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2-06-13李金霞孙英娟王晶魏青青金明
李金霞,孙英娟,王晶,魏青青,金明
1.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眼科,北京 102488;2.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北京 100029
糖尿病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激增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征象的内分泌疾病, 患病原因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自身免疫状态异常等有关,病程10 年以上的患者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因眼底发生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神经改变[1-2]。该病可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 以视网膜是否有新生血管形成来分型,单纯型属于初期阶段,临床多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斑或有渗出物、 视网膜动脉和静脉发生病变[3]。临床治疗常以抗VEGF 药物、手术为主,价格昂贵且有不良反应, 而早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的方案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病情,增强疗效[4-5]。 该次研究选取房山医院眼科2019 年10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62 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房山医院眼科收治的62 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31 例。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4 例; 平均年龄(59.4±5.5) 岁; 平均患病时间(7.5±1.3)年;共58 只患眼,诊断分期:15 眼为Ⅰ期、33 眼为Ⅱ期、10 眼为Ⅲ期。 研究组中男18 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9±5.6)岁;平均患病时间(7.7±1.2)年;共60 只患眼,诊断分期:14 眼为Ⅰ期、35 眼为Ⅱ期、11 眼为Ⅲ期。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诊断分期在Ⅰ~Ⅲ期,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者;存在其他眼科疾病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改变者;药物过敏体质者;合并肝、肾、心脑及精神系统疾病者;视网膜脱落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予以患者盐酸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规格:0.5 g),2 次/d,1 片/次,8 周/疗程;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050097,规格:3 mL∶300 U),0.5~1.0 U/kg 体质量, 餐前10 min 皮下注射,8 周/疗程,进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取黄芪40 g;茯苓、金银藤、川断续、煅磁石各30 g;当归、熟地、炒白术、肉桂、女贞子及丹参各20 g;桂枝、五味子、淫羊藿各10 g;三七6 g;菊花3 g。1 剂/d,分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按8 周/疗程治疗,两组均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血糖及血脂指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荧光造影、视力、眼底改变情况出现2/3 的好转,但是未能恢复至正常指标;有效:症状及检查指标有所好转,但是不够理想;无效:症状及检查指标未好转,且出现持续恶化状态[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比较
治疗前, 两组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与的潜伏期及振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潜伏期及振幅与治疗前相比均改善, 且研究组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潜伏期及振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②P<0.05
?
2.3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及血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改善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改善, 且研究组血糖及血脂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②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被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与血瘀证关联甚密,治疗应以补气温阳、活血行气、通络化瘀为主[7-8]。西医临床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微循环障碍及糖代谢紊乱为其主要病因[9],而在中医治疗中则将之称为“消渴内障”,因痰湿滞体,痰瘀互结,变证丛生,阻滞目络,目失所养,则发为内障,而中医施行辨证论治,随证而治,在西药将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则可用中药补气、温阳、活血、祛瘀来缓解、改善并发症状[10-13]。
该次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补肾健脾活血法可明显改善视网膜功能、血脂及血糖水平。该药方中黄芪有益气固表之效,茯苓有利水消肿之效、金银藤有通络解毒之效、川断续有行血消肿之效、煅磁石有安神明目之效、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熟地有养血补气之效、炒白术有益气燥湿之效、肉桂有温通经脉之效、女贞子有明目补肾之效、丹参有活血化瘀之效、桂枝有活血通脉之效、五味子有滋肾涩精之效、淫羊藿有补肾祛风之效、三七有活血散瘀之效、菊花有清肝明目之效[14-16]。上述药材共奏具有益气温阳活血以及补肝益肾明目之功。且经现代药理学证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治以滋补肝肾,润燥明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化瘀止血,化痰散结,可取得良好疗效,而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活血法能改善其眼底微循环障碍,促进眼底出血吸收,且能起到降脂及降糖效果[17-18]。
综上所述, 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效果明显, 临床应全身辨证结合眼部辨证制订治疗方案, 可显著改善患者视网膜环境、血脂水平及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