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用于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2022-06-15王茗茗单立影徐景利
王茗茗 单立影 徐景利
神经性耳鸣属于临床诊治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指的是人在无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出现明显异常声音感觉[1]。患者的主观感受具体表现为颅内或耳内有类似声响的感觉,声音如同蝉鸣声、嗡嗡声或嘶嘶声。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神经性耳鸣发生的具体机制,多数研究者均普遍认为病毒、血管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异常、神经病变等均与神经性耳鸣的发生有关[2]。耳鸣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困扰,同时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目前,临床上用于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口服西药是常用方法,但总体疗效相对欠佳,且服用药物时间过长会引发明显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无法保证总体疗效[3]。针灸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中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本研究主要探讨针灸疗法用于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76例在本院诊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为对象。将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6.54±2.3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8.24±1.28)个月;耳鸣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12例。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6.69±2.20)岁;病程4~14个月,平均(8.33±1.17)个月;耳鸣严重程度:轻度28例,中度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性耳鸣临床诊断标准,有明显耳胀、耳鸣等症状,耳鸣持续发作时间超过7 d,并经相关临床检查获得确诊;(2)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4]≥18分,听阈评估值>25 dB;(3)家属及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外伤、药物等原因引起耳鸣;(2)伴有免疫、血液系统功能异常或疾病;(3)存在糖尿、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4)伴有精神性疾病。
1.3 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口服银杏叶片(悦康药业集团),口服药物1片/次,1次/d。同时口服腺苷钴胺片(华北制药)进行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0.5 mg/次,3次/d。持续服药2周为1个治疗疗程。患者共接受1个疗程治疗。(2)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再接受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主要给予患者针刺治疗。针刺选取穴位为患侧耳门、听会、听宫、完骨及翳风。以患者实际病情为根据行随证加减治疗。虚症患者再行双侧照海、太溪针刺;实证患者再行双侧夹溪、太冲针刺。使用针为华佗牌1.5寸针。针刺操作时,先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再行针刺,刺入深度为0.5~1寸,行提插捻转直至患者能够感觉到有酸麻重胀针感传至内耳后。每隔10 min实施1次针刺,每次留针时间均为0.5 h。患者持续接受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接受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均采用THI评估患者耳鸣程度,评分结果越高提示耳鸣程度越严重:78~100分为灾难性,58~76 分为重度,38~56 分为中度,18~36 分为轻度,0~16分为轻微。(2)治疗前、后均给予患者耳鸣频率检查,检测纯音听阈值,以平均听阈值为根据评估患者听力障碍。71~90 dB为重度,56~70 dB为中重度,41~55 dB为中度,26~40 dB为轻度,≤25 dB为正常[5]。(3)治疗前、后均通过微循环检测仪基于患者甲襞微循环指标检测,测定指标具体为管襻、流态、襻周积分和总积分,积分越低,表明患者微循环状况越好。(4)治疗后使用焦虑评分量表(SAS)[6]、抑郁评分量表(SDS)[7]评估患者负面情绪程度,评分>50分判定为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分数高表明程度越严重。(5)总疗效评估[8]:经治疗后耳鸣症状及相关伴随症状均完全消失,10 d内病情未复发,为痊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耳鸣程度显著降低(降低2个级别),伴随相关症状也有显著改善,为显效;耳鸣程度与治疗前比较降低1个级别,伴随症状程度均有明显减轻,判定为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耳鸣症状及其他相关伴随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耳鸣程度及听力障碍改善效果比较 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纯音听阈值、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纯音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HI评分也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及THI评分比较
2.2 2组甲襞微循环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甲襞微循环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管襻、襻周、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各项甲襞微循环指标水平比较 n=38,分,
2.3 2组情绪改善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 n=38
3 讨论
近年来,神经性耳聋的发生率有明显递增趋势。神经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存在复杂性,目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噪声损害、脑炎、遗传、病毒感染等均可导致神经性耳聋发生[9]。听力下降、耳鸣是患者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眩晕、耳聋等症状,正常工作、生活及睡眠均受到严重影响[10]。有报道指出,在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1%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8%患者存在明显睡眠障碍[11]。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口服西药方式给予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钴胺片等均是神经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但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12,13]。近年来,与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从中医学角度给予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在症状改善、疗效提高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14]。
在中医学中,神经性耳鸣被纳入“蝉鸣”范畴。中医认为,神经性耳鸣发生病机主要表现为机体脾胃虚弱,导致痰浊不断内生,痰瘀上阻,进而使阴阳升降失常,引发耳窍不利,最终发展成为耳鸣[15]。耳鸣实为本虚标实,同时又虚实夹杂之证。耳鸣的发生部位在耳部,与肾存在密切联系,当肾水亏虚时,肝木无滋养,肝肾阴虚导致精血上达受阻,耳鼻头目清窍均失濡润,再加上机体阴虚火旺,肝阳亢盛,外感风邪不断侵袭,因此出现头目晕眩、耳中蝉鸣等症状[16]。同时,脏腑经络间存在密切联系,且会相互影响,因此脏腑病变的发生均会对经络产生一定影响,而疏通经络也必定能够发挥一定病症改善作用[17]。从中医学角度给予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时,应坚持散瘀化痰、开窍通络、阴阳调节等原则。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耳蜗微循环障碍也是导致神经性耳鸣发生的主要原因[18]。内耳血管痉挛、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导致内耳缺氧缺血,引发耳蜗微循环障碍、局部淋巴水肿等,进而导致耳鸣及其他相关症状出现[19]。因此,在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中,耳蜗微循状态改善对疾病治疗总体疗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针灸属于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传统中医治疗手法,指的是通过针刺手段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促进经络得以疏通,使机体局部气血瘀滞获得有效改善,发挥散瘀化痰、通络开窍等功效[20]。
本研究将中医针灸疗法用于观察组治疗后,该组患者THI评分、前纯音听阈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患者SAS和SDS评分相比对照组也明显更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从中医学角度加强给予神经性耳鸣患者针灸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耳鸣、听力障碍改善效果,改善甲襞微循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有效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针灸作为一种功效确切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直接刺激患者的耳部神经系统,进而促进其耳部血液能够更好流通,使耳部血氧供应获得明显增加,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神经系统传导功能实现良好改善,进而使患者的神经系统得到更好恢复。本研究选取患者患侧耳门、听会、听宫等穴位作为针灸刺激穴位,针刺听宫穴发挥良好疏风散热功效,针刺听会穴,能息风通窍,针刺耳门、翳风等穴位,可促进神经元放电,刺激5-HT释放,进而使患者耳聋、耳鸣等症状得到更好改善,辅助针刺完骨等穴位可发挥良好气血疏通、活血化瘀、降浊升清、通窍开耳等功效;穴位针灸刺激还可促进患者头颈部血管、肌肉痉挛等获得有效缓解,促进患者神经、肌肉更好放松,进而促进耳部血供明显改善,进而减缓或消除患者晕眩、耳鸣等症状,减轻患者应耳部不适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能够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进而提高病情总体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从中医学角度应用针灸疗法给予神经性耳鸣患者治疗,可有效提高甲襞微循环、耳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临床治疗总体效果更加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