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2-06-11郭秋华
郭秋华
摘 要:在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开始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与和谐。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较好地渗透德育,使学生获得文化熏陶,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本文先阐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接着从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引入生活场景元素、智慧设计课堂提问、开展情景体验教学、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结合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六个方面提出了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活场景;道德与法治;课外读物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161-04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GUO Qiuhua (Chenggu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ongding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in my country, many teachers have begun to conscious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more vivid and harmoniou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tter penetrate moral educ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cultural edification, and the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n proposes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six aspects: actively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ing elements of life scenes, intelligently designing classroom questions, carrying out situational experience teaching, and recommending excellen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aterials,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Life scen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xtracurricular readings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显著。事实上,传统文化的融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一种新尝试,同时也是贯彻德育模块的重要路径。当前较多教师都开始积极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使传统文化元素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并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地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并依托于此,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和转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与价值,这里也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第一,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新时代,很多小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就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水平,推动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发展。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成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很多教育内容都显得比较枯燥,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综合成效。但是在融入了传统文化要素以后,这种情况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以后可以增加趣味性要素,優化课堂教学氛围,并实现教学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简化。这样以后,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第三,有利于立德树人等理念的贯彻。在当前新课标体系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德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凸显,各个学科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全面融入德育模块。在德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具有较为显著的文化渗透与熏陶作用,使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形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德育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也可以较好地推动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贯彻,使德育模块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发挥较好的成效。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拓展。但是教师要想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也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使传统文化内容能够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取得预期成效。
(1)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点燃学生学科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事实上,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已经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被动态势,导致他们很难全身心地参与到学科教学活动中,不利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也应该在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候,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完成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点可以转化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渗透。在具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多媒体课件内容可以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成效。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快乐过新年》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在进行课件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于春节节日文化,引入放鞭炮打年兽、门神守护等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引入学生平时过春节时吃饺子、贴春联等场景,通过这些生活化节日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在播放多媒体视频和图片的时候跟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交流,让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场景,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春节时人们相互祝福的场景,并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模仿,强化他们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借助春节向学生讲述其他传统节日,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水平,并通过这些节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要素,实现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内化,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引入生活场景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引入生活场景元素,使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得到较好的优化。事实上,传统文化本身就广泛存在于生活场景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引入的生活场景元素,也有利于较好地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堂环境中的有效融入。在具体引入生活场景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深入剖析,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分析,保证最终选择的生活场景元素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要求教师可以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保证生活场景元素跟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契合度。在进行生活场景元素搭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图片等内容,直接将其制作到课堂环境中,使学科教学活动具有更显著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构建基于学生生活场景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方案,显著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效果。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大自然,谢谢你》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态环保的相关课题。生态环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传统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的关键要素。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新基调,应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全面贯彻。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入学生的生活场景,直接选取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查区域生态污染情况,并向学生展示这些调查资料,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生态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在学生内心中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在此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谈一谈他们对于生态环保的认识,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教师在学生讨论以后,就可以总结生态环保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逐步实现生态环保理念在日常行为中的固化。
(3)智慧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深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入问题提问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设计分层问题,使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层层推进,最终完成智慧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事实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本身就不算太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相关理念,使学科重难点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简单。在融入传统文化要素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结合层次性问题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感知情况。在课堂教学进行的时候,教师应适当提高问题的深度,同时还要促进传统文化内容的升华,更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也要通过提问法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知识点,并完成教学总结等活动。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环境中使用问题提问法,并构建层次性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德育的关键模块之一,可以在本节课中进行深层次融入。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過趣味视频导入家乡人的成就,带领学生综合认识家乡人给家乡发展带来的贡献。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家乡人为什么致力发展家乡等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重点剖析知名家乡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经典言论,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知家国情怀。这里教师也可以提出“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说出自己未来成功以后要给家乡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实现家国情怀在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深化。
(4)开展情景体验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灵活使用情景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事实上,当前部分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较为显著的被动态势,主要就是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不强,同时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法以后,这种情況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应该紧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保证最终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较好地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各个小学生都可以在情境环境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互动式教学情境,通过对话情境或者游戏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在学生互动或者参与游戏的时候,也要注意维持教学情境的秩序与氛围,使学科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开展“家庭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家庭生活场景,并从中感悟父母之爱,激发学生心中的孝道情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孝道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德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也应该突出父母对子女的爱,并通过这些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世界。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场景,提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父母对自己爱意的事件,并在课堂环境中进行还原。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三人到五人一组,分别扮演父母、子女、旁白等角色,进行日常生活事件的演绎,并从中更好地感知父母对子女的爱。在表演过程中,各个学生也可以互换角色,使学生可以体会不同角色身份的情感内容,最终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对于父母之爱和孝道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
(5)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外时间内的渗透,更好地保证文化传承效果。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块,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候,教师可以跟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联动,使课外阅读模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具体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以及学科教学的相关要求,保证课外读物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试着自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提高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积极性。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还要布置一些任务,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并实现传统文化要素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发展。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读书会”活动,带领学生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课外读物。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来看,适合这些学生的传统文化课外读物主要有《中华神话故事》《中华民间故事》《中华遗产故事》《衣食住行故事》等。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制定课外阅读书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课余时间里自行收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但在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学生应该跟教师做好沟通,让教师审查这些书籍,看是否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如果学生找到了质量非常高的传统文化书籍,教师也可以将其加入课外阅读书单中,并面向所有学生对其进行表扬。这样以后,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就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外读物可以较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6)结合文化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引入一些文化实践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精神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事实上,我国的新课标体系已经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实践能力的培育,使学生可以将自身学到的学科知识较好地应用到实践场景中。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等内容,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受到较好的文化熏陶,对于传统文化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非常丰富,同时基于这些文化要素的文艺活动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所对应的民俗活动等实践场景,直接将其引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文化实践活动中。这样以后,教师就可以依托文化实践活动,在小学生群体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在新生代群体中的传承发展,同时也实现学科教学的升华。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中,教师就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这些文化实践活动中深层次地感知传统文化元素。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做好区域传统文化要素的全面调研,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入一些小学生可以充分参与的传统文化项目。这里教师需要根据地域文化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有民歌、剪纸、民俗节日等。在依托这些文化要素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使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最终促使文化实践活动可以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在文化实践活动具体进行的时候,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并观察各个学生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学生体验度明显不高的时候还要注意分析其原因。这样以后,基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推动传统文化精神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与落实。
3.结语
综合来看,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融入以后,学科教学活动也会变得更加灵活,使教学活动可以取得预期成效。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也应该在后续时间里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水平,并探索这些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方式。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教学技术、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在完成学科教学知识传输的过程中也使各个学生可以得到较好的文化熏陶。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全方位的锤炼,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仙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21(33).
[2]沈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21(11).
[3]李慧.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1(30).
[4]李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
[5]兰海东.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探析[J].学周刊,2021(30).
[6]王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浅析[J].知识文库,2021(18).
[7]陈风华.探析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融合——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