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思考

2022-06-15周宏萍

求知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地理双减

周宏萍

摘 要:“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加强对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全面统筹管理与协调,实现学生良性发展。“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相统一,与现代优质教育发展目标相一致。文章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对“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展开探究论述,以供一线教师借鉴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随着竞争压力、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不仅要在课内学习、接收大量知识,还要在课后完成大量作业。过大的学习压力、过重的学习负担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实施“双减”政策。

在作业布置方面,“双减”政策要求学校通过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调控作业结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难度,保证作业难度不超出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禁止要求家长改作业或做作业,不能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在教研体系中增加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确保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性等[1]。在课后服务方面,遵循自愿原则,即学校和教师不能强迫或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只能进行引导;课后服务时间规定不早于区域正常工作人员下班时间。学校可自行统筹安排课后服务教师名单、时间以及上课的内容,可以复习已讲授内容或者做作业,但是不得讲授新课。初中阶段学校可以设置自习课,负责晚自习的教师可执行不固定上下班时间的工作模式[2]。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定位

(一)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地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很多旧的知识点几乎都是新知识点的引出依据,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倾向于将知识视为固定的结论,教学目的就是将固定的知识教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多通过机械的记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疲倦心理,导致自身学习兴趣下降。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避开这一误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地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个人经验建立联系,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主动构建知识框架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学习兴趣、个性特征等选择、整合学生比较喜欢的元素,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3]。

(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笔者经调查发现,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把控着教学节奏,会用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很少让学生深入思考与自主探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或解题方法。对此,教师要按照“双减”政策要求,结合“双减”政策理念,灵活运用问题、情境、任务案例等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推动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画图、推论,结合所学知识的条件、定理以及结论等内容去思考,逐步总结出正确的地理学习规律、学习技巧等,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4]。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能力较低,不会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也不懂得利用生活实践去巩固学习效果、锻炼自身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照“双减”要求,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观察的能力与习惯。教师要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改变学生旧有的思维与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

正如张胜前教授所言,“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立足实际,从情境化(有温度)、思维性(有深度)、多样化(有维度)、层次化(有梯度)、及时性(有效度)、网络化(有广度)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探索,构建多元地理课堂,全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完成地理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这节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搜集、整合网络上的影音资源,给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相应片段,播放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气候恶化的原因,探究天气变化规律等。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根据减负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技术、经验等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构建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且符合减负要求的教学模式,建设理性精神与人文意趣相融的地理课堂。例如,在进行“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基于学生普遍喜欢的“光头强”这一动画角色的实际情况,进行趣味教学,实现教学减负。教师创设出一个“光头强”游览幸运村的情境,然后将等高线知识、原理及模型制作等知识点融入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黄河”一课时,教师可以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治黄河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积极展示、巩固练习,高质量完成课堂学习[5]。

(三)丰富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可设计与开展多样化的地理课堂,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开展趣味教学,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一课的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地理知识与中国古诗词、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诗词中辨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准确总结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教师可将地理知识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为学生设计抽盲盒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巩固技能,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几个与天气有关的卡片,将卡片放于不透明纸箱中,让学生盲摸,摸到哪个卡片就给同学们介绍与卡片相关的知识。这类趣味性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而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丰富。0A76964B-E30D-4A86-88D8-23BC84F2A8E7

另外,笔者经调查发现,在地理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走神。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调动思维,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与该知识点有关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标记出重点、疑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与学生共同探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准确记忆。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的讲课思路可以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且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和流程一步步引导学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通过提升教学的效率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这一课时,教师需立足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标,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地势特点,我描述”;环节二“地势差异,我感知”;环节三“地势影响,我探究”。教师充分利用平面地图与立体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在地图上圈画、触摸地图、描述地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读图与用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素质。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小水滴全国游”的趣味情境,让“小水滴”带领学生浏览、了解我国的河流、山川、盆地,学习与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在学生跟着“小水滴”观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勾勒阶梯分界线,深切感受祖国的地形与地势,深刻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构建起更健全的知识体系。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气象灾害”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创设“项目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的多元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为引(给学生播放一小段现场视频),引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气象灾害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类型?我国气象灾害在时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本,并与小组同学讨论,共同回答上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邀请各组汇报学习成果,然后根据各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及建议。如果条件成熟,教师可让小组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当“小讲师”,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过程、探讨结果讲课,教师在台下听讲并适时调控。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又能提升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与自主分析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有所收获与成长。

(五)科学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双减”背景下,地理作业更要布置得精巧,要符合减负理念。过往,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做试卷,但“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减负为目标给学生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既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又能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地理教师布置作业时,不能只追求量,要追求精。教师要通过作业给学生设疑,利用作业引导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论证、归纳、推翻,不断探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同时也应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或案例给学生设计问题。如教师可采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案+当堂作业+课外作业”的思路为学生设计与布置课后作业。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读图分析,总结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课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可以是学校周边企业),给学生提供与该企业相关的文字、地图资料,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课堂所学,分析影响该企业布局的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并提炼出主导因素。这种作业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避免学生机械地抄写课本概念,让做作业这一行为更有意义。当条件成熟时,教师可鼓励、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同学之间互相布置作业等。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同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要自己先做一遍将要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记下完成该作业的时间,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做题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作业量。

另外,“双减”背景下,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或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作業要贴合实际,教师要综合考虑当天的学习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第二,教师设计作业时要考虑作业的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不仅能激起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作业中涵盖的知识。比如,将作业与实际生活联系,设计生活情境类的作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作业要分层次。原则上先易后难,先巩固已学习的内容,然后提出一般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最后设置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解决,逐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双减”政策相关文件,积极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课后学习效率。教师要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科学设计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引导与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庄兴梅.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29-130.

吴世嵩,陈亚颦.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的实施现状及改进措施[J].地理教学,2021(23):37-41.

黄惠标,曾呈进.地理课堂依“探研”促“减负提质”的着力点: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19-21.

全疆发.“双减”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2):1,78.

龚湘玲.“双减”下的地理“乐章”[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0):1.0A76964B-E30D-4A86-88D8-23BC84F2A8E7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初中地理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