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模式护理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中的价值
2022-06-15官延青
官延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山东济南 250012
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麻醉方式,而在超声引导下的麻醉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已受到临床推广[1-2]。臂丛神经阻滞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3种方法:肌间沟法、腋路法、锁骨上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外科围术期处理创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自丹麦外科医生Henrik Kehtet首次提出以来,在胃肠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中报道较少[3-4]。ERAS护理具体要求以加速患者康复为目标,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护理[5-6]。便利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2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ERAS模式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措施,平均年龄(38.90±17.78)岁;观察组行ERAS模式护理,平均年龄(38.76±18.6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伦理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该院收治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心理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遵医嘱复诊、定期记录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并发症、用药等。观察组患者进行ERAS模式护理,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臂丛神经阻滞作为一种有创性质的操作,患者往往会出现难以适应的心态,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解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具体流程,告知患者麻醉药的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其过分焦虑和恐惧,积极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康复方法等。也同时使得患者尽早内心接受现状,提高依从性。②术中护理:药物方面,常规使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护理人员要注意麻醉药物的护理,关注麻醉药物的保质期、是否浑浊、注意记录麻醉药物批号和使用日期,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监督和宣教工作,要注意药物剂量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此外,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和液体管理。③术后护理:对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即使使用超声引导,仍不可避免地出现穿刺部位不当,严重时候可能引起气胸。所以护理人员在术后要积极观察,及时反馈。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麻醉药物中毒,也要注意监测。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十分重要。注意术后翻身,避免压力性损伤;术后饮食以清淡和高蛋白高纤维为主。术后疼痛的患者,可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注意药量及服药频率。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可服用格拉司琼等止吐药物,并可配合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对护理的满意程度。①应用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对于患者不良反应、日常功能、情绪状态、躯体舒适、家庭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数均为100分满分,分数高为患者生活质量高。②应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判患者满意度情况,0~50分为不满意、51~75分为满意、75分以上代表患者很满意,护理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③护理有效率标准分为3级。显效: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对于疾病了解程度较高,对于护理很满意;有效:患者术后存在轻微并发症,对于疾病基本了解,对于护理满意;无效:患者不满意护理。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④利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主要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注意事项,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8分以上为优,得分为5~7分为良,4分以下为差,知识掌握度=(患者总例数-掌握差例数)/总例数×100.00%。⑤患者心理需求满足度:期间主要为患者的疑问解答,患者心理不存在负担及疑问为优;患者存在部分疑问为良;患者存在较多疑问获得解释判定为差,心理需求满足度=(总例数-满足度差例数)/总例数×100.00%。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评价表进行评估,评价表评分越高为患者情绪状态越差。⑦评估两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护理、一般依从护理和不依从护理,依从性为完全依从与一般依从之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效果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分别为(7.54±2.52)、(3.34±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分别为9例(21.95%)、1例(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9,P<0.05)。
表1 两组干预后护理效果对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s),d]
表1 两组干预后护理效果对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s),d]
组别住院时间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7.54±2.52 3.34±1.46 6.210 0.021
2.2 两组专业知识的了解、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专业知识了解、护理满意程度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understanding,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
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知识掌握度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knowledge mast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5 两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依从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依从性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compli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6 两组负性心理评分对比
护理前,对于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负性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负性心理评分对比[(±s),分]Table 6 Comparison of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6 两组负性心理评分对比[(±s),分]Table 6 Comparison of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 时间 焦虑分数 抑郁分数对照组(n=41)观察组(n=41)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对照组护理前后值P对照组护理前后值t观察组护理前后值P观察组护理前后值t组间护理后值P组间护理后值74.55±4.37 51.48±3.35 72.52±4.64 35.16±3.24 26.827<0.001 42.271<0.001 22.422<0.001 71.34±4.28 55.25±3.62 72.44±5.37 30.67±3.52 18.379<0.001 41.655<0.001 31.171<0.001
2.7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日常功能、情绪状态、躯体舒适、家庭功能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7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7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7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时间不良反应日常功能情绪状态躯体舒适 家庭功能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对照组护理前后值P对照组护理前后值t观察组护理前后值P观察组护理前后值t组间值护理后值P组间值护理后值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1.43±11.42 52.67±23.44 42.41±11.34 78.22±22.36 2.760 0.007 9.146<0.001 5.050<0.001 42.42±11.34 51.46±21.43 41.42±11.56 75.33±18.21 2.387 0.019 10.067<0.001 5.430<0.001 42.43±11.35 53.31±25.52 41.12±11.36 74.32±22.25 2.494 0.015 8.509<0.001 3.973<0.001 41.41±11.37 64.42±26.79 42.46±11.37 85.52±21.72 5.063<0.001 11.246<0.001 3.917<0.001 42.44±11.36 62.78±20.35 42.44±11.34 87.34±22.27 5.588<0.001 11.504<0.001 5.213<0.001
3 讨论
加速康复外科为丹麦外科医生在相关报道研究中成功运用,在肿瘤择期手术治疗中能够有效将疼痛控制、麻醉学、营养支持以及外科手术等方面先进技术结合传统物理方法,实现多学科协作,使患者的围术期创伤应激反应降低,促进患者肠道功能快速恢复,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7-8]。加速快康复外科能够注重围术期有效处理,帮助患者减轻机体创伤,促进加速康复目标达成,加速康复外科里面的获益,能够有效提升麻醉效果,使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降低医疗成本,在围术期处理过程中属于新型应用办法,能够避免患者麻醉过程中产生误吸,有效帮助患者实现腹胀缓解,使其腹腔感染发生率降低[9-11]。同时,快速外科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积极配合,使其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有效减轻,在围术期起到积极作用,使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日常功能、情绪状态、躯体舒适、家庭功能等均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麻醉方式,而在超声引导下的麻醉路径能够更加准确,已受到临床推广。在辅以超声引导后,安全性更高。医师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环节中,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积极作用[12-15]。ERAS模式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针对患者具体制订的全面的合理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用药、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16-20]。该研究尝试性纳入该院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予以ERAS模式护理干预,发现ERAS模式护理能够降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水平和心理状态,住院时间更少、减少并发症、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更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更高[21-22]。
该文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负性心理状态对比 (51.48±3.35)分、(55.25±3.62)分,(35.16±3.24)分、(30.67±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松华等[23]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负性心理状态对比(51.55±3.96)分、(55.43±3.77)分、(35.52±3.82)分、(30.78±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ERAS模式护理能够降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更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更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