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改革学生评价策略的探究
2022-06-15刘锡鸿
刘锡鸿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是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教育评价体系,旨在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维度的评价视角,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的依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因此需要分析目前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界定综合素质范畴,指定有效可行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与对策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指通过描述普通高中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社会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日常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价。
一、高中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设计的初衷是通过全面、丰富、真实的记录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根据笔者對农村落后地区学校的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期末时突击填表的问题,未能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不明,主要表现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很多学校评价内容笼统、指标重叠、表述不清。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不力,主要表现为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最关注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评价过程更多是依靠评价主体的自律和自觉。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专业不足,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专业和系统的工作,需要针对本地、本校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实地考察、制定量表、设计日常的评价方案和统计方法,为教师的执行和学生的素质评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目前一些学校负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是兼职教师,基本工作是在期末安排和督促学生、教师、家长进行网络平台的自我填报。另外,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也是靠平时与学生接触的印象来打分,缺乏具体的教育评价培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评价量表基本来源于课堂和作业情况统计单。这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
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特征和功能
(一)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特征
综合素质评价更多的是评价学生学习之外的其它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评价是来自多角度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
(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发现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较为成熟的做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措施。
(一)坚持培养兼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时代新人
“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人的全面发展,更在于人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中小学生应在德智体美劳等基础性发展之上,进行选择性、差异性发展,成为生命自觉、心灵自由、行为自律、发展自主的鲜活个性。“教育之于个体的魅力在于提供给每一个学生适合其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学生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结果。全面发展旨在让每一个人都富有鲜明的个性,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心灵自由、生命充分、身心和谐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强化综合素质日常评价量表的制订
综合素质评价虽然给出了基本维度,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从全国范围来看,评价指标的制订应该具有共性和各地、各校的差异性,既要贴合学生实际,又要有可操作性。首先,应该有每个阶段的学生在本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素质的评价量表;其次,各地区、各校应该结合本地、本校的文化和教育特色研究,制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量表。一线教师有明确、可行的评价量表,才能在期末给出学生明确的综合评价,更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标准和引导。另外,班主任要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制订适用于本班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每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素质教育评价。在处理学生相处与合作问题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学会交流与合作。在陪伴学生体能测试、课间操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并实施准确评价量表,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每个活动设置具体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学会从每次学习和活动中自我评价,才能真正获得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三)形成价值观形成性评价
综合素养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不是单方面的,更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价值观形成性评价就是指既要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相关课程,又要重视相关活动时的表现,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角度,判断学生行为是否是过程性的、多角度的,具体还存在哪些差距,抓准教育契机给予学生具体的思想和行为引导。
在探索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价值观形成性评价。笔者所在汕尾红海湾区白沙中学致力推动学生践行“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升旗,每天一次跑操,每周看一本书或写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每周做一次公益活动,每天唱一首红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中。用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中渗透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培养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学科活动,从多个角度发展、记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校级集体活动可以设计运动会、趣味体育、朗诵、军训、校园歌唱比赛等。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教师要有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和及时评价的能力。例如,在以“弘扬爱国主义,奏响青春旋律”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经历了自己查找诗歌、剪辑背景配乐、每天的排练、班级其他学生反馈表演情况、改进、表演服装的选定、完美的表演。在此过程中,學生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师在每个环节给予学生技术、能力、合作、审美等方面具体的评价和记录,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有效评价,并利用有效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参与活动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均获得提升。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准确评价,并将综合素质的评价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这样总结:每一个中午和傍晚的付出与坚持,让我们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感谢那个敢于奉献的自己,感谢那个坚持不懈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飘扬的旗帜,那个旗帜是勇敢、是自信、是温暖,更是一份对同伴的鼓励。这是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活动教育、评价、引导,是对过程性评价最好的落实。
(四)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020年9月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教师的初心是“立德树人”,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为系统、全面地理解教师的初心与使命提供了基本遵循。以教师的初心使命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是引导教师注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不能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交钱上学、拿钱教书的关系,使师生的情谊变味变质。教师要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真情照亮学生的人生。育人者先受教育。如果教师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二是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结语
新高考、新课程如火如荼地推进,高校招生制度不断地丰富和立体,使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更加凸显。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是不能动摇的方向,是推进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变社会上盲目追求分数的片面教育质量观的重要指挥棒,可以为人才选拔提供新的方向,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与此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生信息,以便高效选拔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提出了六个评价指标,但是评价指标并不是评价标准。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一项开拓性、里程碑式、有意义的工作,借助教育系统顶层对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评价量表的制订,对评价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监管仍需大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20.
[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广东教育蓝皮书:《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20)》[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雷倩,贺立明,王海红,等.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特征、功能与理论基础[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8).
责任编辑 钟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