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协企业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张善勇:企业回归,新时代职教的创新之举

2022-06-14刘增辉

在线学习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刘增辉

编者按: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5月1日施行,这也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本刊将陆续推出关于新职业教育法的解读文章,以飨读者。

新职业教育法重新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格局,这既是对过去企校一体化的回归,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 办学主体 产教融合 三职融通

通过对职业教育法修订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呈现出新变化、新趋势,即特别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那么,这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日前,本刊就相关问题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企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畅优学习项目与版权课程研究院院长张善勇进行了对话。

张善勇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研究,并为国家电网、中国电科、中国联通、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等企业和院校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他认为,新職业教育法重新确立企业为主体的办学格局,这既是对过去企校一体化的回归,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在政策引领下,产教融合将走向产教合一,以终身职教为理念的“三职融通”可作为实现路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将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支持企业参与职教的力度前所未有

在线学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职教界和产业领域的一件大事。请您谈谈,职业教育法是基于怎样的时代背景进行修

订的?

张善勇:职业教育法是在1996年施行的,距今已经有26年了,在此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透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指标来看这个变化。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处于典型的精英化阶段。1999年后,随着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规模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1.6%,进入普及化阶段。

从全球来看,处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美、日、德、澳等国家,其重点是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社会民众的整体职业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和树立终身职业教育的理念。我国也在2018年启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9年以来,职教改革举措不断,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对这三个文件和新职业教育法的内在逻辑分析,可以看到它们之间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框架,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多元办学的新格局。

在新职业教育法中,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地参与职业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要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第九条)。企业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第二十五条)。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第二十七条)。

可以说,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立法和政策层面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将极大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要成为表率

在线学习:新职业教育法力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在此之前,国家也一直大力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效果似乎未达预期,您认为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张善勇:虽然国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在实践中,由于利益相关方存在着大量结构性矛盾与冲突,很难找到合适的利益协调机制,企业也很难有动力参与产教融合。我们要了解企业参与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推动知识创造和人才发展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我们需要围绕这个动机去思考职业教育对企业的价值。

在线学习:请您谈谈,企业的主要顾虑是什么?

张善勇:在产教融合中,企业的主要顾虑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问题。如果与职业院校开展技术层面的合作,就会面临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公开化的问题,在没有利益绑定和约束的情况下,基于产教融合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也很难界定。如果是企业自己举办的职业院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企业自己要举办职业教育的原因之一。

在线学习:当前国内企业办学的情况如何?应该如何认识国企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张善勇:推动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国有企业是表率。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指出,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推动产教融合。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认定了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海运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中央企业就占了23家,其他大多数也是地方国有企业,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直接举办的职业院校有76所,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就举办了12所职业院校、中国电信也有7所职业院校。在我的调研中,由于国有企业举办的很多职业院校不享受公办院校的待遇,没有生均财政拨款,企业投入也缺乏政策依据,这些院校的生存压力都比较大。

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由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占职业类学校的80%以上,遍及机械、电子、石油、电力、电信等22个产业,超过50个工种(专业)。但1998年以后,由于政策原因,大量由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停办,这是非常可惜的。当前,重新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格局既是对过去企校一体化的回归,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新职业教育法特别明确企业可以根据国务院规定的标准,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教育培训经费可以用于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等合理用途。因为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办职业教育只是政策引导,还需要相关部委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为国有企业举办职业院校解决存在的困难,如身份问题、办学经费投入等,当前的现实环境也很难激发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后续还需要有更多可落地的支持政策。0C4DA3F7-35C5-4A27-9B35-5E14D0D02E64

我国提出要建设技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应该担当为国育才的使命。只有企業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实现产教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三职融通”重构职教办学模式

在线学习:在您的研究与实践中,有哪些典型的产教合一案例?

张善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电网公司举办的职业院校,承担职前学历教育、国网公司新入职员工培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紧缺人才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工作,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融合、“三职融通”的办学模式,建立了“政府+企业+学校+产业+社会”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电力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有效支撑了国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该校既有学历教育的学生,也有新员工培训工作。学校还通过专题技术技能培训的方式开展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并建立了以评促培(技能等级评价)、以赛促培(技能大赛)的生态机制,国网公司在线学习平台——国网学堂,在线学习的规模每年超过2500万学时。

这所学校的办学模式与新职业教育法倡导的企业主体的办学模式是一致的,也为其他企业办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

在线学习:您提到“三职融通”办学模式,请您详细阐述一下。

张善勇:“三职融通”包括职前学校教育(学校为主的基础素质教育)、入职教育(校企共育的学徒制模式)和职后职业培训(基于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相互贯通,其基础都是统一的企业岗位能力标准。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生涯与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终身职业教育发展,实现社会动态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持续进步的协调发展,相对之前产教融合只关注事的层面,“三职融通”的理念更强调以人为本,更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新职业教育法的第十四条也明确要实现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三职融通”的基础。

终身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业者的可持续提升能力,因而更加重视个人的职业发展。之前我们更重视学校职业教育,对终身职业教育关注不够。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产教融合最好的切入点是入职教育,因为这个阶段正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过程,需要双方配合,提高入职教育的效能。新职业教育法把入职教育称为中国特色学徒制(第三十条),把之前的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进行了统一,可以有效推动入职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职业教育中植入“三职融通”的理念,强调人的终身成长,从横向上可以拓展技能形成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在纵向上还能构建起从初级职业能力到高级职业能力渐进的成长路径,这就是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一部分。我国早在“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新职业教育法第十七条也提到了资历框架机制,意味着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以产教知识联盟解决深层次问题

在线学习:要实现产教合一,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张善勇:最大的难点是解决政府、学校、企业、劳动者对职业标准的认知和相互沟通问题,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组织之间的协同发展。要根据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学校、企业共同设计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未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基于工作任务场景建立岗位能力标准,基于能力标准建立知识体系,基于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教材,这是产教真正融合的关键。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标准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模式不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学科的大概念和内在原理,做到知思行合一,打造综合职业能力,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在线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双方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张善勇:就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转变治理模式,并以此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实现有机衔接。职业院校的关键任务是打通教育链和人才链,而产业链和创新链要基于企业的视角来设计,通过四链融通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培养方案,企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建立的产教知识联盟,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深度融合,这不仅重构了教学模式,还将形成基于产教知识联盟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也要成为一个创业创新的平台。我正在帮助一个院校设计职教集团的实体化运作模式,通过企业、学校和行业组织三方共同打造的产业园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并吸引相关产业的创业企业入驻,把入驻企业作为教师的实践基地,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训能力。

除了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另外一个瓶颈是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素质问题,我们最近也在联合多家院校和研究机构设计教师的能力模型和课程体系,希望能有所突破。

职业教育迎来数字化转型

在线学习:新职业教育法已经正式实施,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证研究者,请您展望一下职业教育的未来。

张善勇:我认为职业教育将面向“四化”。第一是市场化。职业教育将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资本的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更加深入,市场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公办职业院校的治理模式也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第二是生态化。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从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大生态系统,多元主体办学模式成为主流。第三是数字化。伴随数字经济的到来,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成为趋势,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第四是国际化。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不会改变,建设国际一流的职业教育是每一个职教人的历史使命。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必须成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未来的职业教育中,企业将主动扮演举办者、投资者、消费者、服务者、合作者等角色,缓解政府投资办学的压力,提供就业的岗位和机会,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共同富裕。

除了企业的参与,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甚至媒体都应该参与到产教融合中。因为企业和院校存在两套话语体系,有一个对接与翻译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共同建立职业教育的大生态体系。在新职业教育法和利好政策推动下,职业教育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0C4DA3F7-35C5-4A27-9B35-5E14D0D02E64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