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主题出版的新探索

2022-06-13李亚伟

出版广角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耕丛书器物

【摘 要】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主题出版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一环,佳作频出,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彰显。广西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乡土文学题材主题出版读物——“中国乡存丛书”,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农耕文化和价值因子,回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土文学主题出版品牌,在图书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实现了较好的“双效”。

【关  键  词】乡村振兴;乡土文学;主题出版

【作者单位】李亚伟 ,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9.011

主题出版是发挥出版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渠道。近年来,主题出版方兴未艾。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配合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主题主线,主题出版领域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时至今日,主题出版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题出版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宣传手段,可以发挥组织动员和价值引领作用,做好党和国家重大主题的创新阐释,按照传播理论把国家意志转化为人民行动。主题出版不一定是晦涩难懂的高头讲章,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畅销读物;不一定是理性的社科著作,也可以是感性的文学作品。广西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乡土文学题材主题出版读物——“中国乡存丛书”就是一部“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主题出版作品。

一、守正创新:丛书策划缘起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以“男耕女织、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总结,也是中华民族以不同形式沿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已深入编辑的民族血脉,它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资源。农耕文明的民族多元性、地域多样性、乡土民间性和历史传承性,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重要特征,正是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农耕文明所附着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核心价值,也是编辑守正创新的重要源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怎么从出版的角度去传承和发展农耕文明,繁荣乡村文化?2018年,广西人民出版社着眼于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主题,启动了“中国乡存丛书”出版项目。丛书致力于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立志打造一套既叫好又叫座的乡土文学主题出版读物。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更好地延续乡村文化血脉,这便是“中国乡存丛书”的策划缘起。

二、初心:为农耕文明立传

随着主题出版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主题出版概念在不断拓宽,主题出版的题材在不断丰富。除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如源头活水般为新时代主题出版不断输送优秀题材。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何建明认为,优秀的主题出版应当既具有高远的立意、宏阔的视野,又具有精美细微如滴水见太阳般丰富多彩的题材。

为此,“中国乡存丛书”策划之初便定位为乡土文学类主题出版图书,试图在文学图书与主题出版图书之间寻求平衡,既摒弃了个别乡土文学作品的“自说自话”,又避免了个别主题出版图书的“不接地气”,呼应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主题,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中国乡存丛书”立足于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和历史古韵,如器物、饮食、农事、节庆习俗等,传承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弘揚人文之美,重现读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和乡情乡愁,延续农耕文明的优秀价值基因,为农耕文明立传。该丛书目前已出版《瓦檐下的旧器物》《一个村庄的食单》《故园农事》《节庆里的故乡》四本。

《瓦檐下的旧器物》是 “中国乡存丛书”的开篇之作。书中,知名乡土作家黄孝纪对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南方乡村的日常旧器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细腻而深情的描述,立体化展示了几代人历经的南方农耕岁月,堪称一部别样的南方农村生活史、中国乡村文化传。不同于其他作家以“体验生活”的方式来写乡村,该书作者写的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土地,文风质朴却于平淡间感人于无形。整本书配有7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和怀旧艺术剪影,给读者立体化的视觉冲击。依据器物形状做相应编排的文字版式是本书亮点(图1),使图书内容与形式相互成全,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全书采用接近泥土色的复古牛皮纸印刷,富有年代特色和乡土气息,裸背书脊使图书充满质朴气质。

《一个村庄的食单》是一本系统书写乡村饮食的百科全书。书中,作者按照古代饮食分类从食、膳、馐、饮四个方面,以精美的笔触对70余种南方乡村食物进行细腻生动的描述,并配以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插图和精美版式,呈现了一个村庄的酸、甜、苦、辣、咸,真实再现了一个舌尖上的南方乡村、一个南方村庄的炊烟岁月,为南方农耕乡民的饮食立传。全书文风亲切温和,故事娓娓道来,体现了中国南方乡村几代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思念,寄寓着几代人浓浓的乡愁。

《故园农事》一书中,作者以散文形式书写乡村农事,辅以3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立体化描绘了犁田、双抢、交公粮、采药草、摘油茶、放牛、养蜂、打铁、补锅、弹棉被等近60种传统乡村农事,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的变迁。这些农事有的已不多见,有的已被现代化器械所替代,成了那个年代乡村的缩影。这些书写农事的精美散文,展现了天人之间最原始的角力,以及人与自然最质朴、最亲密的关系,异常让人着迷。它们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独特历史影像,是一部为南方乡村书写的独特传记,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大地艺术。

在古代,节庆是沟通天人、自然、先祖的一种神秘方式,它浸润着人们最原初的情感、信念和人生态度。《节庆里的故乡》是黄孝纪继“旧器物”“食单”“农事”主题之后,重点关注乡村节庆习俗的又一部作品。全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大年初一到除夕,围绕节庆民俗、婚丧嫁娶、生老病死、日常伦理,以散文的方式讲述作者故乡春、夏、秋、冬四季的40种乡村重要习俗,真实再现了一个传统农耕村庄的喜怒哀乐,保留了一段珍贵的乡土记忆(图2)。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乡存丛书”选取的主题都是最能代表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丛书秉承开放模式,后续还会推出《生产队》《庄稼人》等,不断扩充丛书主题和内容。

三、 精益求精:打造乡土文学主题精品

“中国乡存丛书”作者——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近年来笔耕不辍,以出生地湘南山区八公分村为样本书写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变迁,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散文作品数十万字。国内先后有天地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广西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其乡土文学主题作品。各家出版社的策划方向差异明显,或结合自身优势以“怀旧文学”为主打,或钻研市场以“小清新文学”为突破。与之相比,广西人民出版社既没有深厚的文学品牌沉淀,也没有强大的市场营销渠道。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判,广西人民出版社决定另辟蹊径,深入挖掘黄孝纪作品背后所承载的优秀农耕文化和价值因子,回应国家层面乡村振兴主题,打造乡土文学主题出版品牌,并在图书内容编排、装帧设计等方面大胆创新。广西人民出版社集合国内优秀资源,邀请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担纲设计,打破了读者对主题出版图书的固有印象,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作者与出版社共同努力,“中国乡存丛书”已出版的四部作品先后斩获文津图书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并有多部作品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1.打磨内容

以工匠精神和精品畅销书理念做乡土文学主题出版读物是编辑的初衷,因此,对丛书内容的打磨是重中之重。

写作上,编辑与作者多次沟通,并对作者的写法提出关键性建议,即让作者的写作由一个人的记忆变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双方就创作意义达成高度共识是这套丛书成功的基石。

内容编排上,编辑对丛书各册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与打磨。以丛书第一本《瓦檐下的旧器物》为例,编辑提出了如下修改建议。一是打破单纯以木器、铁器等分辑的结构,按照卧房、灶屋、厅屋、巷子、禾场、田野的空间顺序分辑,由近及远地展开叙事,这也是农人一天的劳作路线。二是辑名与篇名的优化。辑名是场所,篇名是器物,这些都是“死的”,只有与人产生关联,这些东西才有“温度”。因此,编辑建议作者根据每一篇文章提炼一个副标题和一段引导语,或表器物功能,或表作用,或蕴含人的记忆,以凸显器物特色。三是篇章排序的优化。为了更加凸显人与器物的“互动”,编辑打破了原文凌乱的排序,为每一辑设计了一条逻辑线。如第一辑按照村人一生中会用到的器物大致顺序排列,第二辑按照村人吃一顿饭会用到的器物大致顺序排列,等等。四是为本书配备彩色插画。作者的文字虽然已经很质朴动人,但为了让整本书能有更立体化的展现效果,让读者能有除文字之外更直观的乡土感受,编辑邀请知名插画师依据器物原貌手绘了数十幅彩色插画,并把每幅插画安排在奇数页,背面的偶数页配一句从文中精选的与器物相关的图注。插画除配作者印章外,还配上器物名,编辑希望读者把每幅插画都当作一件艺术品去欣赏。丛书的每一部作品基本都是按照此流程反复与作者沟通,精心打磨。

2.精心设计

如果说文字是一本书的灵魂,那么装帧设计就是一本书的颜值。尤其在当下图书市场,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更是举足轻重。为此,编辑请来曾获得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操刀整套丛书的设计。经过与设计师的多次沟通,整套丛书的封面最终确定统一选用俄罗斯进口牛卡纸,各分册正文用纸统一全部或者部分选用金色牛皮纸。因为这两种纸最接近20世纪80年代乡村常见的牛皮纸,能最好地呈现那个年代的记忆,而且也是泥土的基调、乡村的颜色。

丛书的所有封面设计,编辑都与设计师进行了充分沟通,集思广益,数易其稿。设计师为丛书统一设计了颇具标识性的版式,针对《瓦檐下的旧器物》,设计师提出一个创新性的版式构想——配合旧器物剪影将文字排成相应的形状,如“陀螺”篇就将文字排成陀螺状,这成为此书一个很大的亮点。诸如此类,不管是大框架还是小细节,丛书都试图打破主题出版图书“循规蹈矩”的固有印象,与其说想为一个时代立传,不如说想用美好的东西去浸润、熏染、慰藉每个心中有乡愁的读者。

四、关于主题出版新探索的思考

“中国乡存丛书”已出版的四部作品先后入选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书业年度评选提名图书等众多榜单,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华读书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鄉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的热情,带动了乡土文学写作与出版热潮。这一热潮之下,读者更加关注乡村和乡村文化,甚至引发了“老一辈在回忆,新一代在传承”的文化现象。文化学者、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王臻青主动撰写书评,推介“中国乡存丛书”。这些无疑为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做了最好的注脚。

做好主题出版是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也是出版界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主题出版工程实施近20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严重、题材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文学与主题出版在类型上都具有延展性,各种题材都可以深入挖掘,从而为读者带来打动人心、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故事,主题出版因此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土文学主题出版读物数量逐步增加,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土文学主题出版读物必将在未来主题出版中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建红. 主题出版的三大规律[N]. 中华读书报,2018-04-25.

[2]李美霖. 主题出版:一年比一年热[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1-13.

[3]《山海情》热播,主题图书出版该借鉴什么?[EB/OL].(2021-01-28)[2021-11-03].https://mp.we

ixin.qq.com/s/YOFI50JDoSPrdA7eBksTcw.

[4]姚雯. 新时代下主题出版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J]. 出版广角,2020(1):25-28.

[5]武丛伟. 主题出版的回顾与展望[J]. 出版广角,2020(3):16-18.

猜你喜欢

农耕丛书器物
农耕旧事十二韵
“人梯书库”丛书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