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2-06-15郝世英

知与行 2022年2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文化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辐射作用,除了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外,还应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服务功能。绥芬河市图书馆在软硬件建设、全民阅读活动拓展、完善分馆服务网络、构建公共数字服务建设等方面对乡村振兴实践进行了很多探索,总结出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基层公共图书馆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总分馆建设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差距,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培育农民文化自信,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2)02-0088-0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第七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第二十四章《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第一节明确提出了“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1]。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资源流通服务、延伸服务、全阅读推广服务等方式解决乡村文化服务短缺的问题。

乡村文化振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公共图书馆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消除城乡差距提供智力支持,提高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促进乡村可持续性发展。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下辖绥芬河镇和阜宁镇,户籍人口6万多人,城乡各占一半。绥芬河镇有11个社区、2个村,阜宁镇有5个社区、11个村。绥芬河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市图书馆”)是绥芬河市唯一一座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乡村振兴中都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优势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

1.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間的矛盾。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要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对满足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和提升城乡居民文化信息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并供读者利用的文化场所,有着面向社会传播和传承先进文化的社会职能。

2.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培养新型农民,而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繁荣乡村文化的主要阵地,具有大量的农业生产与加工方面的纸质资源和海量的数字资源,能够帮助乡村居民获取所需知识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农民致富本领,保障农民的知识水平能够跟上乡村振兴的步代,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3.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应致力于维护乡村基层群众读书看报、获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享受知识服务等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的,是要保障乡村基层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与城镇群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2]。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公益职能、社会职能、教育职能,积极引导乡村居民多读书、读好书,消除阅读鸿沟,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确保他们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基层公共图书馆随着政府的财政投入和长期的积累与发展,馆藏内容丰富,馆藏结构合理,馆藏种类齐全,尤其是具备农业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数字化资源日臻完善,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资源保障。

2.阵地优势。公共图书馆作为当地主要的文化服务场所,软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市图书馆面积1 729平方米,设有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外借室、展厅等功能分区,为城乡居民提供了阅读、学习、参与活动的场所,通过场地优势开展多样化的读者活动,吸引了很多城乡居民走进并利用图书馆。

3.专业人才队伍优势。公共图书馆馆员是复合型人才,既要精通图书馆业务知识,又要熟悉读者所需信息,还能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市图书馆共有馆员13名,11人为本科以上学历,1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4.服务优势。公共图书馆具有公益性、社会服务性特征,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借阅、查询、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服务。图书馆馆员能够秉承“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活动。

二、绥芬河市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一)改善图书馆软硬件建设,服务内容与读者需求有效对接

1.争取资金,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绥芬河市图书馆为营造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不断向上级争取资金,改善阅读环境和办馆条件。对馆舍进行维修改造,包括上下水设施、管网布置、电气照明、暖气、无碍障设施等工程;购入电子书、电子读报机、自助借还机、云屏借阅机、少儿阅读机和电子期刊阅读机,根据调研结果分别安放到两镇社区、村屯及各企事业单位等,数字阅读已辐射到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让更多的市民“零距离”体验数字阅读的魅力。

2.重视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绥芬河市图书馆以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制定职工学习方案,确定学习内容,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在馆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同时,馆里还积极支持馆员参加图书馆业务的继续教育学习及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通过学习,馆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服务读者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免费开放,均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市图书馆自2010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省实行全部免费开放的举措,此举措比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通知精神的实施早了一年多,还采取易拉宝、电视字幕、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加强免费开放项目及各类资源的宣传。多年来,市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年平均接待到馆读者7万多人次(2020年、2021年因疫情原因除外),举办线下读者活动年均50余次,包括文化下乡、特色品牌等活动,举办各种公益讲座、展览、培训等,以打造城乡居民的精神家园。

(三)完善图书馆各级分馆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2008年市图书馆开始强化延伸服务,2010年开始全面建设市图书馆服务网络,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相结合,与两镇各社区、村屯、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实施,实现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延伸。

目前,市图书馆已在全市搭建了四级服务网络:市图书馆(总馆)——自动化管理分馆——流动分馆——流动站。总馆负责资源的统一调配和业务培训与辅导等技术支撑,分馆、流动分馆、流动站重点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和开展读书活动。依托总分馆的服务网络,开展了延伸服务,图书馆服務网络的构建满足了乡村居民就近、有效、便捷地获取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参与其他服务的机会,发挥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辐射作用。

(四)构建和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保障群众享有平等的公共文化权益

市图书馆立足长远、整合资源,加强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阅读需求。2014年初,依托黑龙江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示范点建设,在省图书馆的技术支持下,绥芬河市开始构建本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利用省图书馆的“云平台专网共享技术”,安装SSLVPN客户端,实现了乡镇、村、社区数字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全覆盖。直通省图书馆云平台的SSLVPN客户端,让广大基层群众免费共享国家中心、国家数字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2015年,“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使绥芬河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延伸。

2017年,“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顺利通过评审。利用该项目,2018年,绥芬河市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平台提档升级,充实数字资源内容并共享国家文化云、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龙江文化云数字资源;购买VR体验设备、少儿阅读一体机、少儿阅读活动互动墙等资源。城乡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下载移动图书馆,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体验其中的内容,真正实现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零距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图书馆继续强化已建成的数字服务点和数字文化驿站,形成以乡镇文化站为中心,辐射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业、军警营等服务网络,进行公共数字服务宣传,进一步推广数字阅读,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五)加快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能力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乡村群众获取知识、提升技能的重要阵地,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是关键。市图书馆对所有农家书屋进行走访调研,定期开展图书更新更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与培训,尤其是活动策划与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六)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深入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1.特色品牌活动。“写春联送祝福”活动是由市文联、市图书馆、市书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联合开展的一项文化惠民活动,每年都会组织书法志愿者到两镇各村屯、社区、企业等地为城乡居民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新春的祝福。2021年和2022年春节前夕,为遵守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图书馆将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书法家们采取集中书写和分散书写相结合的形式,之后市图书馆将写好的春联整理好分别送到社区、农村、企业、弱势群体、防疫一线等居民手中,为他们送上新春的祝福。这项活动自2008年开始,一直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活动,此项活动在新华网、央视网、中新网、东北网、黑龙江日报等客户端均有报道。

2.红色经典阅读走进乡村。市图书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红色经典阅读进基层活动。将精心挑选的红色经典书籍分别送到阜宁文化站、谷盈社区所辖村屯和朝阳村,向社区干部、辖区党员、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文献阅读资源,展示建党百年历史,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学校阜宁小学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红色书籍300余册,帮助他们建立图书角;为第三小学贫困儿童赠送有声图书。市图书馆通过捐赠红色经典书籍,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党的历史,发扬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而奉献自己的爱国精神,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时代新人。

3.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市图书馆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围绕各种契机,引导未成年人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阜宁幼儿园、北寒小学、阜宁小学、第二中学四家农村学校赠送图书近4 000册。每年利用4.23世界读书日、纪念日、寒暑假等契机与各乡村小学开展“同在蓝天下,共享读书乐”、“红领巾心向党”作文比赛、“‘悦’读伴我成长”少儿诵读表演、“童心向党 献礼百年”红色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乡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乡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引导乡村广大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关爱留守儿童,彰显人文关怀。为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市图书馆每年在中秋节、春节前为留守儿童开展赠送图书和学习用品的阅读大礼包活动,开展国学诵读、七彩假日、赠送爱心读者证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看书难、借书难问题,充分保障他们的阅读权利,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5.数字资源服务走进农村。2018年移动图书馆正式上线,该平台成为当地特色资源的展示窗口,有图书、期刊、报纸、讲座、有声读物、国学经典、少儿绘本等专栏,拥有海量的数字资源、报纸期刊资源,并实现当日更新。其中,仅与农村相关的数字图书就有6万多册,期刊247种;报纸、期刊文章各200多万篇;学术视频近100种。为了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农村读者,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分馆、两镇社区、农家书屋和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人员举办专场培训。同时,还深入社区、村屯走入百姓身边,介绍移动图书馆资源以及安装和使用方法。2021年,为分馆的“中文在线”阅读设备进行了资源更新服务,居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享受5万册电子书和3万集电子音频资源。市图书馆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丰富的线上活动及数字资源推广活动,村民借助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数字文化服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对图书馆读者的限制,使城乡居民与图书馆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三、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有些乡镇领导、管理人员认为总分馆建设是图书馆的事,对分馆建设热情不高,对分馆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和监督不力,活动空间被占用,管理人员被抽调。其次,资金不足,总分馆的运行经费政府没有统筹,没有专项资金为分馆配备资源,且分馆没有运行经费。因此,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阻碍分馆、基层图书室发挥作用,难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再次,分馆、基层服务点的人员管理问题限制其服务效能。目前,分馆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权不在总馆,而在分馆。分馆、各个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全部为兼职,使分馆工作缺少连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性,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效能。

2.教化功能缺位。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两镇社区、乡村的联系缺乏紧密性,从而导致文化服务的实施遇到较大的阻力。对各社区、村屯的文化建设情况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没有引起广大乡村居民的广泛关注,群众参与度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3.宣传力度不够。基层公共图书馆虽然很重视资源的宣传与推广,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每项活动的开展,没有做到足够的分析,活动前期缺少宣传,活动后期缺少总结,宣传方式、宣传渠道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服务方式亟待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乡村振兴服务中,大多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送书、讲座、展览、诵读等活动,方式缺少新颖性。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支持,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3]。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因此,政府部门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应该加大经费支持,编制倾斜,健全投入机制,有利于总分馆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公共图书馆统一采购、编目和配送,人员统一调度,这样就能解决经费和人员不足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并在总分馆服务建设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基层领导、管理机构对乡村文化设施设备、文献资源、文化服务开展等方面管理不认真和监督、检查不力等問题,从而充分发挥分馆服务效能,真正给乡村百姓带来实惠。

2.联合社会力量,形成阅读推广合力,助力乡村振兴。中宣部2020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牵头负责的全民阅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服务保障,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法治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全民阅读公共服务[4]。因此,全民阅读工作要依赖社会各领域和部门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市图书馆成立了图书馆理事会,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读者代表、重要部门代表、职工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与图书馆建设,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新方法、新模式、新举错,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打造“文化下乡”品牌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活动要向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提供文化服务就要打造以“文化下乡”为主题的品牌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围绕传播农业信息知识、脱贫致富技能、文明新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内容进行活动策划,在活动策划上要制定长久目标,注重品牌效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要具有创新性,要重视读者反馈信息,分析活动的效果,要使活动在经常化、多样化的基础上历练出精品,打造出特色品牌[5]。

4.借助互联网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在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服务模式要创新。公共图书馆要改变乡村居民固有的思维观念,要为居民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撑,引导居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基层公共图书馆经费有限,但可以联合省市级图书馆或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部门共同策划打造乡村网络公益平台,邀请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根据乡村居民的需求及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为有利于农村振兴的基本政策、专业技术、脱贫致富经验,以开拓视野、获取新知识;对农民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发家致富的本领,拓展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精准扶贫;还可以利用专业信息技术手段分析村民的需求,收集整理权威网站相关农业信息资源、乡贤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专题资源、特色资源,建成数据库,方便广大农民查阅。

5.加大宣传力度,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宣传机制,注重活动的深入性和延续性,不仅要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册、宣传片、文化活动等常规方式进行宣传,还要注重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让读者口口相传,更要同有影响力的机构协同合作进行宣传;加强与乡村百姓的亲密联系,交流谈心,推广励志书籍,鼓励他们多看书、看好书,用知识改变命运,使这一群体认识到自身素质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6.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团队,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志愿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主要职责,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招募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建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根据服务群体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提升服务理念,通过系统培训、实践锻炼,让文化志愿者在开展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兴趣、策划阅读活动形式与载体上发挥聪明才智,精心搭建与乡村读者阅读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进而提升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能力。

总之,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责任去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6]。   基层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使命,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基层公共图书馆要以阵地为主,积极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多方位、多角度地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

[2]冀爱斌.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河南圖书馆学刊,201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9.

[4]中央宣传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23)[2022-01-2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1023/c1001-31902665.html.

[5]郝世英.基层图书馆俄文特色服务的实践经验[J].魅力中国,2020(48):55-56.

[6]吴平,田阡.农业文化遗产:乡土社会中的农耕智慧——第六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综述[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8(4):149-156.

[收稿日期]2022-01-24

[作者简介]

郝世英(1971—),女,山东胶县人,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从事基层图书馆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