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

2022-06-15袁静波

管理学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

袁静波

[摘 要]财务内控即对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与管理。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财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入手,建立系统化、秩序化的管理体系,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本文从财务内控与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发现其中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分析关键要点,以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关键要点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8-0055-03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后,与同行业各类型经济组织共同分配市场份额,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适应当前内外部环境、发挥资源与规模优势、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就是利用精细化管理思想与方法,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管理优化,以实现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準确度与利用率。采用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处理财务信息,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状况与具体项目的盈利率,促使国有企业更高效地调动各项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但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国有企业从领导层面到财务管理具体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代替国家行使法人权利并承担经济活动相关义务的经济组织形式,改制后国有企业内设立股东与法人治理体系,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但与现代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股东、董事与企业经营的利益相关性较弱,财务管理容易出现各类风险。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就是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从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损益控制、流动性控制、运营能力控制等多个方面,分析财务数据,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

(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工业革命后发达国家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探索,最初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思想,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化分工越发精细,精细化管理逐渐从传统管理系统中脱离出来,并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方法。利用在国有企业财务内控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各项具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与制度性,进而提高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同时帮助国有企业实现财务信息的透明性与时效性,便于管理人员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市场分析与企业决策,促进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高国有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运营[2]。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信息化技术不只是代表着无纸化办公模式和数据处理速度的升级,而是从信息收集、处理、使用方式等改变上带来的办公模式的改变。信息化技术依托各类计算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特性开发、融合多类型的操作模块和软件系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就可以通过将之前需要人工核算、审批、派发的财务活动纳入系统模块,由当事人独自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系统会自动跟进并记录、存储相关的财务活动信息,并通过实时报录系统显示资金流动情况,产生实时监督效果。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虽然引进了信息化平台和终端设备,但在软件开发、具体模块的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仍主要由人工处理,信息化水平仍显不足。同时监督机制仍采用内部监督与事后审计的方式,时效性不足,对财务风险的应对稍显被动[3]。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不到位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仍主要依赖人工进行核算和管理。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平台和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的引入,财务管理可以借助线上渠道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使财务管理发挥更大的效果。但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仍遵照原有内控制度进行工作。一方面是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国有企业财务活动并未全部转由线上,而是分部门、分阶段进行汇总核算,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可以给其他部门一定的自主权,但却导致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很难做到及时、精准,分析结果也很少在企业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承办的项目一般周期较长、资金数额较大、交易种类相对复杂,财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比如,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市场需要在企业账户内抽调资金用于项目周转,而项目受多方因素影响,容易出现回款不及时、项目资金预算有误差、资金周转不及时等问题[4],对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从领导层到中间管理层,再到基层员工都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领导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可能导致财务决策的盲目性;中层管理者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会导致各项管理活动难以与各部门工作深入结合,影响财务活动的执行效果;基层员工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可能影响到各项具体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将防控财务风险纳入管理制度之中,但在具体执行方案与防控方法上仍存在不足,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技能与相应经验,引入新型风险防控软件缺乏必要的调试,导致风险识别精准度不足,数据分析难以为财务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监督机制是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内控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财务内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对各项财务活动与企业运营过程的监督,实现对各部门工作的精准分析和有效协调,达到财务控制、风险防范的目的。但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在实施内控管理时,经常因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过程形式化严重、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懈怠等,难以实现对各项内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控制,导致内控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应有效果。具体来看,国有企业缺乏独立的财务管理监督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自行完成,有效性难以把握,而外部审计周期相对较长,且多为事后审计,难以对各项财务工作进行及时反馈。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难以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且监控信息与企业财务数据的关联性不足,很难通过对监控数据的处理形成内控分析报告。

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难以对财务管理各项具体工作进行有效控制,以及信息化技术水平不足,财务内控的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有效落实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进行简单分析。

(一)明确内控职责,推动信息化建设

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岗位职责,强调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借助信息化技术强化财务部门的责任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效果。从财务人员的角度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明确岗位职责、落实任务目标、强调财务内控的层次性与规范性。首先,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价值,协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制定内控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标准、职责范围等进行规范。其次,依托信息化平台和智能终端网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不断规范财务内控的各项操作,并要求财务人员对负责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标记,便于后期追踪定责。最后,积极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注意对各项财务信息的核对与保存,一方面减轻财务人员收集和核对信息的任务量,另一方面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借助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已有数据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筛查风险项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成本管控力度,落实财务预算工作

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力度,有效落实财务预算工作,需要从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具体内容入手[5]。首先,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项目进行核实,作出精确的财务预算,根据市场部、业务部、采购部等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对成本进行核算,并根据项目计划对各环节的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总和、核对,确保预算数据的准确无误。其次,财务人员在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笔项目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对项目各阶段的预算落实情况进行核查,保证预算计划的有效实施。另外,财务人员在项目结束后还应核对资金流动情况,区分有效成本与无效支出,对其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进行标记和论证,反思改进意见。同时,在具体的成本管控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成本管控思想的宣传,积极听取员工意见,分析成本管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总之,将成本管控的思想和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以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财务资金管控

财务风险是影响国有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加强资金管控、防范财务风险应是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工作内容[6]。将精细化管理方法与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相结合,首先,国有企业应提高财务部门财务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对企业历史风险记录与同行业企业财务风险资料的分析,结合企业当前运营状况、项目实施过程与市场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规避方案与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風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财务人员应对产生财务风险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并上报管理者,以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其次,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各部门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加强审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业务沟通,帮助各部门员工树立风险防控意识,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高效展开。另外,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引入信息化财务风险防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设置风险红线,为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构建财务监察小组,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还应构建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审计办法、创新监管机制等,加强企业对财务内控工作的管理。首先,国有企业可以组建专门的财务监管小组,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查,以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其次,国有企业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创新财务监督机制,通过将财务活动转移到线上,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情况、申请人、审批人、责任部门等进行记录和监督,从而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管。其次,国有企业还应加强部门内与部门间的审计、监督,比如加强对采购部门与业务部门双方业务情况的对比分析,减少无效的资源消耗等。最后,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财务监察小组权责范围,避免小组成员出现违规行为,造成企业损失。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外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共同完成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审查,比如与外部审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外部审计工作,及时掌握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平稳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精细化管理是从财务内控的每项具体工作入手,制定科学化、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任务标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和实际价值,推动国有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国有企业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缺乏监管机制、内控能力不足、制度不够完善、资金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向着系统化、战略化的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加强落实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也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发现优势、分析行业特征,不断整合周围资源,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1]陈秀霞. 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精细化管理难点及建议[J]. 财富时代, 2021(05):98-99.

[2]陆建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精细化与财务核算体系构建分析[J]. 财经界, 2020(20):125-126.

[3]刘小琪. 国企内部控制的精细化与财务核算体系构建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20):185.

[4]邹宇筠. 强化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9(20):175-176.

[5]姜芳芳. 强化国企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 当代会计, 2019(13):152-153.

[6]孙美华. 强化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 财经界, 2021(28):132-133.

猜你喜欢

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财务内控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