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2022-06-15陈列
摘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活动的方向,这要求教师提高优化作业设计的水平。文章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优化语文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作业设计与检查,切实实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减负增效,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
基金項目:广西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减轻学生负担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YZ173)。
作者简介:陈列(197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
一、“双减”政策背景相关概述
“双减”政策是在落实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双减”政策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师不断提高作业设计与管理能力,提高各环节的教学成效,合理减轻各教学环节负担,在保证教学成效的前提下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双减”政策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核心素养理念所展开的一系列教学创新实践,通过减少学生各个学科的同质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不同核心素养,使每一门学科都能够承担相应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并不断维护及扩大不同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事业不仅面向学生当前的学习,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意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在完成这一基础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小学生不必要、不合理的额外负担。这样既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总之,小学生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满足教学要求并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过往,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语文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主科,且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其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量尤大。巨大的作业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大量的作业挤占了学生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破坏了学生思考和创造的积极性。大量的调查显示,在学业负担量较大的地区,小学生睡眠不足、抵抗力过低、近视的现象比学业负担量小的地区严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和作业量的多少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小学阶段的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要从作业总量、作业设计、作业指导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作业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分配,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作用。如此,才能使长期以来挤占学生课余时间的作业时间和补习时间变得规范,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提供更多选择,以更丰富、更有趣的课余生活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二)强化学校的基本职能
良好的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期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打造和谐的教育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主体共同努力。对学校而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强化学校的基本职能。学校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升级学校教育管理措施等基础性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以“题海战术”进行巩固复习。这一学习方式不仅过于依赖学生自身的约束力,还破坏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减负增效更加重视学校基本职能的作用,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招生模式等方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从宏观层面来说,作业上的减负增效着眼于整体规划学校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完善对小学生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来讲,作业方面的减负增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时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轻学生课后时间的课业负担。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学生除了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普遍还要接受各种校外补习。这些校外补习不仅挤占了学校教育的空间,还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国家要求学校积极推行课后服务,即在学校课程教学结束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主体要为学生提供一定时长的教育服务活动。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放学后到家长下班这段时间孩子无人接送和看护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学生接受的课后辅导和培训进行规范,使学生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开展有意义的文体、艺术、劳动等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小学语文作业在减负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政策不足
为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双减”政策是针对长期存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提出的一项政策,对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家推出的“双减”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其深入推进,仍然呈现出一些现实问题,所收获的效果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双减”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其缺乏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和保护。首先,学科考试是学校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也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考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问题依旧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依旧对学生的学科考试过于重视,导致过度针对考试内容的作业量和课后补习的情况依旧存在。其次,“双减”背景下,关于作业如何减、减多少的标准不够明确,对于作业的完成标准与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不明确,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也不能保证在减负的情况下实现增效,而如果不能切实保证增效,就会让家长对“双减”的相关举措产生动摇。最后,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也不明确,在具体评价标准的制订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不能完善减负增效的配套政策,减负增效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9503F814-2259-43CF-A29F-825EB4ECE0DB
(二)校外补习机构的规范化改革呈现乏力状态
校外补习机构缺乏规范是影响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校外补习机构,给家长灌输了错误的危机意识,以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群体。在此背景下,学校虽然减少了作业量,但节省出的课后时间并没有交给学生自由安排,而是被家长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严重削弱了“双减”政策对于小学生的作用。对校外补习机构的规范化改革不足,校外补习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作业安排等不能充分贯彻教育部门所推行的“双减”政策,这依旧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课业负担。除此之外,校外补习机构的管理机制比学校管理机制更薄弱,补习机构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如何审核,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审核等都缺乏较为细致的规定,这导致了对课外补习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难度加大。
四、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具体措施
(一)聚焦语文要素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等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还应关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聚焦基础性的语文要素,突出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培养。聚焦基础性语文要素的作业设计,可以从语文教材的设计入手,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单位的编排设计出发,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对单元内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和提炼,将每一课的课后作业转化为更精简的单元课后作业,作业内容设计则要重点强调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提升与巩固。以聚焦语文要素为指引,剔除原先的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和道德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分别讲述了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的故事,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这几篇故事融合起来,除了让学生学习基础字词,还可以让学生简述从这几个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品质。这样既重视语文基础性内容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发挥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减负增效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作业的趣味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其好奇心,让学生用更多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对课文进行续写和改编的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等方式设计人物,给故事情节进行配图。这种作业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又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的同时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重视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要能够促进学生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3]。为此,教师基于减负增效的背景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该增加表达类练习题的数量,在课堂、课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练习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部分练习题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画面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描写、叙述,将一部分课后表达练习转移到课堂上,使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安排课后时间。
关注作业的实效性,是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关键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要聚焦语文要素,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在针对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的内容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景物,二是让学生通过景物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描述出来,三是让学生根据作者描写的画面揣摩作者的情感。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个任务则重点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第三个任务是让学生关注课文本身,并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这样的作业既突出了语文要素,同时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在课文讲解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选择同类型的诗歌进行延伸学习,让学生来巩固练习。巩固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上述三个任务进行精简,让学生用一段话连贯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循序渐進地练习,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调整作业量和难度,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将一单元内的作业内容分为基础板块、拓展板块和个性学习板块: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基础性习题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的学生完成拓展板块的作业;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板块的内容。如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提升和进步[4]。例如,教师在设计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一课的作业时,将掌握“旷”“怡”“黎”“晕”等生字作为基础板块的作业;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段落的情感作为拓展板块的任务,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将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作为个性学习板块的作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
减负增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为推动“双减”背景下的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需要密切配合,营造“双减”氛围,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教师要从课程设计、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入手,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J].新智慧,2021(28):1-3.
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杨旭.让小学语文作业在创新中减负增效[J].吉林教育,2017(15):36.
钟雅苹.关于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点滴思考[J].教师,2015(10):29.9503F814-2259-43CF-A29F-825EB4ECE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