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视神经萎缩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4平丽
平 丽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眼科,天津 301900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病变导致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视神经损害的形态学的改变,以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视野范围变小、视力减退并丧失等为主要表现,该病危害严重,且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十分关注[1-2]。目前,临床上多以神经营养、血管扩张及以高压氧疗等方法治疗视神经萎缩,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3-4]。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活性蛋白因子,有营养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5]。近年来,关于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眼科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已成为改善视力障碍的重要药物之一[6-7]。本研究将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探讨了其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85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58眼)和对照组(42例,54眼)。研究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4.18±8.46)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1.96±0.52)个月;病因: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4例,青光眼15例,缺氧缺血脑病8例,神经炎性病变6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87±8.69)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1.85±0.57)个月;病因: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3例,青光眼17例,缺氧缺血脑病7例,神经炎性病变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符合《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关于视神经萎缩的诊断标准,患者并经头颅或眼部CT、MRI检查确诊,存在明显视力功能障碍,且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8]。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药物过敏,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病因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1及辅酶A等营养神经,地巴唑扩张血管,同时给予高压氧疗,氧舱压力0.20~0.25 MPa,时间20 min,中途休息10 min。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生产厂家:舒泰神北京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90214,规格:30μg(生物学活性≥15 000 AU)/瓶]治疗,肌肉注射,30μ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情况,临床数据对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P2潜伏期视觉诱发电位(P2-VEP)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P2-VEP采用NeuroExam M 800视觉诱发电位仪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迈瑞DC-N3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设置6~8 MHz,脉冲设置80~90mW/cm2。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视力情况,采取专用干涉条纹视力测量仪进行测定。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视神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8]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眼底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血管变细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视野缺损降低≥20%,视力提升≥3行。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眼底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血管变细等有所改善,视野缺损降低10~19%,视力提升1~2行。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视力及视野缺损等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2-VEP、PSV、PI、RI、视力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等)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2-VEP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P2-VEP、PSV、PI、RI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2-VEP、PSV、PI、RI等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后P2-VEP、PI、RI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SV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2-VEP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2-VEP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a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研究组(n=58)对照组(n=54)t值P值治疗后研究组(n=58)对照组(n=54)t值P值P2-VEP 119.78±23.14 120.53±23.68 0.170 0.866 98.24±13.68a 107.56±14.25a 3.532 0.001 PSV(cm/s)2.73±0.27 2.69±0.31 0.729 0.467 4.23±0.68a 3.76±0.75a 3.478 0.001 PI 0.84±0.13 0.85±0.14 0.392 0.695 0.67±0.12a 0.74±0.13a 2.963 0.004 RI 1.58±0.14 1.56±0.15 0.730 0.463 1.23±0.11a 1.30±0.12a 3.211 0.00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眼(%)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提升,研究组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s)
组别对照组(n=54)研究组(n=58)t值P值治疗前4.00±0.20 4.02±0.19 0.541 0.59治疗后4.24±0.30 4.66±0.30 7.403 0 t值5.013 13.726 P值00
2.4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有轻度头晕以及耳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另外,研究组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局部硬结,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视力相关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视神经萎缩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多趋于年轻人群,对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9-10]。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视神经萎缩主要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以及颅内病变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均以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视野范围变小、视力减退并丧失等为主要表现,如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最终可造成患者失明,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11-12]。研究表明[13],神经细胞受损到细胞死亡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排除视神经萎缩的诱因后,及时改善神经细胞血流灌注,对于恢复神经细胞的机能,拯救和提高患者视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临床中以维生素B1、辅酶A、地巴唑以及高压氧疗等为主治疗方案可起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总体来说,效果仍不够理想,有效率仍偏低[14-15]。
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大小为26.5KD的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由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纯化而来[16-17]。研究表明[18-19],鼠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损伤的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在营养、保护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再生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黄燕霞等[20]报道显示,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缩短视神经损伤患者的各波潜伏期VEP电位。郭梦翔等[21]研究结果表明,视神经萎缩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升高,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均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2-VEP、PI、RI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SV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果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疗效满意。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视力均提升,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视神经萎缩患者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良好。本次研究取得较好的结果,但纳入患者数量较少,可纳入更多患者及患眼进行分组研究,以提升研究数据可靠性,以支撑本次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缩短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水平,患者视力提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