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潮汕地域文化的文创设计研究

2022-06-15王铁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潮剧有形潮汕

王铁球

(东莞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1 潮汕文化的起源

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开放性是岭南文化公认的特性。各种亚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但融合性少于独立性,也因此表现出自成一系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三足鼎立的民系文化组合。潮汕虽位于广东省内,但潮汕文化在表现岭南文化的共性中有鲜明的个性,反映出其在岭南文化中特殊的地位[1]。相比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而言,潮汕文化是唯一没有超出广东地域的独立体系。潮州虽位于广东省内,但潮州话仍独立于粤语体系之外,两者平分秋色;潮菜与粤菜相峙而立;潮剧因其特殊的调式而有别于广府音乐;提及粤绣之余,仍不得不提一句“潮绣”;即便是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广东商帮,也分为广州帮和潮州帮,具有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

由此可见,潮汕文化虽存在于岭南文化体系之内,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相对独立的民风民俗,让其自成体系,脱颖而出。

2 潮汕地域文创设计的创新思路与实例分析

地域文化是指含物质和精神特质的区域范围内,有着区域性特色的文化内涵[2]。从有无物质载体来看,我们可以将地域文化分为不具备物质载体的无形文化和具备物质载体的有形文化。

而设计是一柄“双刃剑”。当设计经过了“文化”意识的“锻造”之后,它就会有明确的文化价值观,就如同被注入灵魂。这能够促使设计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不使其走向反面[3]。文创设计就是要让文化成为设计的灵魂,引导并驾驭设计的方向。因此,该文藉由潮汕地域文化的传承,从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角度提出潮汕地域文创设计的创新思路。

2.1 潮汕地域文创设计的创新思路

2.1.1 无形文化“有形化”

“无形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即“无形文化财”。日本是最早以法律形式对“无形文化”采取保护措施的国家,其最初对“无形文化”的界定推动了人类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进程。无形文化,即指诸如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宗教、礼仪、风俗等不能够固化的人类财富[4]。这一类的无形文化虽然没有具体的物化形态,但却具有识别度高、内化性强的特征,也是相对内核和强势的文化形态。

与此同时,潮汕文化又是复杂而矛盾的。由于自古地少人多,因此形成了重视读书、经商的社会风气,读书至上的观念蔚然成风。因而在上述无形文化的世俗化本质之外,又极其讲究“儒雅”:潮州菜对每一可食用对象进行如科学实验般的细化处理,使其展现为不同的食用状态,配套的餐具细致考究,门道众多;一整套功夫茶的饮用方式既透露出潮汕精致的生活品味,也是礼教社会的象征物[5]。

这些丰富的无形文化,处处透漏出潮汕地区特有的族群气质和人文特征。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设计的手法将其“有形化”,物化为当代潮汕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从而提升无形文化遗产的品质与价值。

2.1.2 有形文化“年轻化”

相比无形文化,有形文化则较为浅显易懂,潮汕地域的有形文化代表为潮汕区域的特色建筑、生活用品、手工艺品等,这种具备物质载体的有形文化,具有非常复杂的种类和非常宽泛的范畴[6]。

潮汕地域的有形文化相当丰富,大到多姿多彩的潮汕建筑,如“驷马拖车”“四点金”等独特的建筑民居、技艺高超的宗教建筑等,小到潮绣、木雕、陶瓷等巧夺天工的日常手工艺品。这些现存的物质载体,除了被静态地收藏和保护起来,更应该通过文创设计的手法加以挖掘和再创,让它们从静止的生命状态中重新走入大众的生活中来,增强有形物质与人和社会的情感联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活化”。缺乏使用者的物质文化,其意义比较有限,也终将走向消亡。人和文化的互动才能带来文化发展的新活力。在《传统的发明》一书中,编者Hobsbawm 认为传统可以因为现实的需要而被发明和建构。一些传统是固有的,一些传统是被发明出来的,一些传统是消失了之后又被再次建构出来,但这些都可以被称为传统,或者被正式地确立为传统,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了真正的传统[7]。通过观察潮汕地域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将上述有形文化进行文化重构,让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也更贴近当下的年轻群体。

2.2 潮汕地域文创设计的实例分析

文化的有形性和无形性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并不能绝对脱离彼此而单独存在。每个有形的文化产物背后都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每个无形文化也往往寄托于有形文化之上。这就犹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始终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无法割裂。在进行文创设计的时候,往往也需要综合考虑,而无法完全割裂开来[8]。

饮食文化是潮汕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潮汕文化内涵。在潮汕人的餐桌上,粿品繁多。旧时粮食不足,用大米加工制作成的各种粿品,也成为当时的一种奢侈品,也因此常被用于祭神、祭祖以及庆典等民俗活动,成为人神共享的一种食品。做粿品用的木模称为“粿印”,阴刻花纹,也是潮汕工艺美术的一个地方特色。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推进,懂得制作红桃粿的人越来越少,但这不代表后辈的人会将其遗忘。图1所示中的作品《桃瓷》,是一款调味料碟的设计,就是从粿品这一潮汕传统市井饮食文化中提取出红桃粿元素,以及相应的粿印元素,将之进行了图案的高度提炼和抽象化,结合潮汕陶瓷文化,从形态和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调味碟底部印有红桃粿纹样,前段设计为尖头,便于各种潮汕特有调味料的使用。该设计结合了潮汕饮食文化、木刻工艺文化以及陶瓷文化,既蕴含了浓郁的潮汕特色,又创造出一种更为时尚化、年轻化的新饮食主义。而如图2所示的《桃粿艾香》虽然同样取材于红桃粿,但其设计目的却与饮食话题想去甚远。《桃粿艾香》是从红桃粿和粿印正负型结构而衍生变化成盘香礼盒,盒盖底部有石棉垫,盒盖倒扣又可作为盛灰盘使用。盘香的主要添加成分有艾草粉,有益于静心宁神,驱蚊虫,除异味。通过焚香让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也更懂得去传承这份易逝的传统。此外,桃粿象征长寿,有祈福祝寿之意。盘香独特的桃粿造型也始终让人联想到潮汕,联想到潮汕的风土人情和美食佳肴,进而加深对潮汕地域的印象。

图1 桃瓷

图2 桃諽艾香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90 后”“00 后”早已成为当下的消费主力,这类人群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与情调。如图3所示《观纱氛围灯》设计灵感来源于潮绣的抽纱工艺,将灯和抽纱结合成氛围灯,在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为忙碌的人群营造舒心而轻柔的环境氛围,透过灯光感受抽纱的细节美。如图4所示《光影潮州之熏香小夜灯》的设计,通过剪影的手法将潮汕特色文化建筑与熏香加湿灯加以组合。在曼妙的剪影中,不难看出潮汕广济桥、广济门城楼、古城石牌坊、涵碧楼、道韵楼等特色历史建筑,加上小夜灯的氛围营造,让用户重新回味历史的时光剪影,产品被赋予了浓郁的地域文化。小夜灯主要材质为PVC 塑料,并使用仿木纹油漆,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美观大方。

图3 观纱氛围灯

图4 光影潮州之熏香小夜灯

作为潮汕地域无形文化的代表,饮食、茶艺、潮剧、方言等方面,均呈现出潮汕地区特定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重视感性经验,充满了独特的“潮”之韵味。这种世俗性的本质,存在于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也最具有顽固性和渗透性,拥有众多的文化维护者和实行者。如图5所示的潮剧文创产品,立足于潮州本土戏剧,在潮剧原创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角色设计选取潮剧行当中最经典的四大行当代表:生、旦、净、丑。将角色形象卡通化,生动有趣,可使得潮剧角色形象更易被解读、被牢记。4 个角色也将应用到各类生活用品上,比如日常的扇子、书签、T 恤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达到传承的效果[9]。

图5 潮剧文创产品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人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快速转变,许多潮汕传统文化呈现出日渐弱化的趋势,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通过对潮汕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寻,挖掘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潮汕地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方式之中,让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去选择,去使用,去重识传统,才能注入新生,与时俱进。把创新形式纳入传统,再把传统内涵引入现代,才能有效地促进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繁荣。

猜你喜欢

潮剧有形潮汕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潮汕牛肉火锅
潮剧戏曲在潮州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未定义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