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4李相远高中显吴文华

中国矿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资源型山东省能源

李相远,高中显,吴文华,于 凯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100)

近年来,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能源双结构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热点与焦点。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偏煤”的能源结构也为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有关能源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指导意见,2022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重点提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除此之外,2021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均重点提到资源型城市作为特殊类型主体,更应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背景下进行高质量的能源转型。以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可明晰各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度剖析,为各资源型城市厘清能源转型现状、切实制定能源转型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山东省作为资源型大省,拥有7个资源型地级市(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7个资源型县级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昌乐县、淄川区),涵盖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资源型城市类型,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现状分析

1.1 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研究

现有专家学者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借鉴、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等方面展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大都形成研究共识,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开[1-2]。广义上的经济转型是由一系列机制与引发性过程组成,即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要素质量提升递进,进而推动产业接续升级,包括产业改造革新、替代置换、扶持救助等机制作用,与制度变迁、人力资本投入、市场环境改善等环节紧密相关,而狭义的经济转型主要是指产业转型,即产业新陈代谢、落后产能淘汰、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总体而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其经济形态的结构性转换,即从耗竭性资源依赖模式转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3]。依赖资源开采与加工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引导其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强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降低具有高碳特征的资源产业比重,减少资源型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4]。

有关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大都从其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展开[5-6],且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对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从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四种类型角度入手,探讨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异质性[7]。对于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借鉴、转型路径的研究更为广泛,大都根据其地市本身发展具体情况,进行转型路径的设计与规划[8]。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而能源的转型与改革相关实践经验,是关乎城市发展基础与动力的关键所在,能源转型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能源“独立性”、减少排放来实现经济繁荣[9]。以上研究鲜有以某省份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的研究,同时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并未形成研究共识,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的特殊性与异质性研究较少。

1.2 能源转型

有关能源转型的研究,最早追溯到德国应用生态研究所出版的《能源转型:没有石油与铀的增长与繁荣》所提出的彻底放弃核电和化石能源的观点,从最初被大众否定到21世纪后逐渐变成德国能源政策的基本内容。能源转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转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并提出最终目标是建立100%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体系[10]。随着能源转型逐渐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不少学者分别从能源结构、能源体制变革、新技术应用和能源原动机等角度对能源转型的概念及内涵展开了研究。

众多专家学者从国际视角研究探讨了不同国家能源转型的历史发展和战略选择,如英国煤炭工业历史的教训(1913—1997年)[11]、荷兰电力系统变革经验(1960—2004年)[12]和德国能源转型政策及原因(1990—2017年)[13]等。相关学者根据能源存在形态、能源能动机变化和新能源所占比重等标准,对人类社会能源转换的历史进行阶段划分,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总结为依次经历了柴新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和后石油时代。纵观全球主要能源转型国家,其选择由依赖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目的主要包括实现能源安全,减轻环境影响,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繁荣以及创造就业机会等[14]。有关能源系统转型进行定量分析的模型种类繁多且应用较为广泛,不仅有对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还有应用于全球能源系统模拟的方法,其中对方法总结较为经典的是将能源系统分析模型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混合模型三类[15]。自上而下的模型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自下而上的模型基于微观的部门和技术分析能源系统,实现微观成本和宏观技术的结合,混合模型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特点,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近年来,部分学者通过对OECD国家的研究发现能源转型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创新与发展为其重要驱动因素[16],且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可再生能源消费及其占总能源结构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向[17]。世界能源转型是实现国家和区域能源安全和能源保障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从而实现能源革命,为“双碳”战略的达成和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现有研究为本文奠定可供参考借鉴的研究基础,但整体看来,鲜有以某省份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的研究,且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并未形成研究共识,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的特殊性与异质性研究较少,更鲜有对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深入剖析。因此,本文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能源转型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 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从能源转型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出发,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以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技术研发强度、产业社会发展五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设置38个二级指标,但在二级指标中存在相关度高、鉴别力不够的指标,故运用指标回路法优化初级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筛选与鉴别力优化后,共选取26个二级指标,并对其进行编号,经检验其指标合理性为99.23%,得到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见表1。文章采用规范化方法(MIN-MAX标准化)对初步取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赋权。鉴于指标回路法、规范化方法与熵值法均属于本领域较为成熟经典的模型,故在此不多做介绍,具体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Table 1 Index system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2.2 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的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属于多属性决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遇到不确定性问题或模糊问题,故本文选取毕达哥拉斯模糊集这一数学模型来对其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毕达哥拉斯模糊集以其适用范围广、代表性强等优点被学术界广泛使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混合加权距离测度的毕达哥拉斯模糊TOPSIS模型(PFHWD-TOPSIS)[19-20],这一模型弥补了传统模糊集和直觉模糊集在应用上的缺陷,能够客观地代表多属性下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而解决具有信息模糊特征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运用PFHWD-TOPSIS模型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测度步骤具体如下所述。

步骤1:构造毕达哥拉斯模糊矩阵,见式(1)。

R=(cj(xi))m×n

(1)

步骤2:计算毕达哥拉斯模糊正理想解、负理想解与混合加权距离。设正理想解为A+,负理想解为A-,见式(2)和式(3)。

A+={c1(x+),c2(x+),…,cn(x+)}=

{cj,max[s(cj(xi))]|j=1,2,…,n}

(2)

A-={c1(x-),c2(x-),…,cn(x-)}=

{cj,min[s(cj(xi))]|j=1,2,…,n}

(3)

根据所求得的正理想解、负理想解计算混合加权距离PFHWD(xi,A+)和PFHWD(xi,A-),分别代表各方案与正理想解A+和负理想解A-的混合加权距离,见式(4)。

(4)

式中,A=(α1,α2,…,αn)、B=(β1,β2,…,βn)为定义在方案集X={x1,x2,…,xm}(m≥2)上的毕达哥拉斯模糊集。一般情况下,λ>0时称为毕达哥拉斯模糊集A与B的混合加权距离测度。特别地,令λ=1,此时的混合加权距离测度称为毕达哥拉斯模糊混合加权汉明距离测度;令λ=2,此时的有序加权距离测度称为毕达哥拉斯模糊混合加权欧式距离测度。在本文中,为了计算结果更加贴切实际,主要选用λ=2的毕达哥拉斯模糊混合加权欧氏距离测度进行计算。

步骤3:计算贴近度并排序。根据贴近度函数ζ(xi)(i=1,2,…,m)来测算各方案的贴近度,依照求得贴近度ζ(xi)的大小对方案xi(i=1,2,…,m)进行排序。各方案的贴近度计算公式见式(5)。

ζ(xi)=

(5)

式中,贴近度ζ(xi)越靠近1,结果越优,表明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越高。

方案集xi(i=1,2,…,14)分别表示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昌乐县、淄川区。运用表1指标体系中26个二级指标ci(i=1,2,…,26)来评估方案集所代表的14个资源型城市,各指标的权重向量为ωi(i=1,2,…,26)。

运用毕达哥拉斯模糊原理对2006—2020年山东省14个资源型城市的26个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构造出14×26的毕达哥拉斯模糊矩阵,毕达哥拉斯模糊正理想解A+和负理想解A-由式(2)和式(3)计算得出,由表1可得26个三级指标的对应权重,结合式(4)得到14个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分别与正理想解、负理想解的混合加权距离PFHWD(xi,A+)和PFHWD(xi,A-)。利用式(5)分别计算14个资源型城市的贴近度ζ(xi)(i=1,2,…,14),根据贴近度大小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进行择优排序。贴近度ζ(xi)越靠近1,结果越优,能源转型能力越强。

2.3 数据来源

本文以山东省14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自2006—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各地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及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但在此进行两点数据说明:一是鉴于数据统计来源,在此暂不考虑济南市与莱芜市合并的政策,将莱芜市作为地级市单独测度;二是2006年少数地市数据及莱芜市部分指标数据缺失,期间数值按差值法、线性回归或前三年平均增长率通过手动计算验证补齐。

3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结果分析

通过PFHWD-TOPSIS模型对2006—2020年间山东省14个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贴近度结果分析,见表2。 结合本文拟定的梯度划分标准,从梯度分析和时空双维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结果讨论。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大体上都被宗教观念统治着,宗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对园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体现为以教堂为中心的庭院,东方则出现了寺庙园林。中国寺庙园林的大量出现是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以后,更早的也许跟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它更注重文化内涵的营造,将宗教思想、文化精神寄予园林景观、宗教建筑群中,是一类综合了儒、道、释三家文化内涵的宗教园林。

表2 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评价结果Table 2 Evaluation results of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20

3.1 梯度分析

现有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分析鲜有对其进行标准研究,且未形成统一的梯度划分标准。故此,本文结合PFHWD-TOPSIS模型所测算出的贴近度具体数值,以0.299作为间隔,对贴近度所反映出的2006—2020年山东省14个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进行梯度划分,并分为5个梯度,对其结果进行初步统计,具体划分标准及初步统计见表3。因本文采用PFHWD-TOPSIS模型,其基本原理为测度与理想解的距离,故第一梯度至第五梯度所代表的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逐步递减。

表3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梯度表Table 3 Gradient table of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由贴近度反映出的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梯度分布得出: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整体来看大致呈正态分布,属于第三梯度的数量最多,为73个,这说明近十五年来山东省多数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数量排名第二位的为第五梯度,为58个;第四梯度数量排名第三位,为42个;第二梯度和第一梯度的数量相差不大,分别为21个和16个,且第一梯度数量最少,说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还有待提高。

3.2 时空维度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贴近度测度结果绘制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折线图,如图1所示。

鉴于地市级城市与县区级城市的区域差异,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时空双维分析从地市级角度和县区级角度展开。结合表2和图1,从地市级角度来看,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和莱芜市能源转型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淄博市、泰安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且远高于其他地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对较为落后。从2006—2020年整个时间序列来看,山东省地市级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增长幅度大致趋同,主要从时间序列的极差指标来体现。2006—2020年间,山东省地市级资源型城市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济宁市,增长了0.929;增长幅度最小的是莱芜市,增长了0.611,按增长幅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济宁市、枣庄市、东营市、临沂市、淄博市、泰安市和莱芜市,此顺序与2020年山东省地市级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排名略有不同,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排名依次为淄博市、泰安市、东营市、济宁市、临沂市、枣庄市和莱芜市。淄博市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居第一位,十五年间的增长幅度排名第5位;而2020年莱芜市能源转型能力居末位,其增长幅度也相对较小;泰安市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排名靠前但增幅小;东营市、临沂市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排名与增幅排名差别较小,济宁市能源转型能力排名靠后但增幅大。原因或为淄博市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正处于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积极推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双碳”背景下,淄博市积极实施减碳降碳行动,持续发力氢能产业,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智慧能源平台。泰安市印发《泰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指出: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进一步促进全市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营市坚持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东营市全面完成山东省下达的“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动能转换提质加速,新产业培育壮大,新兴动能加快崛起,新动能投资大幅增长。而能源转型能力较为落后的临沂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关部门应坚持引领低碳经济,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开发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持续压减煤炭煤电产能,切实提高能源转型能力。

图1 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折线图Fig.1 Broken line chart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Shandong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20

结合表2和图1,从县区级角度来看,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昌乐县和淄川区能源转型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龙口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淄川区和新泰市相对较为落后。从2006—2020年整个时间序列来看,山东省县区级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增长幅度大致趋同,与地市级相同,主要从时间序列的极差指标来体现。2006—2020年间,山东省县区级资源型城市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龙口市,增长了0.695;增长幅度最小的是新泰市,增长了0.566,按增长幅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龙口市、淄川区、平度市、昌乐县、莱州市、招远市和新泰市,此顺序与2020年山东省县区级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排名略有不同,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排名依次为龙口市、莱州市、平度市、招远市、昌乐县、淄川区和新泰市。龙口市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居第一位,且15年间的增长幅度为第一位;而2020年新泰市能源转型能力居末位,其增长幅度也排名最后;莱州市、平度市和招远市2020年能源转型能力排名与增幅排名差别较小,昌乐县和淄川区能源转型能力排名靠后但增幅大。原因或为龙口市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把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放在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中央、省、烟台、市委决策部署,淘汰落后产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换上“新引擎”。莱州市通过农光互补方式,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互融合,即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种植,一地两用,一举两得,以此方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而能源转型能力较为落后的招远市、昌乐县、淄川区和新泰市应坚持多元互补,统筹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跨区合作,提升系统协调和集成优化水平,统筹推动城乡能源设施建设,强化重点能源创新引领,以创新驱动能源转型能力的提升。

4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分析

根据前文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测度及讨论,可以看出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差距较大。鉴于此,本文借鉴余洁[21]、王家明等[22]的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能源转型能力的各要素水平,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为母序列,各影响指标为子序列,测度出灰色关联度结果见表4。

表4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Table 4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ability of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为了更直观地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结合灰色关联度测度结果绘制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簇状柱形图,如图2所示。

图2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簇状柱形图Fig.2 Grey relational cluster columnar char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capacity ofresource-based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4.1 能源供给能力方面

由图2可知,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对能源供给能力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能源供给结构>电力自给率>最大用电负荷>人均天然气供气管道长度>资源禀赋。其中,能源供给结构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供给能力关联程度最大,为0.973,其次为电力自给率,为0.898。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因此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应积极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坚持多元供给,提升能源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实施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电力供给,有效解决能源结构“偏煤”问题,大力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山东优化能源供给布局、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建设安全可靠的清洁低碳能源保障网。

4.2 能源消耗结构方面

由图2可知,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对能源消耗结构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消耗量占比>可再生能源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及其他煤制品消耗量占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垃圾与生物质能利用。其中,能源消费结构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结构关联程度最大,为0.987,其次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消耗量占比,为0.921。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增长强省和能源消耗大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因此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应着重于能效提升和减排目标的制定,全面完成国家和山东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能耗双控等目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煤炭去产能政策措施落实,持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行业因地制宜深挖控煤潜力,减少煤炭消费,高效利用煤炭,以天然气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以提高终端利用效率。

4.3 能源消耗强度方面

由图2可知,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对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人均全社会用电量>人均城市天然气供气量>人均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热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能强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化石能源强度。其中,人均全社会用电量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强度关联程度最大,为0.967,其次为人均城市天然气供气量,为0.921。

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强度高,能源需求量大。因此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应全面推进工业节能,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在节能领域的应用,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耗增长管控,提高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统筹能源生产和消费,突出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天然气四大板块,实现能源消费增量由清洁能源供给。推动电力绿色生产,优化电力运行调度方式,加快输、变、配电环节节能降损改造。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电力、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系统开发方案。有序适度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加快生物质天然气、生物质能清洁取暖等应用,实施天然气延伸覆盖工程,完善燃气公共服务体系。

4.4 技术研发强度方面

由图2可知,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对技术研发强度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D全时人员数>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其中,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D全时人员数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技术研发强度关联程度最大,为0.965,其次为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为0.953。

技术创新对能源减排有显著影响,加快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推动能源转型。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可以从技术提升角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进能源转型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增长10%,达到145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因此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应加快工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节能技术升级,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资金集聚引领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以增强能源技术设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助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能源科技体系,推动智慧能源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的能源科技攻关,加快促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进而提升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

4.5 产业社会发展方面

由图2可知,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而言,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对产业社会发展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新能源产业总产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智能电网与物联网产业总产值>规模以上电力及供热企业工业总产值。其中,新能源产业总产值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社会发展关联程度最大,为0.963,其次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0.952。

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节能降耗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能源转型与产业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资源循环利用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循环经济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减排上,对社会环境、公众理念提升都有很大的贡献,因此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资源循环利用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现既“循环”又“经济”,让循环经济成为推动高碳行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相关部门应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分布,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坚持产业融合,加快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做强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针对有条件的企业,适当考虑配套新能源电站。

5 结 论

1) 对时空双维角度分析,从地市级角度来看,东营市、淄博市、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泰安市和莱芜市能源转型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淄博市、泰安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且远高于其他地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对较为落后;从县区级角度来看,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新泰市昌乐县和淄川区能源转型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龙口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淄川区和新泰市相对较为落后。

2) 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影响分析,能源供给结构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供给能力关联程度最大;能源消费结构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结构关联程度最大;人均全社会用电量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强度关联程度最大;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D全时人员数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技术研发强度关联程度最大;新能源产业总产值与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社会发展关联程度最大。

猜你喜欢

资源型山东省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