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共”治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2022-06-13黄绍记林锋莫柳艺

三月三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群学子村民

黄绍记 林锋 莫柳艺

炊烟绕村庄,三角梅红簇簇开,丽影暗香;浣女戏鱼忙,日暖童叟在广场,相安礼让;小院花带妆,屋阔庭芳,墙上是画廊;小河泛碧浪,稻田映天光……暮春时节,走进崇左市天等县东平镇利益村利江屯,好一派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其乐融融的乡间景象。

利益村是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村,其中利江屯的氛围最为浓厚。利江屯全屯148户615人,在外工作100多人,共有赵、梁、黄、邓、潘、陶、陆、苏八姓家族,村民感情深厚,亲戚邻里互助,族群和睦包容,关系十分融洽。

利益村支书梁敏是利江屯人,他自豪地说:“近年来,利江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群共治、崇文重教、齐心协力、文化共享四方面来提升自治能力,促进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大家同心同德、互助互爱,非常团结。”

利江屯前面的利江河绕村而过,村民沿河修建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把广场和河堤连在一起,河边种上杨柳。梁敏介绍说:“这是我们‘党群共治会’执行村事共议的一个例子,当年政府资助了我们村,如果外包给施工队来做,路就只能修2米宽。我们发挥‘党群共治会’作用,动员群众让出土地,拆掉房前屋后的鸡鸭棚、小矮墙等,组织全屯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发挥资金最大效益,让这条路修得更加宽,也更加长。”

“党群共治会”就是党建“1+6”引领和群建“共治会”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党建“1+6”引领,即县驻村第一书记+镇党政班子工作队长、乡干部、村干部、村小组干部、党员、理事会成员,包村包组包户,落实各项工作。群建“共治会”是村民参政议政的平台,通过民主选举产生50名村民代表组成“共治会”,严格落实“村级事务村民定”“村规民约管村民”“村规执行齐监督”方针。“党群共治会”组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发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捐资、捐款,参与建设屯里的基础设施,服务群众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利江屯的‘党群共治会’发挥了很大作用,设卡值守、排查,动员群众参加核酸筛查等,几乎是共治会自己安排完成,这让我们镇政府很放心。”利益村包村工作队长农喻婷说。

“2016年,我考上了广西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父亲在那年过世,家里兄弟姐妹4人均在读书,仅靠母亲一人工作维持生活,经济压力很大。屯里创立的‘教育基金会’,按照当年的奖励标准奖励我2000元,之后考虑到我家里的特殊情况,基金会又特别追加奖励我1000元,解决了我上学的燃眉之急。”在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工作的黄晓雨回忆起这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2019年黄晓雨大专毕业后,考上南宁师范大学读本科,2021年顺利毕业并在南宁找到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她经常向“教育基金会”捐款。黄晓雨的姐姐黄晓露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前就考上了大学,她虽然没有得到奖励,但妹妹得到帮助,她仍心存感激,也向基金会捐钱。姐妹俩认为,自己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年的奖励温暖了她们一家人,给了她们力量,也给了她们希望,现在她们要把这种爱的力量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的人。

利江屯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该屯文化活动室的门联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博览书刊开阔认知视野,洞明世事传承耕读村风”。浓厚的耕读村风不断传承,他们广泛认同“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理念,不断激励村里的青少年发奋图强,努力读书,通过读书成长成材,改变命运。

梁敏介绍说:“黄锡耀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他家境贫寒,子女都在上学,家里干活的人少,挣钱的门路少,而吃饭的人多,小孩上学的开销大。黄锡耀经常带子女去做农活,无论犁田耙地、播种抛秧,还是挑粪水种玉米、浇蔬菜,子女们必须样样学会。他常指着粪坑对子女们说,粪坑不大,但永远挑不完里面的粪水,同样的,也永远干不完地里的农活。要是真心疼爱爹妈,想真正帮助爹妈,唯有努力学习,走出这山旮旯,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后来,黄锡耀的五个子女都通过读书考取了大中专院校,毕业后都在城里参加工作。他们一家,成为利江学子努力学习的榜样。”

在利江屯,像黄锡耀一家这样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中专院校到外面参加工作的有上百人。这些人都有浓浓的乡情,他们当中比较有名望的代表经常组织在外的利江人出谋献计,找资金引项目,为建设家乡出力。特别是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们更为重视。2014年,利江屯成立了“教育基金会”,经费由村民自愿捐献,“基金会”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利江学子,考上一本、二本、中职中专的学子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从2014年至今,全屯共收到捐款18.28万元,每年高考发榜后,村里就举行仪式,对考上大学的学子进行奖励,8年来共资助学子68名。利江学子分别有人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区内外名校,有的甚至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等外国学校留学。

利江学子就像本屯诗人黄家昌所赞的那样:“田垌挥锄收稻黍,台中奋笔取黄金。”

“我们屯有八个姓氏,我们苏姓家族人最少,但屯里人从不欺负和排挤我们。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成為互助互敬的乡里乡亲。我家里有困难,大家都会帮我一把,遇到比较大的事情,更是家家出人出力来共同完成。记得那时我父亲过世,在外创业务工的乡亲知道后,无论是在广州、南宁的,还是在崇左各县的,每家每户都有人回来帮忙料理我父亲的后事,至今回想起来心里仍是满满的感激,很荣幸生活在如此团结友爱的村屯。”村民苏日林感慨道。

利江人心胸宽广、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崇尚平等、共生共享,他们把这些看得比金钱还重。

利江人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利用荒山荒坡来种植茶油树。2019年,利江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集体投入100多万元,采用集体种植、集体管理、收入按人头分红的模式进行茶油树种植。目前,全屯山油茶种植已经完成1000多亩,今后还要再种植1000亩,预计盛产时,每年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村里还计划投资建设一个茶油加工厂,延长山油茶的产业链,不断提高山油茶的经济附加值,让村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良好村风有传承也有发展。利江屯注重“星级文明户”的挖掘、培育和评选工作,村民秉持诚实劳动、勤俭持家、助老助残理念,积极参加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活动,主动杜绝“黄、赌、毒”等不良行为,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规、弘扬好家风。目前,全屯“星级文明户”有8户,占比5.4 %。

村民梁光电的家门口有一座独特的“花园”。“花园”修建了假山,画上瀑布,雕刻四只栩栩如生的白鹤。假山上还盛开着茂密的三角梅。他家的外墙上还画上竹菊梅兰等精美图画,题上赞美竹菊梅蘭的诗文。过往的群众无不称赞。

天等是“中华诗词之乡”,利江的读书人中有不少诗词爱好者,他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融入诗联文化。若闲广场的文化宣传栏贴着一副对联,上联:长廊连四海;下联:仁政惠三农。舞台也贴有对联,上联:清音缭绕歌圆梦;下联:炫舞飞扬庆稔年。

每一个走进利江屯的人都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大家看墙绘、品诗联,心绪飞扬,心潮起伏。

有人做“墙上书画”七绝赞之:

诗文联赋写春秋,竹菊梅兰画自由。

最爱巷中行不住,村风村史在墙头。

沿着利江河行走,两旁的水稻沐浴在阳光下,梁敏和我们说:“利江屯的群众每年插秧都比村里别的屯早几天,像今年,利江屯用2天时间插完秧,其他屯还没有多少动静。利江人很勤快,不只是插秧,种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也比其他屯早几天,这在当地已是常态。”利江屯前面的利江河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里有很多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往上游数百米,河边有个布晓泉,泉边稻田刚刚完成春插,新苗点点;泉水满潭,泻流成溪,三五个妇女在溪中洗衣服,她们的脚下,竟然有几尾红鲤鱼在来回穿梭,一点也不怕人。利江人的环保理念和良好村风由此可见一斑。有人为此赋“布晓泉”七绝赞之:

春田插罢稻苗新,碧水盈潭泻白银。

日暖溪中多浣女,红鳞脚下正亲人。

每年年底,利江屯还举办丰收节庆祝丰收。村民们在舞台前展示五色糯米饭、糍粑等特色食品,举办抛绣球、蒙眼抓鸭、放河抓鱼等趣味活动。村里还邀请外嫁女回到娘家,接受村里人的祝福,共同分享村里的发展成果。外嫁女和娘家人一起吃百家宴,共叙亲情友情,大家孝老爱亲,其乐融融。到了晚上,利江屯举行晚会,把丰收节的气氛推向高潮……

猜你喜欢

党群学子村民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党群工作
杏林组曲·学子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党群工作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