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圈琴韵》紫砂壶的工艺特征与文化底蕴

2022-06-14张春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琴韵陶刻文化底蕴

张春琴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最为出色的一种,它的诞生是中国制壶匠人工艺智慧与创作活力的证明,也是茶道文化影响力的证明。每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都具有精美的外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此才能彰显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气质以及情感等,带给受众以丰富、深刻的艺术体验。此件《双圈琴韵》紫砂壶整体上看相当沉静、优雅,发挥了紫砂壶艺术标志性的高雅风格,创作者在其中运用了独特的双圈设计与陶刻装饰,打造出韵律美和文人气,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容,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一、《双圈琴韵》的泥料与造型

红色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颜色,也是能代表中国气韵的一种颜色。在紫砂泥中,含铁量较为丰富的泥料烧制后便会呈现出红色调,此件作品便运用了这种泥料制成。

作品通身红润,不仅十分高贵华美,更流露出几分喜庆之气。泥料的的色彩非常饱满,这也暗示着泥料铁质含量的丰富,实用效果极佳。壶体表面非常的光滑和细致,比之温润的美玉和晶莹的玛瑙也毫不夸张。亮眼的光泽反射在壶体结构的转折处,将作品的色彩衬托得更加鲜艳,整件作品看上去就如同放出红亮的光芒,无论是个体展示还是放在一众紫砂壶中都无法埋没它的美丽,作品的个性也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了。

与耀眼的泥料相比,作品的造型设计就稍显朴素了,恰好可以展现紫砂壶艺术优雅的一面,并衬托更加个性的双圈与陶刻装饰。

壶身为圆桶形状,是紫砂壶中常见的造型之一,筒身弧度流畅、优美,有珠圆玉润之美,顶面、底面与筒身构成的转折,又可呈现出方正、端庄的感觉,最终形成了圆中有方的艺术特征。创作者将壶身打造成上宽下窄的形态,比直上直下的造型更加灵活,少了些拘谨之感,与“琴韵”的气质更加符合。壶身肩部圆润饱满,给人以开阔之感。颈部虽然稍显短小,但与壶肩部的承接与转折是非常流畅的。此壶壶身看似极为简朴,实际上在壶颈部、壶身上部与壶底部的比例配置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三部分直径各不相同,但必须达到和谐,才能保证作品平衡,具有踏实、稳重的效果。

圆圆的壶盖弧度适中,边缘圆润立体,顶面靠近边缘处有线条装饰,丰富了壶盖的层次。略带弧度的弯嘴镶嵌在壶身一侧肩部,它的对侧是大大的耳状环形端把,上端的“飞”为作品增添了一些动感和俏皮,具有实用功能,也是衬托“琴韵”主题的表达。泥料与造型的配合形成了沉稳、大气又自信的艺术效果,在泥料的打制与造型的设计上更可见工艺的精湛。

二、琴韵与文韵

此壶中的“琴韵”是通过双圈的设计呈现出来的,双圈是紫砂壶创作中的经典设计之一,也是较有工艺难度的一种,常用于的子的设计上,此壶亦是如此。

壶盖中央镶嵌着半环形的的子,姿态标致,线条纤细光滑,十分精致。在的子左右两侧,各套着一个小圆环,圆环表面带有清晰的纹理,如同螺纹,做工精细,这两个小圆环是可以活动的,当人们把玩此壶或是提起壶盖时,小圆环便会与壶钮、壶盖之间发生碰撞,产生悦耳的声响,为作品带来了音韵美,这便是“琴韵”的来源。双圈设计可以说是作品中最具工艺难度的部分,对于提升作品的工艺价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品中还包含有“文韵”,来源于壶身上的陶刻装饰。壶身上的八个文字潇洒、飘逸,尽显中国书法的力之美与气韵,文字四个一排,上下两排对齐,整齐干净,每一个文字笔画的深浅也是一致的,体现了创作者的陶刻功底。陶刻是紫砂壶创作中的基本装饰技法之一,能够丰富作品的审美效果,提升工艺价值,辅助表达主题。此壶中陶刻装饰作品增添了文人气和文化感,配合“琴韵”就更具雅的韵味。

琴、书、茶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当代,都是富于高雅韵味的文化活动,此件作品则将三者融合为一体,促成了“大雅”,展现了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双圈带来了悦耳的琴声,陶刻带来的书香气与茶的香气、泥的香气相混合,构成了超脱与空空的清雅世界,让人们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紫砂壶艺术之旅。

结语:此壶工艺的难与巧清晰可见,同时又丝毫不见刻意和繁琐,可见紫砂壶工艺的深厚功力。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分析了作品的工艺特征与文化底蕴,指出了其中各部分设计中所包含的工艺智慧和创作意图,最终再整合起来揭示了作品的审美空间,让人们全面感受作品的美妙绝伦。

猜你喜欢

琴韵陶刻文化底蕴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陶情养性,刻意求工
——论《圆满》中的陶刻意境美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李东生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宿悦书法作品欣赏
月琴声声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