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框架下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2022-06-15李凯乐广州南方学院
◆李凯乐/广州南方学院
胡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审计局南昌分局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将任务目标分地区、分行业进行拆解,加快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保障,确保在2030年前,社会各领域都能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目标。在这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中,国有企业作为实体经济战场的重要阵地,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提升履职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这场“碳达峰行动”中自然不能缺位。如何助力企业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得到各主要经济体及大型投资机构广泛认可的,用以评价企业社会效益,促使企业妥善处理其与环境、社会相互关系的评价体系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治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创新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ESG框架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气候与环境保护问题愈发严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日益强化,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组成的细胞,单纯的经济财务指标已不能全面揭示其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更无法客观地反映企业面对投资者、社会公众等其他利益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情况。为此,国内外学者与实务界人士在过往的几十年间不断地探寻、实践其破解之道。近年来,ESG受到学术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被普遍认可的用来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一些代表性的ESG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代表性ESG框架
不难看出,虽然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完全统一标准的ESG报告框架,但ESG所强调的低碳绿色、高效治理、责任承担等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2015年起,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始建议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2020年进一步强化ESG信息的披露,将“建议披露”改为“不遵循就解释”。为配合环保趋势与节能减排,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5月就企业年报内容与格式的修订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如有发生关于环保问题的处罚与事故,均需主动披露,并鼓励公司向社会公众展现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为减少碳排放做出的努力、在乡村振兴或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参与度等。可以预见,我国对企业ESG报告或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将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趋于严格。
二、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ESG框架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有企业特殊地位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是深化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关键,更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的期望,提出要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六大重要力量”,同时提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经济也处在“双碳”“双循环”的两大发展战略转型期,掌握着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国有企业,应努力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承担社会责任、践行低碳环保、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先行模范作用,而ESG框架为衡量国有企业非财务效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和日常管理监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我国政府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路径、发展要求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除了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重大经营决策的内部控制、财经法纪的遵守执行外,如何更好地衡量国有企业所实现的外部经济效益,如环境保护、增加就业、行业创新引领等,成为审计人员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日臻成熟的ESG框架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很好的审计思路。环境(E)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将环保政策的实施、环境污染的治理、节能减排的成效等纳入审计范围,达到以审促改,以改促建的审计效果。社会(S)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着眼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以创新的评价视角督促企业管理者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以维护国有企业的声誉与长远利益。治理(G)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以企业内部治理为主线,除了检查财务收支是否规范、重大决策程序是否正当外,还应落实追责制度,健全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运用审计成果帮助企业平衡多方利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通过完善治理机制妥善处理好其与环境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三、ESG框架下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建议
(一)立足国家战略,切实把握问题导向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是完善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关键一环,也是对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落实情况的调查与反馈。审计人员在运用ESG框架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从国家战略的大局出发,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与重要意义,避免掉入“拿来主义”的陷阱。针对ESG中的“E(环境)”模块,审计人员除了考察常规的污染治理问题,还应根据我国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其碳排放的考核。在“S(社会)”模块中,重点关注企业在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贡献。考察企业“G(治理)”模块时,不仅要关注国有企业的经营治理结构是否合理,也要分析其在社会责任履行、环境保护实施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等。将ESG框架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全面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合规、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审计方法,持续完善评价体系
审计人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以应对审计内容与审计范围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审计方案。国有企业千差万别,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甚至地域市场的不同针对性地调整审计方案,深入了解该企业的性质与行业特点,突出审计重点。二是促进审计提质增效。ESG框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应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业务专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大数据审计模式,力争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质效。三是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完善ESG框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无论是审计理念还是审计方法的创新,最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考核指标上来,审计机关应在ESG框架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三个区分开来”重要精神贯穿其中,实现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精准画像,力保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与潜在风险。
(三)优化审计队伍,提升综合素养能力
目前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与ESG框架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依然保持就事论事的审计习惯,对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相关政策措施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重大问题的思辨能力和敏感度不够高,导致有些情况下责任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审计队伍多以财会专业背景的人员为主,而ESG框架下的经济责任审计综合性较强,涉及环境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对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要求较高。为此,审计人员应强化业务学习,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研究,注重经验积累与总结,精准把握审计重点与审计方向,解决好“审计为了什么”的问题。同时,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及时储备和培养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才,优化审计队伍结构,提高整体业务能力。
[图片新闻]
日前,湖北省审计厅2022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全面启动,24个审计组已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实地调查和现场审计。图为该厅赴武汉市洪山区自然资源审计组对土地闲置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罗琼芬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