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市发展生物兽药产业问题研究

2022-06-15赵殿新于占成吴云舟

学理论·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哈尔滨产业链

赵殿新 于占成 吴云舟

摘 要:生物兽药是哈尔滨市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生物产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分析把握生物兽药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进行战略调整和前瞻规划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速生物兽药产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成长,努力把生物兽药产业打造成为哈尔滨市振兴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生物兽药;产业链;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6-0087-03

生物兽药产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在防控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维护人类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非洲猪瘟常态化的演变和无抗新阶段的来临,畜牧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

一、哈尔滨市发展生物兽药产业的战略意义

哈尔滨市具备发展生物兽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应站在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推动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高度,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完善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制度环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及政策链深度融合,形成各方面协同互动的产业发展新体系,提升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把生物兽药产业打造成为哈尔滨市可持续创新的“新高地”和振兴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是符合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相比人用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兽药研发资金投入少,研发周期短,风险相对较小,且哈尔滨市在生物兽药领域“产学研”融合能力处于国内先进行列,新成果新兽药产生转化不断。如果哈尔滨市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生物兽药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实施差异化策略,把支持重点适度向生物兽药产业倾斜,梯度培育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将成为推动哈尔滨市振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哈尔滨市发展生物兽药产业潜力巨大。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企业与申联生物、永顺生物、正业生物等处于行业中上游的上市企业相比差距不大。同时,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布局上具有前瞻规划,在新工艺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哈兽研是有鲜明优势和特色从事畜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已布局基因工程兽药开发,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发展后劲,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三是发展生物兽药产业是加强哈尔滨市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能力建设的需要。生物兽药产业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国家生物安全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畜牧大省大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生物兽药产业在基因工程疫苗预防以及疫病诊断试剂将成为人畜共患病领域第一道防线,切实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下大力气推动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发展,全面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从源头前端阻断人畜共患病的传播路径,防范潜在的危害,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食品消费更有安全保障的新期待。

二、哈尔滨市发展生物兽药产业的基础

经过“十三五”的培育发展,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形成了以哈药疫苗、哈兽维科等为代表的兽用疫苗和药品生产企业,以企业、大学、科研院所联合的研发成果转化体系,构成辐射全国的生物兽药产业生态。哈尔滨市在生物兽药领域“产学研”融合能力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是生物兽药产业基础条件良好。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起步较早。哈兽研于1948年建所,是专门从事畜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国内外有鲜明的优势和特色的国家动物医学知识创新基地,拥有我国唯一的大动物生物安全四级设施——“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东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在基因工程制药、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研发优势。哈药疫苗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黑龙江省兽用疫苗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哈兽维科、国生生物、元亨生物等均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等业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已形成稳定生产、持续运营发展的格局。以哈药疫苗、哈兽维科为代表的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企业已实现稳定生产和持续运营,已形成兽用疫苗、诊断试剂、宠物药品、宠物保健品等发展优势领域,企业资产通过经营管理、利润创造实现了积累和保值增值;在自主研发方面,经过多年技术创新积累,哈药疫苗、哈兽维科、元亨生物、国生生物等企业形成了动物疫苗、蛋白质工程、诊断制品及宠物保健品等技术研发方向。近几年,企业通过省市人才政策、校企联合、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百余人,充实到科研、生产、辅助等各领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具备依托大学院所研发资源优势。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集聚了以哈兽研、东北农大等为代表的研发资源,拥有3名院士、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龙江“头雁”畜禽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兽医病毒学创新研究团队,形成了疫苗、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研究方向。

四是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近几年,哈尔滨市相继出台了《哈尔滨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哈尔滨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促进生物兽药产业发展。哈尔滨市“十四五”规划着重提出“依托哈兽研在生物疫苗領域技术优势,培育发展以动物疫苗为特色的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承接实施一批生物疫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增强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三、哈尔滨市发展生物兽药产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影响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人才引育、新产品开发等。

一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受体制机制束缚,兽药产业市场化不充分,没有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管理者存在守成思想,发展意愿不强,增长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受行政化影响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发展速度较慢。

二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提升。受传统思维影响、体制机制束缚,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个别管理部门缺乏服务意识,管理手段僵化。

三是企业专业人才缺乏。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特点需要科研型、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的支撑融合,对技术研发、治理管控都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对研发、生产、营销、财务等各类型高端科研人才和核心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哈尔滨市面临专业人才少,既有流失和人才“引育双难”困境。

四是创新发展动能不强。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生产和研发投入绝对额不足,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明星产品少,同质化明显,可替代性强,无法满足市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

四、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发展重点

哈尔滨市应科学规划、系统推进生物兽药产业发展,聚焦兽用疫苗、检测试剂、宠物用药保健品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绿色生态的生物兽药产业集聚区。

在产业链上游层面。应继续巩固哈兽研、哈药疫苗在SPF猪场、SPF种蛋的现有生产,可适度发展诊断试剂原材料生产,但因这一环节不会带来大的效益,暂时不宜大规模拓展;未来,可结合国家战略布局、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整体规模、区域性供给侧安全保障等多因素的基础上谋划提升发展,实现原材料的自主可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链良性循环。

在产业链中游層面。结合生物兽药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和哈尔滨市产业发展基础、产业链结构的重要性,围绕突出药物研发兼顾提升生产制造两个方面加快发展。

一是聚焦创新生态,构建一流科创平台。依托哈兽研、东北农大、哈药疫苗、哈兽维科等大学院所企业在国内外兽药疫苗领域的领先优势,积极推进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开发不同种家畜、宠物用疫病防控产品。保持和增强禽流感疫苗技术和产品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在哈大学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在生物技术医药方面的科研基础,围绕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高校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涵盖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药品生产一体化的创新服务平台,形成覆盖药物发现、工艺开发、中试放大等全链条的合同研发组织机构,重点推进生物兽用药物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兽用生物制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重大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研发中心等研发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物兽药研发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建设生物兽药孵化平台。为吸引先进的生物兽药产业化团队落户哈尔滨市,协助哈尔滨市打通成果转化的瓶颈,作为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议哈尔滨市成立生物兽药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打造兽用生物制品专业化众创空间,并建设宠物创新生物制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形成研发、孵化、转化全方位发展、无缝衔接的高质量孵化平台。

三是推动重大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研发中心建设。在自然发生重大烈性疫病时,国际社会通常会通过国际援助等手段进行支援,但此类支援往往要求相关政治条件作为交换,且防控技术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以及时效性均受制于人。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重大烈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必须依靠我国自身力量。为发挥哈兽研在重大疫病攻关方面的特色资源,增强哈尔滨市在该领域的研发能力,建议成立重大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研发中心。中心的建设目的是以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为基础,研制和储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对重大烈性传染病的紧急治疗性疫苗,完善应急防控技术体系。

四是推进药物制造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生物兽药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围绕生物兽药产业链,以现有企业为基础,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战略地图,持续培育“4+N”专精特新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和数量,提升发展质量。同时,牢牢把握国内外生物兽药发展趋势,结合哈尔滨市产业基础,挖掘、引导高校科技优势资源、研究方向,建设标志性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动物基因工程疫苗、兽用重组蛋白药物、重组抗体药物及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

五、哈尔滨市生物兽药产业发展对策

立足哈尔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生物兽药产业发展步伐,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是哈尔滨市实现从生物资源禀赋大市向绿色发展生态强市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加强生物安全和疾病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一是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激发改革发展动力和创新创业活力。首先,在体制机制上突围、在方式方法上创新,要有效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结构调整,充分赋予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推动治理结构向放权搞活、高效管控转变,该放的放活,管的要管好,激发企业活力。同时,科学决策、因企施策,统筹推进,重“改”更重“高质量”。其次,优化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结构,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加大社会资本的参与力度,引进持股占5%甚至以上的战略投资者,鼓励民营资本入股,作为积极股东参与治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同时,探索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协同发展和利益反哺机制,在进行股权稀释时,将企业部分股权优先出让给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核心科研团队及成员,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结纽带,畅通“科研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补足技术短板、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最后,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经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行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强调激励约束并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

二是营造与产业加快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应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把握好政府职责定位,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企业创新加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大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同时,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从而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吸引广大投资者集聚落户发展;加强市级领导层面与企业家的交流,直面企业家的诉求,在与企业家的面对面互动中,发现并解决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尊重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的才能和才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三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持续深耕发力,精准定位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的阻点、痛点和难点,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能攻坚克难产业技术瓶颈的产业高端人才、青年科学家;加快短缺人才的“本土培育”,鼓励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哈尔滨市大学科研院所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打造国家“中国生物兽药创新人才培育之都”,大力推动本土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方式革新,通过学科共建、开设特色班、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开展校企对接合作;鼓励和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建立产业培训基地,培育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推动实施“百名领军型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行動”,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型、战略型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金融支撑服务。首先,根据生物兽药产业发展特点,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生物兽药产业相关科技创新和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新体系建设、公共科技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扶持,从过去的事前补贴为主,转向税收优惠、事后奖励,并更多以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入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支持;针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主体,加大财政资金对其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补贴支持力度。其次,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政府科技金融政策保障,创造优良的科技金融生态;通过完善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模式和绩效考评方式,发挥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撬动力,引入社会资本参股,鼓励生物兽药领域风投资本在哈尔滨市落地,形成资本与生物兽药产业深度融合的共生态势。

五是培育生物兽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瞄准行业技术与产品的“空白点”和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现实需求的“结合点”,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强化企校院所之间产学研紧密合作纽带,创新产学研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促进各类型产业人才跨体制、跨区域自由流动,通过政策扶持、关键岗位设置等措施,引导产业人才向有需求的生产型企业和研发型企业流动。支持鼓励生物兽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生物兽药企业技术改造与智能化融合协同创新,鼓励支持企业构建具备智慧化疫病检测、预警和防治能力的动物疫病智能防控平台,加速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追溯平台、生产车间等数字化改造进程,推动生物兽药产业走向高端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科前生物证券研究报告[R].2021-05-19.

[2]首创证券.中牧股份公司深度报告[R].2021-05-19.

收稿日期:2022-05-17

作者简介:赵殿新,研究员,从事产业经济和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于占成,副研究员,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吴云舟,副教授,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哈尔滨产业链
中国·哈尔滨第38届国际冰雪节暨第23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静听花开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