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
2022-06-15卢颖
卢颖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如何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拓展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予急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几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语文;自主学习;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以它独具的魅力很快进入教学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也成为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教育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讨论组的形式,有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与老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來。在互联网这个大舞台,他们尽情的展现着自己。
2.信息技术特性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
由于知识、信息和文化都可以在网上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去分享,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也将使得学生的智慧得到大幅度开发,因此,信息技术特性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众所周知,因特网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信息环境实现了师生角色新的定位。
1.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着语文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教育观念、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能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素养会产生不同的定位方式,从技术角度看是信息处理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信息问题解读能力,从文化视野看是信息文化的多重构建能力。教师具有越高的信息素养越有助于将传统的与现代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是教育系统中有平等地位的信息要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吸取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同时,教育、教学信息的順利流通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为了使教学系统更加协调运行,需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学习。
其次,教师对信息要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能确认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有效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应该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如果学生连最简单的操作都不会,势必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受到制约。例如:教师要求在一节课时间内用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Word写一篇文章,但学生的汉字输入速度较慢,学生就不能够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得提高课堂效率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如果学生的信息知识欠缺,那么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传播的能力自然较低,那么学生对教师安排的信息加工和再创造的要求也很可能无法实现。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的展开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学生是否乐于接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否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是否乐于与他人讨论并在讨论中促进知识的建构都将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的巨大的冲击,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更不容我们忽略。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做到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