的独特性,也要认清彼此间的融通性和相互作用,核心是在每一个育人要素中要融入其他要素的要求和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德智体美劳相互作用关系

“五育融通”育人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培养过程,需要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共同实施,课程之间、教师之间需要分工协助,这是基于共同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分工。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一个教育环节、每一个教师都承担着全方位育人、关心学生整体的发展的任务。由此,才可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念。

五 “三课协同”构建全程育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根据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学生培养和成长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实现,也称之为人才培养三个课堂。这三个课堂有明显界限划分也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形成三个相互协同的育人体系。只有这三个体系都建立了,并建立起协同一致的育人机制,才形成系统的、有机的全面育人体系。

表2 “三课协同”育人体系

(一) 课程教学育人体系

在三个育人环节中,课程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执行机制都相对成熟,可以建设一批“五育融通”的五育课程和教材,更重要的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五育”。受多年的专业教育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明显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目前课程思政逐步普及,可以用类似方式将立德树人融入各类课程,实施课程育人,而不是仅限于开设五个方面的育人课程。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均可体现育人要素。在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时,必然涉及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涉及当前社会、经济、技术背景,可以融合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德育)。在知识讲授、案例分析时,重点在培养业务素质(智育);教学环境设计、影音图文素材选取、课件,都会体现审美素质(美育);在实习实训、作业练习,就是劳动锻炼的过程,也是身体锻炼的过程;在师生互动交流、作品检查评价时,既能提升业务素质,也能锻炼心理素质。

(二) 课外活动育人体系

课外活动育人的重要性无容置疑,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评价,让学生在校内广泛参与各种活动,本身就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校每年开展了不少活动(多数是文体活动)锻炼学生,但学生参与深度、广度都有限,且缺乏系统计划、考评,离系统化的育人体系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团中央推行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各校都在积极相应。可以预测,随着全国上下对教育根本任务的认识加强,从小学到大学,第二课堂将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成效。第二课堂不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而是学校重要的育人环节之一。

(三) 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要深入社会实践、进入企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学生在社会实践期间面对的是真实的职场环境,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环境、文化、制定,心智、精神、情绪、思想等各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社会实践育人是职业教育增强职业适应性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多数学校的社会实践过程主要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基本没有详细的育人计划、标准,更谈不上育人系统。建立“三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第二、第三课堂育人,不是把它纳入课程一样管理,而是需要加强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 建立综合素质活动记录与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自驱力

“五育融通”育人体系和“三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关键还在于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学双边活动,这个育人体系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教师的认识和学生自觉有极大关系。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产生学习自驱力,教育才能有效发挥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对各种“说理”性教育有强烈的排斥性,但在实践中自己却做不到。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不断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更需要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觉践行“五育”,实现全面发展。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评价的指挥棒引导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长,促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 建立活动记录系统确保素质评价的客观性

人的素质具有综合性、隐蔽性,因此在评价的时候不能把德智体美劳机械地分解开评测,也不能用一个尺度去客观量化,难以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很多学校学生毕业标准中,综合素质评价始终是一个比较虚的条件。但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养成是与人的成长经历、培育经历相关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及其表现来反观人的素质,也就是从某些可观察的事、行为进行综合评价,这也是我们对事物、对人经常采用的直观综合评价方法。

在当前大数据支持环境下,可以对学生全学程的日常行为和事务自动记录并形成分析评价报告,从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这将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最佳方式,评价的结果也将更有效。本人带领团队正在做《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及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结合大数据、共识机制等新模式,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活动及其日常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并评价,形成综合素质积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并得到锻炼,促进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建立健全“五育融通”育人体系“三课协同”育人机制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将引导青少年尚美崇真、勤学笃行,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七 结语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任务,我们要在深刻理解“五育”内在关系基础上,在育人工作中把“五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不仅要“五育并举”共同发力,更要“五育融通”整体育人;不仅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课程中培养,还要在所有课程中融入“五育”,可以将“课程思政”扩大到“课程五育”;不仅在课内育人,还要在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共同育人,从而实现“三全育人”。构建“五育融通 三课协同”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学校、学生、课程特点进一步探索实践,全学程全方位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从而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五育融通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