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与学策略 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2-06-12郭巧玲
郭巧玲
摘 要: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知识进行探索、分析、建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分析了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实效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提升教与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054-04
Explor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to Make Learning Really Happen
GUO Qiaoling (Dongh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y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actively transform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guide students to play their main role. To explore, analyze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ak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effective classroo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subtraction", allowing learning to really happen in the classroo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trategy; Effectiveness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也不够强,当面对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无从下手,这样就会影响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也不利于培养其学习能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充分领会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坚持先学后教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结合“双减”政策优化教学设计,确保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使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为高效地探究和吸收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稳定发展。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效课堂的含义
(1)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提出后,意味着教师们不能再为学生布置过多的课外作业,学生也不能再依靠课后补习的方式来提升成绩了,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同步完成教、学、练三项工作,并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在此形势下,教师需要注重构建实效课堂,即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通过有效的“教”促使学生吸收知识,并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辅助其内化知识,同时提升其数学能力,还要落实“练”这项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输入与输出的循环,建构完整的知識体系。只有这样,“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地,学生们也才能有更多课外时间去培养爱好、放松身心,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
(2)目标展望
第一,回归快乐学习状态。小学生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其学习兴趣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和成效,所以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实效课堂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学习和探究,从而使之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其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其中融入他们感兴趣的元素,确保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其次,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摒弃大篇幅讲授理论知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习题的模式,而是用更加轻松的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加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之保持愉悦的心情,继而打开个人思维,高效挖掘知识。最后,教师借助鼓励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以便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乐趣。当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乐趣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才会随之提升,继而促进实效课堂的构建,让学习可以真正发生。
第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小学数学实效课堂,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即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并为他们设置实践操作的环节,还要融入各种生活案例,使之在学习中掌握更多技巧,能够凭借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且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活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继而推动其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数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在具体实践时,教师通过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到教学目标之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解目标,再分别穿插于不同的授课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思、练,促使他们不断积累经验,在真正的学习中全面提升数学素养。5ED67318-04A0-430C-A9CF-DBCFE60FCBBA
第三,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在实效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应当是提问者、发现者、探索者以及创新者,师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可以实现平等对话。教师以构建良性教育生态为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参与中实现长足进步。学习真正的发生需要找到教和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种良性的教育生态模式,让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向教师发问,教师也可以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的良性教育生态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学生及时给教师反馈,从而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第四,结合生活化繁为简。数学与生活本就密切相关,在打造实效课堂时,教师需要不断挖掘生活素材,以更为具象、真实的事物和案例帮助学生解读抽象的知识,确保使之基于已知了解未知,继而更加高效地理解知识,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知识和生活的关系,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其学习成效。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构建途径
(1)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指导他们探究,简化其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过程,切实提升其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数学课上构建游戏情境,充分满足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可能性”时,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开展“抽纸牌游戏”和“转盘游戏”,即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纸牌,要求他们确定牌面上的数字之后,派出两人进行抽牌和猜牌,而在此过程中,其他人也可参与猜牌,并记录每一次猜测的牌面数字和最终呈现出来的牌面数字,同时进行描述,如“不可能会抽到红桃10”“可能会抽到方块6”等。之后,各小组可以利用白纸板制作简易转盘,并借助圆珠笔等进行固定,然后开展转盘游戏,再次使用“不可能”“不一定”“肯定”等词语预测转盘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可能性的内涵。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可以切实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挖掘知识,形成感性的认知,继而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效。其次,教师创设动画和图片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确定位置”时,提前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一幅学校的平面圖,并在上面标注出校内不同建筑物的位置,同时根据比例尺计算距离、标注角度,然后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看,指导他们以不同的建筑物为中心点分析其他建筑物的位置,用“××在×××北偏西_____度,距离为_____米”的句式进行表述,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之更为精准地掌握所学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创设表演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保证课堂充满趣味,不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总之,通过情境构建,能够激活教学气氛、顺利降低教学难度,使得学生更为轻松地学习,继而顺利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思考,真正深化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
(2)引领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消化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减少“教”的比重,多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学”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构建以探索和引导为主的课堂,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抓住要点问题,然后通过理论探索、实践研究挖掘知识内涵,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并在应用中实现内化和吸收,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思路,辅助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们借助问题导学法引领学生针对性探究,即在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正比例与反比例”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根据课题设问:“我们已经学过了‘行程问题,其中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公式‘速度×时间=路程,那这个公式中的三个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固定不变,另外两个要素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根据该公式列出衍生算式: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而教师则可以据此引出“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便于学生依据实例进行感知和吸收,然后可以继续提问:“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在详细剖析的过程中准确掌握概念,厘清其内在规律,再进行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设计任务指导学生们合作探究,使之朝着相同的目标迈进,能够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分享学习方法,同时互相启发和帮助,在共同努力下获取丰硕的学习成果,继而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多边形的面积”设计导学任务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内容展开探索,一方面要研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总结知识,得出更为完善的结论,还需要及时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探究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将知识内化于心,从而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了解需要注意的问题。当学生在课上主动探索时,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会不断提升,而且可以更为顺利地吸收理论知识、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双减”落到实处。
(3)改变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知识和问题的呈现方式,确保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的“观察物体”时,教师拿出一个魔方并进行转动,要求学生观察不同面上的小方块的颜色,然后画出平面图形,从而更为直观地引出章节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初步形成观察意识,能够将所见的图形画下来。接着,教师又拿出提前准备的各种正方体小木块,然后根据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拼摆,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问:“从正面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从侧面看呢?结果是否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建构立体空间思维。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先自主探索,再总结理论知识,以便深化其印象,切实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学生们可以利用正方体小木块自主拼摆各种物体,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画出对应的平面图,并在班级中分享,或是直接拿着画好的图形考查其他人,检验他们是否能够依据三视图推导出原有的立体图形,从而在灵活操作的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落实减负增效理念,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素材来调动他们的探究欲,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5ED67318-04A0-430C-A9CF-DBCFE60FCBBA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并展开提问:“小票上有很多数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这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有什么区别?你去买东西的时候有自己算过价钱吗?”由此,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能够让他们基于生活经验去解读教材中的数学理论,充分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断减轻其学习压力,使之在探索过程中更为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4)控量提质增效,优化作业设置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构建“教、学、练”一体体的机制,将原来的课外练习转移到课上,通过同步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其练习结果判断他们的学习成效,然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保证其学习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优化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分层作业、趣味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起到良好的作用,助力课堂教学成效的稳定提升。例如,教师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中的“圆”设计分层作业,即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为他们设计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任务,使学困生在练习中夯实基础,熟练运用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同时保证中等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融会贯通,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进行应用,并使学优生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拔高练习的目标。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富有趣味的课堂作业,确保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索与实践。
例如,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分别设计填空题、判断题、画图题、思考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一个游戏程序,将相关题目融入其中,接着让学生们组队“通关”,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分析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并取得相应分数,以此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使其在练习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内容,或是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将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故事、谜语等融入到作业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索,从而在灵活应用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将作业转化为实践形式,即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展开探究,从而触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课堂作业成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圆”的模型,再测量其直径或半径,然后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或者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圆形物品,如1元、5角硬币,以及底部是圆形的水杯等,并要求其自主测量,计算其周长和面积,确保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吸收知识。通过优化数学作业的数量、质量、内容以及形式,能够进一步扩充课堂容量,同时引导学生迁移应用,继而凸显“双减”价值,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样的控制作业数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增加教学效率的情况下,帮助作业的设置就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作业实现真正的学习反思。
(5)反馈教学结果,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注重评价和反馈,通过良性互动,使学生明确意识到个人的优势和缺陷,继而确定改进方向,辅助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此时,教师需要从两个维度入手对学生实施评价:其一为教学过程当中的即时性评价,其二为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的总结性评价,且要注重优化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真正起到引导、激励、补充的作用,辅助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分数”时,总是会忽视“平均”这一条件,所以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尤其判断题,此时教师就要通过即时性评价纠正学生的错误:“请你再次回顧一下课本中的概念,然后想一想忽视了什么重要条件。”教师也可以转换角度,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评价:“如果现在我有三个苹果,要分给你和另外一名同学,但是我给了他两个,你只有一个,你是不是会觉得不公平呢?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坚持‘平均分的原则,这与分数的意义是相悖的,所以你在做题时,也要时刻牢记‘平均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失误。”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随机生成很多资源,数学也可以通过即时性评价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做错了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而是可以抓住学生的错误点进行点评,如:“你将这个结果代入到原有的关系式中,检验一下是否正确。然后试着将结果当作已知条件,逆向思考,看能否推导出原有的已知条件。”由此,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我,不断完善其学习思路。而讲完课以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对他们进行点评,如:“××在这节课上主动回答了三次问题,而且都是正确的,说明他有认真听课,也真正掌握了学到的知识。”或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采用了十分新奇的方式,这非常适合他自己,希望大家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当然,在具体评价学生时,教师还需关注他们的学情,注重渗透分层理念,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感知到个人的进步,然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由此,在合理评价与反馈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感受到乐趣,进而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采取有效策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并经过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教师要依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更加具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加强引导,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有效转变其学习知识的方式,从而使得他们在亲身参与中充分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并把握其内在规律,然后进行灵活运用,以此不断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其数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丽.教育理论下转变小学数学教与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31).
[2]孔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2).
[3]王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4]李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21(01).
[5]王翠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1(09).
[6]黄爱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21(01).5ED67318-04A0-430C-A9CF-DBCFE60FC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