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长效胰岛素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分析
2022-06-13杨建华
杨建华
乐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老年医学科,江西乐平 333300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也是一类代谢性疾病,本病不仅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而且会导致他们生活质量下降,中年患者要兼顾工作与家庭,易导致身心负担加重; 老年患者则合并症较多, 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不佳,也会导致他们负面情绪加重[1]。 基于此,针对糖尿病患者,应尽早诊断与治疗,通过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病情恶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型糖尿病(T2DM)在糖尿病中占90%以上[2],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良饮食增多,以及饮食结构与习惯改变,老龄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T2DM 患病者不断增多[3]。对于T2DM 治疗,目前多采取药物治疗,比如胰岛素治疗,而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尤其是长效胰岛素的推广,提高了临床效果[4]。此外,随着近几年临床不断探索,聚乙二醇洛塞那肽(PEX168)在糖尿病中也受到了重视, 该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效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在糖尿病中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缺乏,需进一步研究。该次就该院2020 年6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T2DM 患者进行研究, 旨在探究PEX168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 纳入对象临床资料无缺失,满足T2DM 标准[5],愿意配合研究。 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病变或恶性肿瘤, 以及该研究药物过敏体质等患者。 此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40~79 岁,平均年龄(55.82±2.56)岁;病程1~20 年,平均(8.28±1.24)年。 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5.89±2.52)岁;病程1~21 年,平均(8.22±1.29)年。 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入院后,采取常规方案管理,包括指导其运动锻炼,科学合理饮食,以及停用其他降糖药物等。对照组采取长效胰岛素治疗,选择甘精胰岛素(来得适,国药准字J20140052)治疗,初始剂量10 U 或0.1~0.2 U/kg,1 次/d,睡前注射治疗,之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用药方案, 还加用PEX168 (孚来美, 国药准字H20190025)治疗,100 μg/次或200 μg/次,1 次/周,于上午8∶00 上臂皮下注射,1 min 内注射完毕。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 周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 以及治疗前后血糖与C 肽水平。
1.4 评定标准
①疗效标准:治疗后空腹血糖<6.2 mmol/L,餐后2 h 血糖<8.3 mmol/L 为显效; 治疗后空腹血糖6.2~8.3 mmol/L,餐后2 h 血糖8.8~11.1 mmol/L 为有效;治疗后症状、 体征、 血糖等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全身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其中胃肠道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纳差、胃部不适、腹部不适等,全身性反应主要有乏力、胸闷、浮肿、心悸、腿软等,神经系统反应则主要有嗜睡、头痛、头晕等。 ③血糖与C 肽水平:采集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检验,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待检,其中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并计算糖化血红蛋白,而C 肽包括空腹C 肽与餐后2 h-C 肽, 均按照仪器说明书执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
2.3 两组患者C 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 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C 肽、餐后2 h-C 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 肽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患者C 肽水平比较[(±s),mmol/L]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全身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T2DM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蛋白质、水电解质、酸碱、脂肪等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7]。就目前临床医学技术而言,对于糖尿病并无根治疗法,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延长生存时间[8]。对于T2DM 的治疗,可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随着治疗进展,长效胰岛素、GLP-1 及其模拟肽艾塞那肽在临床逐渐应用起来,比如GLP-1 及其模拟肽艾塞那肽证实可根据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可作为新型糖尿病降糖药物[9]。
通过该次报道, 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0%vs 77.50%)(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全身性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6.05±1.05)mmol/L vs(8.23±1.60)mmol/L,(7.28±1.15)mmol/L vs (9.67±1.38)mmol/L,(7.03±1.95)% vs (8.75±2.14)%](P<0.05), 而空腹C 肽、 餐后2 h-C 肽高于对照组[(1.25±0.48)mmol/L vs (0.88±0.35)mmol/L,(1.68±0.65)mmol/L vs (0.94±0.57)mmol/L](P<0.05)。通过检索既往文献发现, 关于PEX168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的报道十分少见, 该次算是一次突破与创新,证实PEX168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血糖指标与C 肽指标的改善。 当然,在类似的报道中,对收治的124 例2 型糖尿病分组,对照组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 而研究组则用PEX168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4 周后2 h PPG、TG、LDL-C 更低, 治疗12 周与36 周后, 研究组HbA1C、FPG、2 hPG、BMI、 腰围、TG、TC 等更低(P<0.05)[10]。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2~3 h,可对人胰岛素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的改变可促使甘精胰岛素和白蛋白可逆性结合,注射用药后,98%可和血浆蛋白结合,之后于血液缓慢释放,发挥长效降糖作用[10-13]。 长效胰岛素的应用,其实也是对基础胰岛素的补充,可确保血糖控制更好,不过就目前已有报道看出,单纯采取长效胰岛素治疗,取得的疗效依旧有限[14-15]。 艾塞那肽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是新型降糖药物的热点之一,和传统降糖药物比较,这类药物的特点主要在于: 血糖浓度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避免胰岛β 细胞功能的减退;提高胰岛α 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 控制食欲, 维持合理的体重范围;减缓胃排空;不会诱发低血糖风险或体重增加。但是,其半衰期较短,需多次给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16-18]。
综上所述,T2DM 应用PEX168 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