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效果及价值评价

2022-06-14张晓宏

系统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处方

张晓宏

山东省金乡县中医院中药房,山东金乡 272200

药物不良事件即各种因素导致与治疗、诊断、预防等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事件,对患者的健康、用药依从性等均存在一定威胁[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有了较多的应用,而由于中药种类繁多,且药物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故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风险很高,容易导致中药不良事件,进而威胁患者的健康[2-3]。而目前,国内中药学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药学指导服务则属于重要的内容[4-5]。且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中药制剂在市场中不断应用,也进一步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严重增加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威胁,故有必要强化药师服务,进而规范中药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保障用药安全性[6-7]。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接收的采用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不良事件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接收的采用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采用中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无缺失;认知状态正常,能够配合研究;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西药治疗者;特殊生理时期,如备孕、哺乳期女性;语言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导致无法正常交流者;过敏体质者;不同意研究者。随机将该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8~71岁,平均(44.32±8.90)岁。观察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0~72岁,平均(44.51±9.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与药学服务,医师开具处方后由药师进行审方,分析处方格式、临床诊断、配伍禁忌、超量使用等问题,对发现问题后反馈给医师处理,不做其他沟通,修改或确认无误后,予以调剂。在调剂完成后,向患者发药,仅做用法用量等简单介绍,如患者主动询问注意事项,予以解答,不参与临床用药指导。

观察组则由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药历。在首次接触患者对患者的疾病、症状、用药史等进行评估,在药历中创建用药方案、用药指导、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更新,规范存档。②参与临床用药指导。以建立处方点评小组的方式,对中药处方进行干预,并收集常用药物资料,如药效、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对医师进行培训,指导其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用药手册开展用药指导,积极探讨处方的药理机制,判断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出整改意见,在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时,除了反馈处方问题,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解答,避免医师再次出现该类问题。同时注意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控制好经济性与药物疗效间的平衡。③开展患者用药指导。强化对患者中药知识的普及,向患者介绍健康用药、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培养患者正确的用药医师。耐心讲解中药煎煮或中成药服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对煎服药物讲解先煎、后下等的方法,避免由于错误用药影响药效。耐心介绍用药方法、剂量、时间等,并介绍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心解答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消除患者的顾虑。④强化用药管理。建立用药平台,综合处方审核、点评、药物警戒、个体化用药、药物数据管理、用药咨询等内容,并结合创建药历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将患者用药信息汇总成册。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电话等进行随访,针对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指导干预,并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如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及时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从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4个方面调查分析。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按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为过敏性反应、中毒性反应、中毒性休克。③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进行评价,该问卷总分为8分,分为依从性好(8分)、中等(6~8分)、差(≤5分)3个等级。用药依从性=依从性好率+依从性中等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伴随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药在临床中应用的不断增加,传统的用药指导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实际需求,对控制不良事件的效果不理想,导致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不断上升[8-9]。而中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加重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健康存在一定不利影响,基于此中药师有必要加强药学指导服务,以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效果及用药安全性[10-11]。而就该次研究所采用药学指导方案来看,通过创建药历,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药师仅负责审方、调剂的工作状态,可提高中药师对患者资料的了解,并可为后期用药方案调整等以及用药指导等提供可靠依据[12-13]。参与用药指导,强化处方审核与点评工作,则能够避免不合理处方流入临床,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风险,配合对医师的培训,则可提高医师对中药学知识的了解水平,再通过结合不合理处方的针对性指导,则可提高医师合理开具处方的能力[14-15]。针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则可让患者了解正确的用药方式以及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耐心进行不良反应等介绍,也可避免患者由于担心擅自调整用药方案。强化用药管理,建立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则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中药师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的各个环节中。针对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开展针对性指导与随访,则可为患者提供更具有合理性、个性化的建议,在保障用药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该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由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后,适应证不符、重复用药、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发生率分别为3.00%、0.00%、1.00%、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7.00%、9.00%、6.00%(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减少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这是因为,该方案的实施可促使药师更好地参与到处方制定、审核等流程中,并可发挥出药师与医师间的协同作用,进而可控制不合理处方的发生。孙艳杰[16]研究中,干预组在采用药学指导方案干预后,用药与病情不符、用药重复、给药方式不当、配伍禁忌发生率分别为5.45%、0.00%、1.82%、0.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27%、12.73%、18.18%、10.91%(P<0.05),与该次研究一致,证实了该方案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2.00%(P<0.05),提示通过实施药学指导服务,可降低用药不良事件风险,原因考虑为通过该方案干预,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且能够保 证患者遵医嘱用药,故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翟勇波[17]研究中,观察组在中医药学指导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23.64%(P<0.05),也说明该方案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用药安全、用药效果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7.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说明药学指导服务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分析原因为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指导与教育,能够提高其对遵医嘱用药的认知,并掌握用药的方法,配合后期随访督促与指导,则可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用药意识与行为。李海涛[18]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5.71%,高于对照组82.86%(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也说明该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中药临床应用中通过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服务干预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保障用药效果以及安全性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处方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