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苗族女村干的三个“第一”

2022-06-13龙涛

三月三 2022年2期
关键词:杨宁第一江门

龙涛

杨宁,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常委。2020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称号;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4月,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2021年5月,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1年11月5日,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22年3月,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022年3月,获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2022年3月,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最美巾帼奋斗者”名单公布,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榜上有名。同时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在当地是第一个,在广西也是唯一一个。

在过去37年的人生中,杨宁有过不少这样的“第一”。其中,有三个“第一”与她的苗寨、她的乡亲紧紧连在一起。这三个“第一”,让这个苗族女青年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散发独特的魅力,展示新一代苗家女干部的风采。

安陲乡江门村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东部,距离县城60多公里。2010年,25岁的苗家女孩杨宁揣着广西大学的毕业证回到了家乡。

江门村位于华南第三高峰元宝山腹地,12个自然屯近500户人家散落在深山崖谷里。各家各户的田地山场少得可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人均纯收入却只有1000多元。

因为贫困,杨宁的父母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常年在外打工,是奶奶将她拉扯大,直至她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原本要和几个同学一起留在首府南宁工作,但想到奶奶年已古稀,身体越来越差,孤身一人在家;想到家乡的山岭沟谷,总要有人去改变一下。于是,她回到了家乡,通过考试在村里当上支书助理,成为村里第一位女大学生“村官”。

进了村委会的杨宁像换了个人似的,她脱下高跟鞋,穿上解放鞋,或处理邻里和山场土地纠纷,或入户帮贫困户申请低保填写材料,或在田头地尾与群众商量发展生产等,成了连轴转的一个大忙人。她比过去起得更早了。怕赶早来办事的乡亲受冷落,她常常一大早就打开村委会的门。她把村委会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每个桌子每个板凳都擦干净,把屋里的茶壶备满茶水。把这些事做好后,值班的村干部来了,杨宁便下屯去了。

那个时候,一些人家不愿离家外出务工,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杨宁一家一家做工作,说自己在外面几年的所见所聞,掰着手指一笔笔地算账,让大家明白不改变观念就难以致富的道理。这样,江门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在外的人把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照料,这就有了新的问题——每逢中午和傍晚,满村巷乱跑乱追的都是留守儿童。杨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找到开米粉店的姑姑,用姑姑闲置的房子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她则每天抽时间到“留守儿童之家”辅导孩子们学习,陪孩子们做游戏。2013年暑假,杨宁通过爱心企业赞助,组织了一次“安陲乡在外大学生夏令营”,近10名大学生回到村里,与70多名留守儿童一起开展了10多天的暑假活动,孩子们有的学画画,有的学跳舞,有的学唱歌,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假期。

二十多岁是爱做梦的年纪,杨宁的梦是发展江门村的经济,让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但那些薄田瘦土,仿佛一万年前就是那个样子,怎么发展?杨宁想,漫山遍野的竹子是不是可以变成钱呢?一问,才知道竹子销路一直不畅,处于竹在路边无人问的境地。光在山洼洼里想是想不出办法的,杨宁决定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村里没有经费,她便自费到北海和广东、海南等地考察。她在考察中发现,竹子经过粗加工后再销售,不但受市场欢迎,而且还可以提高附加值。回来后,她贷款5万元开办了收购点,通过签订销售合同,将粗加工的竹子发往广东、海南和北海等地。江门村竹农当年增收10多万元。

竹子可以变成钱了,但竹子生长要一定的周期,不能年年砍,有没有能长年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呢?为带领乡亲从土中掘金,杨宁从2013年开始,带着群众种植50多亩高山反季节蔬菜,每亩年收入3000多元。2014年,杨宁以“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高山葛根示范基地。她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交通便利的暖坪村流转土地100亩,带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43户农户种植高山葛根。2016年,96户贫困户加入高山葛根种植队伍,面积达300亩。在杨宁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开始改变传统观念,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尝试用科学技术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纷纷走上致富路。

杨宁圆脸短发,戴副眼镜,笑容朴实憨厚,做事麻利勤快,而且心肠好,看不得别人受苦。与江门村相邻的暖坪村有个村民叫梁海春,因为车祸瘫痪在床,一家5口只有妻子韦翠英一个劳动力,生活非常困难。杨宁到暖坪村流转土地时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时不时去探望一下,看看能帮点什么。有一次,她看到梁海春十多岁的女儿梁桂丽在一旁悄悄抹眼泪,忙问怎么了。韦翠英说:“ 她爸爸需要人照顾,双胞胎弟弟都还小,我想让桂丽停学,回家帮我干活。”梁桂丽默不作声,眼巴巴地望着妈妈又望着杨宁,泪光中透着无助。杨宁刹那间就明白了,她一手牵过梁桂丽,对韦翠英说:“大嫂,只有读书,以后的日子才会改变。孩子这么小就不读书怎么行?”看见韦翠英低下了头,杨宁又说:“我每个月支持桂丽100元钱读书,一定要坚持把书读下去。”梁桂丽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一边哭一边说:“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杨宁每个月资助梁桂丽,直至她高中毕业考上大学。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杨宁在家乡不知不觉就过了六七年。这期间,她先是在2014年当选村总支支委,接着2016年取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在职)学历。这一年她的“大学生村官”任用到期,人们以为她要离开江门,跳出农门了。不承想,她坚持留在江门并在2017年换届中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江门村委会第一位女主任。

担子更重,责任也更大了,杨宁要为江门编织一个美好的梦。

安陲乡政府所在地只有一条小街,这条小街还是交通要道。因为太偏僻闭塞,没有什么商品交易,所以不成圩。一天,泗欧屯贫困户董大嫂挑着西瓜下山,到街上一家一户地兜售,累得满头大汗也没卖出多少。杨宁看到后买了一个来吃,又甜又沙。她问今年种了多少西瓜,董大嫂说有几百斤,就是不好卖。杨宁听了,当即就掏出手机拍下西瓜照片,起名为“高山泉水西瓜”,发在微信朋友圈。朋友们看到后纷纷点赞,当天就把剩下的西瓜订购一空。

这一意外的成功给杨宁带来了启发,江门村,不!大苗山那么多的土特产能不能整合起来做大做强?她找到融水、大年、香粉等几个乡镇的5位“大学生村官”,组织成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通过电商为群众销售农产品。4年多来,大苗山农户的香菇、木耳、竹笋和腊味等农产品通过“苗村倌”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销售额达到1100多万元,为江门村集体创收10万多元。

杨宁还组织包括5家贫困户在内的8名留守妇女,成立了“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高山泉水西瓜”。2019年发展到12家,西瓜也从最初的10多亩发展到30多亩,每亩经济收益从过去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3500元。董大嫂每年收入1万多元,包括她在内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脱贫。

一天,杨宁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走访,看到一种紫黑色的糯米,觉得稀奇。村民告诉她,这叫紫黑香糯,是苗家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独特品种,价钱是普通糯米的2倍。杨宁听了,心里盘算起来:如果村里所有水田都种上紫黑香糯,进行规模化生产、市场化收购,也许会成为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这个想法得到了县里农业专家的肯定,他们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在紫黑香糯稻田里套养香鸭和禾花鱼,可进一步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得到肯定和支持后,杨宁便召开动员会,发动村民以“稻+鸭+鱼”的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这样的事情从来没见过,村民们半信半疑,一个个打了退堂鼓。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杨宁偷偷把家人给她准备好的婚房卖掉,筹集30多万元。她对村民说:“你们不要有顾虑,我免费提供谷种、鸭苗、鱼苗,你们种养,我来收购,国家还有针对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你们放心跟着我干。”当年,江门、九同等自然屯,包括200多户贫困户在内的300多户群众种下600多亩紫黑香糯,每亩增收1500元。

一条条产业之路被杨宁闯了出来,村民们跟着富了起来。到2020年底,江门村94户贫困户326人光荣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降低至零,年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提高到7000多元,江门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日出日落,春种秋收,又一个几年时间过去了。杨宁在磨炼中逐渐成长,江门村也一日日变好起来:全村不再有茅草屋和危房,屯屯通了水泥路,户户都用上了电网电和自来水,家家都有了收入来源。不经意间,有快乐的歌声从某一处竹林掩映的人家飘出來……2021年1月,在江门村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杨宁众望所归当选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成为村里第一位书记和主任一肩挑的村干部。

最令杨宁激动的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登台领奖,习近平总书记把奖牌挂到杨宁脖子上,并给她颁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证书。

“这是最高荣誉,也是责任、使命和担当!”当天,杨宁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段话,“我们村干部要继续努力加油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话说出口就要付诸行动,这是杨宁的特质之一。从北京回来的路上,一个关于西瓜产业的构想已在她心中形成。回到江门,她先是找到“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的阿嫂商量,定下建两三条产业路计划后,就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看地势选址,接着跑乡里跑县里。在她的努力下,江门村产业路得到广东省财政帮扶资金145万多元。2021年底,盘山绕岭的3条2公里多的水泥产业路出现在江门。“苗阿嫂”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张海慧说:“有了这3条产业路,2022年我们就可以把高山泉水西瓜扩大到50亩,收入就会进一步增加。”杨宁说:“习总书记在陕西考察的时候说,‘小木耳,大产业’, 我们是‘小西瓜,大产业’,我们就要以这种决心、信心,把高山泉水西瓜这个产业发展好。”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土猪肉、土鸭、土鸡等原生态农产品深爱消费者喜爱。江门村有不少“土货”,但山遥水远,运输不便,无法形成量产商品。杨宁一直想在“土货”方面做文章。一次,她到贵州参观学习,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带领乡亲建火腿加工厂脱贫致富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她,建设“苗村倌农产品加工厂”的念头就这样在她心里产生了。经过一番努力,2021年5月,投资120万多元的“苗村倌农产品加工厂”在江门投产,吸收本村8名群众就业,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加工3.5万公斤猪肉、1.6万羽鸭子,做成苗家腊肉、腊肠和腊鸭,销往山外的城市,产值达260万元。

2022年2月初,杨宁作为少数民族基层村干部代表,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参与了张北县德胜村点位的火炬传递,与其他火炬手一同以冬奥之火点燃冰雪激情。“今天,我跑出这一小段,把奥运的拼搏精神带回苗寨,跑出乡村振兴的一大段!”她说。回到苗寨后,杨宁争取到广西汽车集团资助11万多元,购买了750株已结果的脆皮金橘树,计划在西瓜地里试点套种。春分时节,江门的山青了,草绿了,泗维河涨满了水,菜田里的红花草都开花了,金橘树苗运到地头……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杨宁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江门村和她的乡亲。这些年,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

这些年,杨宁身边的同学朋友有的考取公务员,有的离开乡村去城市经商……只有她仍留在农村,过着别人看来的“苦日子”。杨宁说:“我更想留在农村,带领淳朴、善良、勤劳的乡亲做事,踏踏实实把一件事情做好,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一个青春梦。”

如今,受到杨宁精神的感召,江门村23岁的姑娘梁樱林从苏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回到村里当了一名支书助理,她表示要和杨宁一起走好乡村振兴路。

江门村,那个越来越美丽的苗寨,一座村史馆正在兴建,一个生态农产品加工园正在规划……

猜你喜欢

杨宁第一江门
蜡染的纹饰探讨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金“鸡”报春来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
我喜欢“第一”这个词
律师王工创造的“第一”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走近江门福彩公益
“第一”投行追赶上市末班车
Stability-driven Structure Evolution: Exploring the Intrinsic Similarity Between Gas-Solid and Gas-Liquid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