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模型无创矫正新生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疗效评估
2022-06-15王磊刘业海
王磊 刘业海
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2-0068-04
耳廓具有收集增益声音、定位声源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具有美学意义,但耳廓畸形却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之一,其包括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2019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发布《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使得耳廓畸形的专科化整形治疗理念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很大完善[1]。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耳廓畸形的发病率高达31.97%。国家卫健委新生儿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也将耳廓畸形作为常规项目,《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医疗机构组织实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防治的工作,但是既往耳廓畸形一般多在学龄期行整形或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多,预后欠佳。无创矫正技术可在新生儿期解决耳廓畸形,避免后期整形手术,无痛无麻无药物,有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该技术国外率先开展,利用Earwell矫正用耳模型对畸形耳廓进行力学3D塑形,其材料为聚氨酯,柔韧性强,不易变形,对婴儿皮肤无刺激、不致敏,并发症少。为综合评估该技术的效果,帮助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实现早期矫正,本研究开展该技术的疗效评估,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共119只畸形耳。纳入标准:①出生42d内;②患儿耳廓形态畸形或Ⅰ度结构畸形;③体重>2.5kg;④患儿情况良好,耳廓及周围皮肤无湿疹。排除标准:①重症急需抢救的患儿;②皮炎急性期;③伴发多器官畸形。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68例患者男37例,女31例;日龄3~42d,平均日龄(12.22±12.19)d;体重3.2~5.1kg,平均体重(4.07±0.56)kg,左耳畸形69只,右耳畸形50只;垂耳15例(27耳),耳甲腔畸形13例(25耳),杯状耳11例(19耳),耳轮畸形12例(22耳),狒狒耳6例(11耳),环缩耳9例(12耳),招风耳2例(3耳)入组,各类型耳廓畸形见图1。
注:①:狒狒耳;②:耳轮畸形;③、④:耳甲腔畸形;⑤:招风耳;⑥:杯状耳;⑦:环缩耳;⑧:垂耳图1 各类典型耳廓畸形
1.2耳模型 无创矫正治疗使用耳模型(美国蓓康恩医疗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52101638,分左右耳中型、大型),每套模型包含1个底座、1个耳甲矫正器、海绵垫、1~2个牵引器、1个带孔外盖,底座底部有附有胶带,用于固定与耳周;底座斜左上或右上设计有用于定位及塑形对耳轮上脚的耳后成型器,这个位置非常重要;牵引器主要塑形耳轮;耳甲矫正器塑形耳甲,海绵垫用于耳甲矫正器与耳甲皮肤接触缓冲,防止皮损;外盖固定支撑的作用,其上椭圆孔也可观察和透音,见图2。
注:①~⑤分别为耳模型底座、外盖、大中小牵引器、耳甲矫正器、海绵垫图2 无创矫耳模型
1.3耳模无创矫正 矫正步骤如下:①无创矫正治疗前将患儿基本信息(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就诊日期等)、耳廓照片采集存档;②备皮:家长配合保持患儿患耳朝上,用专用剃刀剃除耳周3~5cm毛发,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及备皮区域,擦净油脂,待干燥;③安装:根据患儿耳廓大小及左右耳选择型号,一般大号较多,打开耳模型,根据耳后成形器定位对耳轮上脚,并需留有余地,不要紧贴在耳根部。在耳周合适的位置固定底座,尽量避开耳廓赘生物或瘘管,依据耳廓形态,放置牵引器,一般根据对耳轮位置,置于侧上方位置,力度大小需掌控好,随后放置耳甲矫正器,下用海绵垫缓冲,固定外盖,最后用3M胶带在底座周围再行固定,防止脱落。安装后可观察2min,观察耳廓皮肤血运情况;④护理及复诊:指导家长护理及观察方法,获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及时反馈问题,每周复诊1次,观察皮肤色泽,注意是否有相关并发症,评估疗效,拍照对比留档,根据耳廓恢复情况,按照前述备皮、安装步骤调整耳模型支架。基本步骤见图3。
注:①~⑤分别为备皮、安装底座、上牵引器、上耳甲矫正器及合上外盖图3 按装耳模型
1.4观察指标 治疗后3个月,统计患儿治疗时间、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临床效果:①显效:畸形耳廓经过无创矫正后与正常耳基本一致,基本恢复正常外观;②有效:畸形耳廓经治疗后获得部分改善,但与正常耳仍有差距,未能恢复正常耳廓基本结构;③无效:矫正后耳廓改善不明显或完全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湿疹、压力性皮损等。
2结果
68例患儿(119耳)均顺利完成治疗,狒狒耳、耳轮畸形、耳甲腔畸形、耳轮畸形矫正6~7周,环缩耳、杯状耳、招风耳矫正8周,平均治疗时间(6.67±0.89)周。隨访3个月,显效率为89.92%(107/119),有效率为10.08%(12/119),总有效率为100.00%(119/119),各类型畸形耳廓临床疗效见表1;因治疗方式为无创力学塑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中湿疹9耳(7.56%),压力性皮损4耳(3.36%),撤除模型待皮肤恢复后,可继续治疗,典型案例见图4。
注:(1a)、(1b):垂耳矫正前后对比;(2a)、(2b):耳甲腔狭窄矫正前后对比;(3a)、(3b):耳轮畸形前后矫正对比;(4a)、(4b):狒狒耳前后矫正对比;(5a)、(5b):环缩耳前后矫正对比;(6a)、(6b):杯状耳矫正前后对比;(7a)、(7b):招风耳矫正前后对比图4 各类型畸形耳廓矫正前后对比
3讨论
严重的耳廓畸形不仅影响听力,还会对患儿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4],早发现、早治疗对新生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都非常有利。结构畸形与形态畸形是耳廓畸形的两大类,结构畸形是指胚胎发育早期耳部皮肤及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耳廓畸形;形态畸形是指耳廓肌肉发育异常或异常外力作用使耳廓发生扭曲變形,无明显的软骨量不足。形态畸形包括招风耳、环缩耳、杯状耳、狒狒耳、隐耳、垂耳、耳甲腔畸形、耳轮畸形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各类耳廓畸形总体发生率为31.97%。湖州地区为40.54%,42d体检时自愈转归为36.96%[5];珠三角地区达到57.46%,其中仅31.55%的患儿在1个月后自愈[6],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统计结果仅为20.88%[7]。韩国曾报道相关自愈率高达50%左右[8],但其样本量有限。王小亚等[9]研究发现,出生及1个月后的耳廓畸形发病率分别为55.09%和30.08%,1个月后自愈率达40.77%,从发病率来看,男婴高于女婴。耳廓畸形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畸形耳廓的早期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无创技术开展之前,新生儿耳廓畸形主要治疗方式为5~6岁或8~10岁行耳廓整形手术或耳廓再造术[10],耳廓整形手术难度较高,创伤较大,一般需全麻,要求手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患儿需承受较大痛苦,同时家长需承担较高的手术费用。研究报道[11],无创矫正耳廓整形的治疗效果显著,家长满意度高达88%,其支付费用仅为相关整形手术费用的1/4。耳模无创矫正术弥补了耳廓畸形在新生儿期的治疗空白,避免了后期的手术,患儿家长更容易接受。
新生儿体内含有大量的产妇雌激素,在出生后72h达到峰值,这提高了新生儿软骨中透明质酸的浓度,从而增加了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此后,激素水平逐渐降低,6周后恢复正常[1],因此患儿进行无创矫正越早越好,本研究入组患儿皆为出生后3~42d的患儿,大部分患儿均为出生后1周内。虽然耳廓畸形的患儿有一定的自愈率,但目前没有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患者自愈情况。研究指出[9,11],患儿年龄与治疗时间正相关,而与医生及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呈负相关。周智英等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无创较正效果对比发现,1个月内、3个月内及超过3个月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0、73.68%、100%。由此可见,无创矫正越早,治疗时间越短,效果也越好,并发症发生率也越低。本研究耳廓畸形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100.00%,与患者年龄小,治疗开展较早有一定关系;但杯状耳、招风耳因整体的耳廓软骨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治疗难度较大,我院矫正8周,仍有7例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湿疹、皮损并发症的患儿皆是超过1月龄的患儿,因无创矫正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6~8周,而满月后的患儿吸奶量及活动量皆有增加,容易出现湿疹。家长的护理、外环境的温度、医护人员的安装力度及手法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夏季,控制温度,减少患儿出汗、防止耳模型浸水、溢奶等导致的耳模型脱落,医护人员与家长的完美配合才能保证患儿最终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出现压力性皮损的患儿为耳甲腔畸形、杯状耳、环缩耳的患儿,耳甲腔畸形患儿在安装耳模型的过程中,耳甲矫正器需要形成较大压力,易造成耳轮脚处的皮损,而后两者需要牵引器在耳轮处形成较大的牵引力,也容易因压力或移位形成皮损。如患儿出现湿疹,取下耳模型即可,待皮肤恢复后,继续保持治疗;出现皮损的患儿,用生理盐水清洗过后,涂抹红霉素软膏,一般5~7d即可恢复,恢复后继续治疗。
本研究不足:本次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还有待继续增加样本量,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另外关于耳廓畸形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远期疗效也是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综上所述,新生儿耳廓畸形无创矫正技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