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五维论析

2022-06-15马晓明谌颖

学理论·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七一中国共产党

马晓明 谌颖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以人民之维生动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党之维深化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历史之维概括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实践之维,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的百年征程;理论之维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价值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概括,是新时代思想成果与实践成果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到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七一”重要讲话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6-0053-03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阐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的具体实践,深刻总结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化人民对党的认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和伟大决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七一”讲话的精神主旨映射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光辉。从“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惊天动地”的南昌起义,再到“顶天立地”的抗日战争,从“翻天覆地”的新中国成立,到“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再到“引领而望”的新时代,历史的选择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不但善于摆脱昏暗旧世界的枷锁,还善于建造一个崭新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之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一、人民之维:生动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古语云:民齐者强,国泰民安。承袭历代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的治理方针,新时代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的发言中多次提到人民这一高频词汇,并深刻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怀。党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美好期盼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通过论述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形象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力量、血脉均在于人民。讲话内容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江山与人民的关系,打江山与守民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人民之间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将人民观上升到政治上层建筑,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是创新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其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领导核心,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有效汇聚人民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现实基础。人类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劳动,而不是过分依赖资本与技术,造成人的异化,这是我们同西方发展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国家、党、人民之所以能不断前进的根源。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只要人民参与了,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历史是无声的见证者,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从未改变。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敌对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这一点充分厘清了认识的界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警戒。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发展态势,任何别有用心、企图挑拨党与人民之间关系的言论都是无中生有的谬论。精准扶贫,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建成,中华民族用实践打破谬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出發,集人民之力,办人民之事,着力于从最广大人民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维护社会平等、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党不忘初衷的奋斗目标。

二、政党之维:深化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百年拼搏的新起点上,审视中国共产党奋斗和执政的经验和启示。小小红船上发生了惊天撼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标志着一个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在党的领导与实践中不断淬炼出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为核心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定力与政治自觉。

“七一”讲话的内容强调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时代作用,根据统计,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形成的伟大精神多达90种,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的系列讲话中提及的伟大精神达到30余种。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思想的精神指引,以理论和实践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刻阐明了我们党:“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了谁,到哪里去,依靠谁”的根本问题,立足于时代主题,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精神基础。国家发展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仰、组织、纪律、主义”构筑了中国共产党鲜明而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气质,不同于西方政党以协调不同阶级为目的,来为政客谋求利益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自我革命,善于总结、勤于总结,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人民谋幸福,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保证党性不变质、不变味、不变色,展现了我们党更加积极主动的政治担当。讲话还强调了“四个伟大”之间的内生性关系,伟大梦想始终贯穿于我国百年奋斗征程,伟大斗争是我党不断进取的精神之源,提升伟大工程引领政治发展的高度,将伟大事业的核心定义为两个创造。“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党要敢于拼搏、敢于挑战、战胜一切风险,牢记“国之大者”,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大局意识和底线思维,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前行。

三、历史之维:概括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

“七一”讲话顺应世情、国情的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结合我国的具体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逐梦未来的行动纲领,以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发展全面进步,使人民日益感到幸福美满。

从大历史观出发来解析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凸显其重大历史意义。革命理想至高无上,无数共产党人秉持了这一理想信念,不惜献出自己鲜活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是带领人民奋斗百年的政治主体,须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放于大历史之中进行考量,根据四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总结概括出不同历史阶段对应的伟大成就,从而深刻理解我们党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摆脱绝对贫困,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站在历史的角度,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庄严宣告的提出,充分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广阔视野与胸襟气魄;“九个必须”贯穿百年成功经验,指引未来发展方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分析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特定历史环境需要,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创新过程中与革命建设过程有机统一,历史映照未来,总结百年奋斗成果,有助于我们发扬人民“首创精神”。讲话中深刻怀念革命先辈、烈士,没有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寄语青年:五四运动的青年在黑暗中高举火炬探寻出路,是照亮百年复兴历程的先锋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新时代有骨气、有朝气、有底气的青年,不负自我,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庆祝大会现场的青年们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实现了青春力量穿越历史与未来的时空交汇。全国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接续成功道路,由成功不断走向成功。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有科学的理论为依据,有宝贵的经验为财富,有优异的答卷为证明,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支持,有忠诚担当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全体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拥护党的领导,必将坚定地迈向美好的明天。

四、实践之维: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党的百年征程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源于伟大实践。意识是精神的核心,其本质是人作为主体进行的具体实践。一种精神的产生必定是实践的产物,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孕育产生。百年前,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后,率先接受并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初心不改,立志为国家、民族、人民谋发展、求复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21年浙江嘉兴红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们奔走呼喊、忘我奉献。伟大实践造就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伟大建党精神中传承的精神和信念,引领着每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贯穿于整个百年奋斗征程。

历史映射未来,奋斗未有穷期,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创造了5000余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历史和文明是运动且向前发展的,但其运行轨迹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历史发展印证了这一点。1840年的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迎来了历史转折点,开始逐渐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中国失去了部分主权,由一个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其次是由于帝国主义强迫性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由此,国家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封建国家转变为半封建国家。从那时起,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使中国呈现的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覆屋之下,国家蒙辱;漏舟之中,人民蒙难;薪火之上,文明蒙尘”,“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未有之劫难,中国人民亦是经历了暗无天日的境地。那一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國家富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不断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

为了摆脱亡国灭种的困境,探寻国家的未来与前途,无数革命先烈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但是,各种运动、各种主义、各种救国方案均一一败下阵来,且宣告破产。历史证明,不能够摧毁封建专制基础的改良主义、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运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点亮中国未来的希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思想启蒙,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一刻开始觉醒。在这伟大觉醒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伟大时代主题的召唤下中国共产党和伟大建党精神应运而生,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脱颖而出的历史必然性。

五、理论之维: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理论是精神产生的来源,具体的实践活动催生精神的产生,在继承总结与归纳方法的基础上,必须依靠客观真理和科学有效的理论作为支撑,才能诞生引领思想的伟大精神。学习红色理论、赓续红色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根本,在其指导下,无数革命先驱牺牲小我,不畏艰难困苦于国家危难之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摆脱亡国灭种的困境,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到今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实施各项国家政策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理论映照现实,指导客观实践,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就是伟大建党实践的高度浓缩和系统总结,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具备严密的理论性和整体性。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国门被迫打开,西方国家的制度、文化、器物等纷纷传入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从器物制造到文化制度救国;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到“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戊戌变法;从“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到宣传社会主义的五四运动。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开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正式步入正轨。中国共产主义伟大先驱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中指出:人道的警钟奏响,自由之光出现,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Bolshevism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心中的共同觉悟和新的精神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与实践性,迅速在中国传播发展,具有萌芽性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迅速在中国发展且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随后便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醒,逐渐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作为共产主义的主力军进行着革命。自1920年开始,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主要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建立,南北联动培养了一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思想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制造了舆论和组织基础,推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政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反复强调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锋队、发动者和领导者;是革命运动、劳动运动的“神经中枢”,必须主义明确,纪律严明。关于黨的组织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强调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必须培养具有组织性和思想力的党员,方能奋勇拼搏担负起改造中国的伟大事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具体实践和理论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进发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关键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新时代,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总结。基于全球视野,我们要应对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需要从人民之维、政党之维、历史之维、实践之维、理论之维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价值逻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人民力量,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向上拼搏,不断推进中国发展巨轮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3]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N].人民日报,2021-04-12.

收稿日期:2021-12-04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学理探源与现实启示”(159790151819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晓明,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谌颖,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七一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 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