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探究

2022-06-12张晔

民族文汇 2022年25期
关键词:建模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张晔

摘 要:教育事业的革新,让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发生转变,不仅要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强化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会使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物理模型,懂得联想法、理想法的使用,构建出有助于物理学习的模型,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建模能力显著提高。对此,教师应创新物理教学形式,结合高中生的物理学习现状,优化调整建模能力培养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路径,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建模能力;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关乎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也决定着物理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强化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正确认知,使学生掌握模型构建的方法,在解决物理学习问题时可主动建立模型,通过物理模型完成问题的解决,使物理教学更加简单、直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了解物理的本质和规律,利用自身的建模能力自主解决物理问题,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显著提高。

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也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任务,会让学生基于经验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学会思维创新。由此可见,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尤为关键,建模能力也是高中生必备的基础能力,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建模的过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模型建構意识[1]。并且,通过建模解决物理知识,会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快速了解物理知识点和规律。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会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核心,使学生科学使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当遇到多样化、复杂化的物理知识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物理水平。

二、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引入生活元素,强化学生建模能力培养

物理知识和生活本身存在一定的联系,生活中也时常会看到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对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出物理教学的生活性,把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积极使用物理模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要掌握生活和物理的联系,将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挖掘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尝试着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获取到更多的学习技巧[2]。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时,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概念。对此,教师可让学生举出相反的例子,尝试着推翻这一物理定律。学生很喜欢质疑与探究的学习环节,也会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即使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带领学生找到答案的错误之处,使学生了解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举例出生活中的能量转化模型例子,让学生轻松理解这一定律。

(二)强调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物理建模水平

科学思维也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必备能力,和学生建模能力的构建存在联系,物理模型也是基于科学思维形成,当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时,也会借助物理模型的构建分析问题。对此,为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应积极渗透科学思想,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快速构建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物理学习阶段会使用到理想化处理的思维方法,在此背景下也生成许多的模型。部分物理实验中假设物体的处理,均可用理想化思维进行解决,通过理想化思维解决物理问题的例子还有许多,都会帮助学生完成模型构建,使学生了解到模型的构建流程,以此掌握物理模型构建方法,感知物理的本质。

(三)简化物理问题,发挥物理模型构建作用

当高中生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头脑中时常无法形成物理图像,这会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不高。对此,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引导,教给学生简化物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会通过模型把物理现象直观具体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真正了解物理概念,在物理知识学习阶段尝试用模型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3]。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这一内容时,主要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师如果直接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将知识点牢牢掌握。对此,教师可提出“轻弹簧”模型,模型的两端分别连接着一个小球的弹簧,让学生把小球当成相邻分子,而弹力为两者间的作用力。通过模型的提出,会让学生感知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学生自主总结物理规律,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四)运用类比联想法,结合教材构建物理模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类比联想法构建模型,把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轻松的理解所学内容,自主完成模型的建立,将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模型指出,把物理知识学习联系于生活。例如,在讲解高中物理《多普勒效应》这一内容时,由于声波无法显现在空气中,所以教师使用语言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河边扔石头的场景,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水波”模型,用水波替代声波,使学生感知声波的具体概念,知道物体辐射的波长会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学科较为复杂、抽象,一直都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在学习阶段也会遇到各种问题。由于部分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在复杂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上存在困难,影响到学生的物理学习。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教师应带领学生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使物理教学的难度降低,利用物理模型建构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孝峰. 高中物理课堂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寻[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9):55-56.

[2]肖敏. 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问题的进阶型建模的实践与研究[J]. 物理教师,2021,42(12):27-30.

[3]刘成刚.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建模教学[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9):51-54.

猜你喜欢

建模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