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蝶腭穴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的应用
2022-06-15李新宁马鸿斌苏文燕薛鹏坤马丽
李新宁,马鸿斌,苏文燕,薛鹏坤,马丽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中医科,新疆奎屯 83320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常见临床表现为鼻痒、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痒、胸闷、咳嗽等伴随症状,会对患者的呼吸状态、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2]。临床诊疗中,变应性鼻炎多以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抗胆碱等药物治疗为主,此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鼻痒、水样鼻涕等典型病症,对控制患者病情有积极作用[3-4]。但就实际诊疗而言,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不能达根治的治疗目的[5-6]。而中医诊疗中,针刺治疗可通过针刺相应穴位,达通气的治疗效果。传统针刺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通气后,疗效逐渐减低。经临床研究发现,针刺蝶腭穴能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炎症反应,对根治变应性鼻炎有重要意义,且此治疗方式操作便捷,患者仅接受门诊治疗,即可达较好的疗效。所以为进一步提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随机选择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拟将针刺蝶腭穴应用到此类病症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并对比、探析此治疗方式的实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参考《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7],研究对象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疗标准;②患者均符合下述诊断标准,主症:鼻痒、鼻塞、流涕、喷嚏;次症:咳嗽、眼痒、胸闷,舌脉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沉;③年龄18~68岁;④患者、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排除标准:①针刺部位皮肤存在破损、感染等病症者;②对该研究用药有严重过敏反应者;③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者;④有鼻息肉、鼻窦炎等其他严重鼻部疾病者;⑤基线资料不全者;⑥在该研究治疗前2周内,接受过同变应性鼻炎相关诊疗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针刺组(50例,行针刺蝶腭穴治疗)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组成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age,disease course,and gender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选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052214,规格:10 mg×6 s/盒)口服,1次/d,10 mg/次。结合糖皮质激素药物,糠酸莫米松喷鼻剂(注册证号H20140100,规格:50μg×60揿/支),经鼻喷,1~2次/d,每次每侧鼻孔喷2次。治疗2周。
针刺组行针刺蝶腭穴治疗。取颧骨弓的下缘为进针点,即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的合缝线隆起部的稍后位置,“下关”穴前方约1.5 cm处,用针灸针(长55 mm、宽0.35 mm)自弓形凹陷中央下方进针,针尖向斜上方缓慢刺入,根据患者面部骨组织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待针体全部刺入后,患者针侧面颊部可能产生强烈窜电感或亦有描述为鼻腔内出现瞬间的喷水样感觉。反复适度刺激3~5次后起针,7 d/次,每次针刺一侧,左右交替进行。因蝶腭神经节对头面部各组织器官功能调节意义重大,因而针刺时,医师需密切关注患者头面部各组织、器官的变化,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在保障患者头面部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减少神经受损程度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式。在实际针刺蝶腭穴治疗中,医师需选用特定长度、特定针尖形状的针灸针,以便于对蝶腭神经节进行有效刺激。同时进一步减轻神经组织在针刺治疗中的受损程度,确保每次针刺治疗强度、频率的合理性。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疗程完成后即可)这两时间段,参考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8],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痒、鼻塞、流涕、喷嚏这4个典型病症的评估,各项分别共计0~3分、0~3分、0~3分、0~3分,分数与病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改善,治疗前、治疗后(2周疗程完成后即可)这两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血清P物质(SP)3项指标数据进行检测、统计。
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这4个时间段,对两组患者进行体征变化的评估,共计10分,分数与体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④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开始治疗至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显著:鼻痒、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等典型病症完全消退,无鼻黏膜肿胀等症状,患者能恢复较通畅、正常的呼吸状态,体征评分显著下降,且下降分值≥60%;一般:鼻痒、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等典型病症有显著改善,相关病症评分有所下降,有轻微鼻黏膜肿胀等症状,患者能恢复较正常的呼吸状态,体征评分有所下降,且下降分值在30%~59%;较差:鼻痒、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等典型病症无显著改善,相关病症评分无明显下降,或有严重鼻黏膜肿胀等症状,患者不能恢复较正常的呼吸状态,体征评分无明显下降,且下降分值<30%。总有效率=(显著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s of nasal itching,nasal congestion,runny nose,and sneez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s of nasal itching,nasal congestion,runny nose,and sneez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 鼻痒 鼻塞 流涕 喷嚏针刺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2.12±0.42 0.64±0.31 2.21±0.55 0.26±0.23 2.25±0.51 0.29±0.09 2.31±0.62 0.58±0.14 t观察组(治疗前后)值P观察组(治疗前后)值t对照组(治疗前后)值P对照组(治疗前后)值t疗前(组间对比)值P治疗前(组间对比)值t治疗后(组间对比)值P治疗后(组间对比)值2.15±0.44 1.12±0.38 20.048 0.001 12.528 0.001 0.349 0.728 6.921 0.001 2.18±0.53 0.87±0.31 23.129 0.001 15.086 0.001 0.278 0.782 11.174 0.001 2.21±0.48 0.93±0.37 26.762 0.001 14.934 0.001 0.404 0.687 11.885 0.001 2.29±0.59 1.06±0.45 19.246 0.001 11.721 0.001 0.165 0.869 7.202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改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E、EOS、SP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IgE、EOS、S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改善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inflam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改善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inflam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IgE(mg/L) EOS(%) SP(nmol/L)针刺组(n=5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250.32±48.56 98.03±21.78 6.98±2.12 4.21±1.06 3.47±1.75 0.91±0.21 t观察组(治疗前后)值P观察组(治疗前后)值t对照组(治疗前后)值P对照组(治疗前后)值t治疗前(组间对比)值P治疗前(组间对比)值t治疗后(组间对比)值P治疗后(组间对比)值249.64±47.99 117.56±32.08 20.234 0.001 16.179 0.001 0.070 0.944 3.562 0.001 7.09±2.26 5.26±1.14 8.264 0.001 5.112 0.001 0.251 0.802 4.770 0.001 3.51±1.82 1.37±0.28 10.270 0.001 8.218 0.001 0.112 0.911 9.293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针刺组患者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体征变化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physic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体征变化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physic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1个月针刺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56±1.42 8.45±1.38 0.393 0.695 6.43±1.12 7.89±1.25 6.151 0.001 3.98±0.84 5.23±1.15 6.207 0.001 3.53±0.78 4.65±0.98 6.323 0.001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西医诊疗中,变应性鼻炎是当前较常见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全球的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高达12%~30%,我国成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从2005年的11.1%上升至2011年的17.0%,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人们需重视变应性鼻炎病症的防治工作[9-10]。一般情况下,变应性鼻炎多因多基因遗传所致,同时长期、多次接触变应原,也会增加患者的变应性鼻炎发病率[11-12]。中医诊疗中,多将变应性鼻炎归属于“鼻鼽”“鼻涕”等病症的诊疗中,关于其病因,《素问》中有提及,“鼽者,鼻出清涕也。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热极怫郁,而病愈甚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扰痒属火故也。”说明风寒湿邪入侵,致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肾阳亏虚、肺气不足,致津液积聚、肺气宣降失常、鼻窍通利失常,是导致患者出现鼻部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中医诊疗中,需以温阳益气、散寒宣肺为主[13-14]。
为进一步提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拟将针刺蝶腭穴应用到此类病症患者的临床诊疗中。根据该研究结果可知,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治疗能促进鼻塞、鼻痒等典型病症的改善。原因如下,蝶腭穴是在29世纪60年代,由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发现的新的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此穴位位于胃经下关穴附近,经针刺治疗刺激此穴位后,能达调节植物神经,改善鼻腔血管,宣通鼻窍的治疗目的。与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喷鼻剂等药物治疗相比,针刺蝶腭穴能进一步促进患者鼻功能的恢复,达改善鼻塞、鼻痒等症状的治疗目的。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IgE、EOS、S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治疗能促进患者鼻部炎症反应的改善。原因如下,针刺蝶腭穴还能达祛除风寒邪气,温阳、升阳,调整患者气血运行,改善其鼻部炎症的治疗目的,有温督通脉、祛邪通窍的功效。针刺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P<0.05),说明针刺蝶腭穴能帮助患者达更好的临床疗效。原因如下,针刺刺激蝶腭穴后,能调解蝶腭神经节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能维持两个神经功能的平衡状态,达到改善腺体,降低鼻黏膜神经敏感性,降低腺体分泌,缓解鼻涕、鼻痒等病症的治疗目的[15-16]。
张鹏等[17]研究中,有提及针刺蝶腭神经节,能降低患者的鼻炎症状量表评分,帮助患者达到较好的鼻部炎症反应控制疗效,与该研究结果一致。巩政等[18]研究中,也有对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IgE、SP检测值更低,炎症反应改善效果更好,与该研究结果一致。阚志芸等[19]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穴能促进TNSS、TNNSS评分的下降,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恢复较好的鼻功能作用,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李坤伦等[20]研究中,接受针刺蝶腭穴治疗的患者,其鼻部症状总评分更低,总有效率(80.8%)高于对照组(64.0%)(P<0.05),说明针刺蝶腭神经节,能调整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平衡,有治疗阴阳失衡的功效,能促进鼻塞、鼻痒等病症的恢复,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针刺蝶腭穴应用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促进鼻痒、鼻塞等典型病症的恢复,能改善患者鼻部的炎症反应,帮助患者恢复较好的鼻功能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