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2022-06-14乐雄成
乐雄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离不开亿万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心立德,劳动树人。近年来,黄梅县八角亭中学在按质、按量开好劳动教育专门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全科渗透,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让劳动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因地制宜,开发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学生在物质不能独立的情况下,其精神独立至关重要。而精神独立主要来自劳动教育,要让学生愿意劳动、会劳动,在劳动中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劳动实践课程设置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劳动实践课,并设立劳动实践周。学校从实际出发,设置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让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中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会洗衣,会煮饭(煮面条、煮饺子、煮米饭),会炒菜(炒青菜、煎鸡蛋、西红柿炒蛋),会整理房间(整理书桌、洗碗、整理厨房);其次,让学生实现生活自主,在生产性劳动中要求学生学会“五类”:养花,种菜,植树,种田,组装(课桌椅等);最后让学生实现生活自理,在服务性劳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五形”: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家政学习,社区服务,特色活动。为了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从实际出发,把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作为劳动实践周,七、八年级每天四个班级轮流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产性劳动。或由生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栽种或移植,或由化学老师带领学生除草或施肥,或由物理老师带领学生整地或采摘。最后通过劳动日记、劳动任务清单、劳动成长档案袋、劳动素养评价手册等多种形式,实现各班学生劳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学校在校园一角开辟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用于农作物多样化生产。同时向周边的农民租赁了一块稻田作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专门引导学生进行育秧苗、栽种稻谷、施肥、灌溉等劳动实践,体验劳动过程,记录劳动成果、享受劳动快乐。有了劳动基地,劳动教育才能落地。
2020年网课期间,学校推行网络劳动教育。有一位家长表示,自从学校开展了网络劳动教育后,孩子变勤快了,也更懂事了,不但承包了家里的三餐饭,平时的一些家务劳动也做得有模有样。2020年,初三年级第一次经历长时间封闭管理,学校组织学生到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挖土豆、摘果蔬,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金秋时节,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红薯已经成熟,学校开展了挖红薯劳动教育活动。“挖”中有法、“洗”中有乐、“吃”中有甜……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快乐。
汇聚合力,夯实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教育不仅是实践体验,更是素质教育,实行劳动教育长期规划是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劳动教育常态化。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统筹,教研处负责课程设计,劳动教育处负责劳动教育实施。常态化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并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学习当中,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人。
劳动教育一体化。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各年级劳动教育的不同侧重点。七年级学生以生活日常劳动为主,注重寝室内务整理和学校环境维护,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八年级学生以生产性劳动为主,引导他们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劳动,(下转第58页)(上接第57页)要求他们掌握一些生产技能和劳动知识。九年级学生以服务型劳动为主。各年级学生劳动教育力求平稳、有序、良性衔接,凸显劳动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劳动教育多元化。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落实“五育”并举,提升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后,学生不再浪费粮食了,“光盘行动”成为習惯;学生学习更有热情了,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生活和生产知识;学生的身体更强壮了,用汗水浇灌了成长;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了,知行合一,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语重心长。今后,学校将继续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特点,让“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