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KSS评分的影响
2022-06-15郭振中李朝阳褚会军焦弘升牛志强
郭振中 李朝阳 褚会军 焦弘升 牛志强
我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发患者数呈持续增多趋势。膝骨关节炎属于慢性病症,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膝骨关节炎类型,若不能及时有效干预,关节会随病情发展发生变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临床常规药物干预对于病情较重者疗效不佳,手术治疗可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临床手术治疗主要有单髁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等方式,胫骨高位截骨由于治疗效果不良已被淘汰,全膝关节置换术因其疗效显著、技术操作成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3]。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成熟,单髁置换术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速等优特点,较易被患者接受[4]。为探究单髁关节置换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KSS评分的影响,此次研究对患者应用了单髁关节置换治疗,相关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21例(21膝),女19例(19膝);左膝18例,右膝22例,均为单侧发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5.6±2.8)岁;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1.2±1.1)年。研究组患者40例,男22例(22膝),女18例(18膝);左膝17例,右膝23例,均为单侧发病,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5.7±2.4)岁;病程6~16年,平均病程(11.0±1.3)年。2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悉知且签字,同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完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内侧骨性关节炎[5];(2)患者均存在膝关节局限性疼痛,且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外侧间室软骨良好;(3)无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凝血障碍、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等。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涉及的手术治疗及用药方案存在禁忌者;(2)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他类膝关节疾病者;(3)膝关节发生化脓性感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对患者完善各项常规医学检测,评估病情。患者呈仰卧位,曲膝关节至30°,麻醉方式为插管全麻。在患肢膝关节正中处作一纵向切口,沿着髌骨进入,在关节囊前内侧作切口,对胫骨结节内侧缘实施剥离,脱位髌骨[6]。剥离前后交叉韧带、骨赘、滑膜、半月板及股胫关节骨膜,松懈韧带,避免损伤窝后神经及血管[7]。参照术前确定的方案,截骨股骨及胫骨近端,交叉韧带前端清洁并钻孔,置入假体并用骨水泥固定。冲洗关节腔,闭合关节囊并留置引流管引流,缝合切口[8]。
1.3.2 研究组单髁(牛津单髁)关节置换治疗:协助患者作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实施硬膜外麻醉,于髌骨内侧作一纵形切口,长约8 cm。①探查:将髌下的脂肪垫进行部分切除,探查见前交叉韧带张力及完整性良好,内侧半月板见损伤,胫股关节面严重退变,探查见骨赘,软骨缺失,外侧胫股关节软骨完整,骨赘无明显增生。对髁间窝侧缘及股骨内侧髁内缘的骨赘进行清理,并将内侧髁后外缘及副韧带下的骨赘凿去。②胫骨截骨:确定截骨量(用垫片厚度减去软骨丢失的厚度)。在胫前架置截骨导向器,紧贴前交叉韧带纵向截骨,之后经槽内实施水平截骨,将截骨片取出,确保假体型号及截骨量精确。实施过程中要避免内侧副韧带损伤,术中可见软骨严重侵蚀,软骨后方尚为完整。将截下的软骨与模板比对,选合适型号。③股骨截骨:膝关节处于屈曲45°状态,在髁窝前内角作开孔,将定位杆插入髓内,放入模板,插入导向器,向内钻孔,插入模块,沿模块切除后髁,之后对半月板清理。安装磨栓,对股骨髁研磨,对屈曲、伸直间隙进行测量,参考间隙选取研磨栓再次研磨,将骨髁后角剩余骨组织去除。④假体安装:将模板插入并定位,确保后缘跟胫骨齐平,并切骨、开槽,安装半月板衬垫及胫骨股骨试样,确保膝关节屈伸无撞击、间隙平衡。对胫骨、股骨钻孔,用骨水泥固定,清除假体周外的水泥,骨水泥凝固后,松解止血带,对切口冲洗并止血,缝合术口。
1.4 观察指标
1.4.1 2组治疗效果比较: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肌肉力量、运动功能、畸形状况、关节稳定状况、疼痛度等,并用HSS评价疗效,HSS满分100分,显效:膝关节无畸形表现、运动力、肌力正常,膝关节无表现,HSS得分≥85分;有效:膝关节存在轻微痛感,未出现畸形,肌力与运动能力基本正常,HSS得分70~84分;无效:膝关节存在明显疼痛,关节畸形明显,肌力减小,存在运功功能障碍,HSS评分<70分。
1.4.2 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度评分比较:膝关节功能通过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HSS评分包括屈曲畸形、肌力、功能、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6方面内容,还包含3项减分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9]。KSS评分包括疼痛、活动度、稳定性3项内容,还有4项目减分内容,100分满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用视觉模拟VAS评价患者疼痛度,分1~9个等级,将带有标注疼痛度水平的纸条(一级1分,共10级,0~10分,代表无痛至最痛),让患者依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标记[10]。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随访时测量上述指标水平。
1.4.3 2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比较: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
1.4.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包括术后膝关节僵直、术口感染、畸形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延迟。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40,例(%)
2.2 2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度比较 术前2组HS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HSS评分、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度比较
2.3 2组临床指标状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更少,手术耗时、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指标状况比较
2.4 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僵直、术口感染、畸形愈合、下肢深静脉血栓、愈合延迟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状况比较 n=40,例(%)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在临床较为常见,膝关节的任何位置都有发病可能,膝关节最初发生疼痛时,大多先在膝关节内侧开始出现疼痛,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直至发生全膝疼痛[11],此时应积极进行治疗干预,若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膝关节畸形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退变速度较快,膝关节软组织一旦发生变性作用,会使骨质暴露,最终形成骨赘。发生增生病变的骨质会使周边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引发炎症[12]。既往临床针对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多以保守治疗,如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物理干预等,但疗效不甚理想,针对重症患者临床仍需进行手术治疗。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最大水平的保留膝关节结构、保存负重能力,但术后极易发生内侧间室退变,导致手术不成功,疗效不理想[13]。膝关节置换术会对关节间室造成破坏,创伤性较大。
相较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所获得的生物学功能更好,患者术后能快速恢复,且不会产生较大的手术创伤、同时并发症更少。本研究中,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膝关节术后屈至90°所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了该术式的优越性。由于单髁关节置换术对前交叉韧带进行了保留,使膝关节在术后仍能维持高水平活动度及正常的动力学稳定性。即便该手术失败,仍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仍然可获得与直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同的疗效[14]。
与其他类手术方式相比,该术式存在一些优势:(1)手术过程操作中仅需对受到破坏的间室进行治疗,不会累及正常间室及韧带。(2)手术所需要的截骨量少,剩骨量充足,在手术失败或者发生假体松动时,能满足再次手术需求。(3)术后畸形症状能够自行矫正。(4)手术后患者的膝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可得到良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P<0.05),且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改善,研究组患者HSS评分、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单髁置换术可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该项手术操作对术者的临床操作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防止损伤膝关节软骨,同时还需注意:(1)在髌骨内侧作切口,切口形状为纵向;(2)进行股骨钻孔时要借助导向器的辅助,以保证跟股骨髁良好接触,将导向器放置在内髁的中心位置,导向器上方须与髓内定位杆处于平行位置;(3)等骨水泥硬化彻底后方能实施膝关节被动活动[15]。
综上所述,单髁关节置换术可提升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提升患者KSS评分,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利于患者生理性疼痛的减轻,术后并发症更少,利于促进临床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