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管理实践
2022-06-15罗玉辉
罗玉辉
摘 要: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重点强调了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但是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在一种相对较低的水平,他们对于很多事物还表现得比较敏感情绪化严重,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本文重点“双减”政策下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进行探究,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时期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管理;实践
引言
小学时期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小学教师需要将教书育人的理念牢记心中,将知识教授与德育教育工作"两手抓"。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将德育管理工作重视起来。然而,当前我国有许多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德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小学班主任要不断革新自身的德育管理理念,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意义
小学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教育工作置于自身工作的首要地位,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三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应用知识的本领,还要使其了解到修养与思想观念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想并未发育成熟,思想与行为经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准与思想品质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道路上是重要的引领者,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打动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教师的优质言行,如果教师的人格魅力不足,便难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将实际教学情况作为基本依据,能够发现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充足的人格魅力,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并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会经常对教师的话语提出质疑,不遵从班主任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不仅要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位,还要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不断发散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自己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班主任在平日工作当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使得学生能够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采取说教式教育方式,而是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有效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定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想要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不只是要从理论知识教育方面入手,而是要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个人品质,使其能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自主的约束自身[1]。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讲授理论知识期间,应当开展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实践来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此种方法来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为他人带去乐趣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教学案例一: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为自己的父亲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由于学生家长每天都承担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法来为家长的生活带来乐趣,使得学生能够感知到父母对其付出的关爱与努力,不仅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德育知识,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德育的意义与魅力。
(三)科学的德育管理方式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时,要使用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有效优化德育教育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2]。首先,班主任要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层次性有清晰的认知,对于道德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
教学案例二:比如,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班主任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层的引导,使其能够意识到德育素质的涵义以及重要性,并且了解提升自身德育素质的主要手段。其次,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措施,比如,当学生之间产生口角时,班主任不能主观偏向于某位学生,而是要从客观、公平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鼓励学生换位思考,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四)学校应该创设有利于德育教育和学习的环境
环境对小学生具有隐性的教育意义,是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帮手。因此,德育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
教学案例三:例如,學校环境卫生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所以应该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可以依据德育教育目标,制定能够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又能规范学校秩序的制度。很多学生习惯在教室吃东西,这样会造成班级环境的破坏,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教师应该制止小学生带零食的行为,对于多次劝说无果的学生,可以适当做出警示,比如打扫卫生和写检讨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的班级管理,需要将创新德育教育思想理念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良与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整理与完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挑选最为适宜的德育教育素材,发挥班级内所有学生的优势,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个人素养,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丽.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46-247.
[2]刘雁,李震.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4.9D09CBF0-1C21-4966-A631-43CC5EBDA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