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2022-06-12任永胜
任永胜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这种社会环境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为实现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应借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初中德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分析以及渗透策略的探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课程中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156-03
The Value and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REN Yongsheng (Yuanyang Junior High School, 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rhythm,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i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growth of adolesc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 teachers should us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urs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infiltrat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rough the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urse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strategy realiz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Mental health education; Value analysis;Strategy
在初中階段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学生道德意识以及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教育职能,是初中德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学生承受心理压力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下,仅仅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已经无法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要求。这样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同时更从全面的角度实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
(1)有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的体现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最为基础的教育课程,具有显著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育内容涵盖道德、心理、国情以及法律等多个角度、多种学科的内容,教育目标也体现为实现学生健康身心、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积极健康生活态度的形成与培养。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和内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能有效充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
(2)有助于学生更为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在面对社会对未来人才综合素养需求提升的形势下,学校肩负的教育职能更加广泛与艰巨,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因此,通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高尚道德意识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同时更能得到健康心理的教育与引导,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3)有助于拓展学校的德育途径及内容丰富
一直以来,德育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普及的教育形势下,德育更是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的体系,实现初中阶段德育的内容、形式以及途径的优化与拓展,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在教育領域的改革以及发展中,教育理念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中、在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理念的转变与优化入手,使教师能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首先,教师应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论指导,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其中就包含学生健康心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注重将其贯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应在人本教育理念下,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心理状态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程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时,教师应具备人本教育理念,对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心理成长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具有差异性、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引导,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2)有效进行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利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教学课程,不仅涵盖德育、法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包含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素。也就是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渗透途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通过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利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自己搜集到的一些青少年的犯罪案例,并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还原违法事件的始终,这些青少年逐步步入犯罪道理的经过,以及这一过程中其心理状态的转变等。这样教师就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结合,使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良心理的危害性,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自身不良情绪、负面心理的及时疏导,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化。以此可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利用,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实现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3)努力优化、完善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其心理状态和情绪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外在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情绪波动和情感转移。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具有重要的渗透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心理教育氛围的营造,在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获得良好的渗透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应注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物质环境的优化,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物质基础,教室环境的布置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教室卫生的保持以及环境的良好布置,使学生能在窗明几净、舒适温馨的环境中放松身心,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态。这样就通过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心理健康渗透的效果,实现了学生良好学习心态以及乐观、积极心理状态的培养。其次,教师应注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氛围作为一种软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渗透教育意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一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营造平等、友好的对话机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健康身心状态的形成。而师生关系作为班级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影响重大。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通友好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内心世界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信赖,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的优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渗透、感染作用,实现宽松、愉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渗透、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保持自己饱满的情绪,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具有感染性的体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引领,以此实现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形成。
(4)有效创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与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因素,教学方式的科学选择和有效实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有效拓展、优化课堂中的渗透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渗透教育中获得更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以此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形成。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的引入与讨论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高度的兼容性,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实践的融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并在学生对案例的讨论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实现自身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整。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生熟知的“交网友”“网络游戏”等相关案例进行引入,并提出“我们应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网络的利用”这一引导问题,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并在学生自我观点的发表过程中进行其真实心理状态的了解,并在总结评价环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心理健康观点的引导,以此拓展心理健康渗透教育的途径、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渗透的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以此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任何一项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应依托于一定的教学场景,只有在相应教学场景中,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正确、直观的认识,也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情感、学习体验。因此,在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例如,在“敬畏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系列有关生命的教育视频,既包括医院产房中新生儿诞生的情境,也有某个学生由于冲动做出伤害自己生命的场面,同时也有消防员为救助他人英勇牺牲的场景。这样学生就会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在促进学生珍爱生命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在热爱生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5)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
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感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评价环节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改善,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以及心理素质的养成。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班级内学生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方面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对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地对其进行激励、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以此转变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作为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还应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优化以及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提升等多元化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此促进学生身心更为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广有.课堂讨论中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路径——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50).
[2]梁志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研究[J].教书育人,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