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无创针灸+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2-06-13田玲玲刘洁田洁朱彤
田玲玲,刘洁,田洁,朱彤
东阿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聊城 2522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血黏度升高、脑动脉硬化等因素使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且多发于老年群体[1]。 中医将该疾病归属于“眩晕”的范畴,认为气血阴精亏虚、痰浊阻滞、外邪侵袭、肝阳上亢等均可诱发该疾病[2]。子午流注无创针灸是遵循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因时施治,按时针灸,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和清浊益气的功效,为了解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效果, 该文选取该院2020 年6 月—2021 年 8 月收治的该疾病患者 60 例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60 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30 例。 研究组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年龄 34~79 岁,平均(58.83±4.75)岁。 对照组男 10 例,女 20例;年龄 35~82 岁,平均(58.79±4.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经颅脑多普勒等检查确诊,符合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知晓研究并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脑出血等其他原因所致眩晕患者;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该研究药物使用禁忌证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配合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将天麻素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64631)0.6 g 加入到 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 将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国药准字 H20059916)120 mg, 加入到 25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2周。
研究组予以子午流注无创针灸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①子午流注无创针灸治疗,选择相关穴位使用生物电子子午流注仪进行治疗, 常规对皮肤进行消毒后,取天井、双侧风池、天宗、外关、颈百劳、双侧2~7 夹脊穴,使用针灸针(30 mm×40 mm)进行针刺,患者有得气感后应用电子针疗仪的连接电线与上述穴位针连接, 使用电针2 Hz 低频连续刺激30 min,然后在毫针针柄上使用艾柱进行温针灸, 每穴灸1壮,每天上午 7∶00-9:00(辰时)治疗 1 次,连续治疗2周。 ②血府逐瘀汤加减,具体方药组成:红花15 g、川芎 12 g、枳壳 6 g、柴胡 4 g、赤芍 10 g、桃仁 12 g、当归 9 g、生地黄 9 g、桔梗 12 g、牛膝 9 g、甘草 3 g。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酌情增减药物, 肾精不足者可加用菟丝子10 g、山萸肉10 g 和熟地黄10 g;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 10 g、何首乌 10 g。 水煎服,1 剂/d,于早晚分2 次服用,连续服用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主要包括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偏身麻木、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方面, 以无症状为0 分,1 分为轻度症状,2分、3 分分别为中度和重度症状。 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状况,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③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进行测定。 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ELISA 法进行测定。 ⑤疗效评定: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 以患者治疗后眩晕等症状及体征消失,多普勒超声结果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基本正常,且不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为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经颅多普勒结果好转,对患者工作和生活有影响为有效; 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头晕目眩 偏身麻木 恶心呕吐研究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05±0.75(0.65±0.33)*#2.04±0.76(1.01±0.52)*2.43±0.62(0.46±0.28)*#2.45±0.58(0.95±0.37)*2.59±0.42(0.83±0.35)*#2.55±0.46(1.39±0.42)*视物旋转 面色苍白2.38±0.56(0.72±0.41)*#2.37±0.57(1.14±0.33)*2.19±0.46(0.69±0.38)*#2.15±0.48(0.99±0.4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研究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95±0.87(3.17±0.46)*#3.96±0.84(3.48±0.57)*1.56±0.49(1.13±0.28)*#1.58±0.46(1.27±0.31)*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g/L)0.48±0.19(0.31±0.12)*#0.49±0.17(0.38±0.14)*0.81±0.19(0.38±0.07)*#0.80±0.17(0.54±0.12)*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Vm 高于对照组,PI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椎动脉Vm(cm/s) PI研究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9.83±3.91(48.97±4.86)*#39.79±3.93(44.52±4.27)*0.92±0.31(0.73±0.19)*#0.91±0.33(0.80±0.24)*基底动脉Vm(cm/s) PI 27.56±4.14(36.42±5.37)*#27.49±4.16(30.86±4.95)*1.21±0.46(0.88±0.17)*#1.19±0.48(0.97±0.21)*
2.4 两组治疗前后ET-1 及CGRP 水平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ET-1 和CGRP 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T-1 及CGRP 水平比较[(),ng/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T-1 及CGRP 水平比较[(),ng/L]
组别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ET-1治疗前 治疗后CGRP治疗前 治疗后179.62±14.38 179.59±15.11 0.008 0.994 125.81±9.53 146.67±12.15 7.399<0.001 15.94±3.71 15.87±3.65 0.074 0.942 32.48±6.95 24.72±4.86 5.012<0.001
2.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多种因素作用下供血不足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综合征[6]。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且以眩晕为主要特征,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7]。 对于该疾病临床以西医药治疗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总体作用有限[8-10]。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不断重视,中医药在该疾病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1]。 中医将该疾病归属于“眩晕”的范畴,认为该疾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气血亏虚、脉络及痰浊瘀阻上扰都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原因,对其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以及通络为主[12-14]。
血府逐瘀汤来源于《医林改错》,主要由当归、桃仁以及红花等药物组成, 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以及止痛等功效[15]。 方中红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枳壳、桔梗具有行气宽胸的功效,当归能够活血养血,牛膝能够破瘀和引血下行,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的效果,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赤芍可活血化瘀, 生地黄能够滋阴和活血清热, 甘草可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能够起到较好的活血化瘀与益气行气作用。 对于该方药在该研究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报道[16],赵广堂等[17]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8.97±4.25)cm/s,与常规组的(40.16±4.85)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4.29%,高于常规组的 77.14%(P<0.05),充分证实了该方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中的有效性。子午流注无创针灸是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而来,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改变等与自然界气候及时日等变化有关,重视时间条件,根据人体气血周期合理选穴,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针灸治疗的作用[18]。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基底动脉、椎动脉 Vm 为(36.42±5.37)cm/s 和(48.97±4.86)cm/s,均高于对照组,且PI 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 充分体现了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ET-1 和CGRP 都是内源性血管活性多肽,正常情况下,这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动态, 对血管平滑肌舒缩起到共同调节作用, 但是两者一旦失衡容易导致眩晕等症状发生。 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ET-1 和CGRP 水平,从而缓解血管痉挛,减轻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 子午流注无创针灸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显著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血流状况,从而提升患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