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2-06-11刘姝阳
摘 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内涵,也是培养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重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重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的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调整思政教学的内容,打造质量评价体系等,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的同步提高。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思政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几点在思政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1-0062-04
我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工匠精神就是其中十分重要、必要的构成要素,近些年也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正处于十分关键的经济转型期,工匠精神逐渐成为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拥有十分独特的属性,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需重视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实现学生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的提升,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高职思政课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可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可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形成良好的法律观念、价值理念、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长为既有职业素养也有专业技术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思政课堂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可将工匠精神中的爱国敬业素质要求、技术技能要求等逐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1]。然而,目前高职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缺少较强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第二,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新思想、新理念的融合通常停留在表层,不够重视实践应用和深度解析;第三,割裂看待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未能进行良好切入和融合。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格外重视工匠精神的渗透,为专业教育搭建桥梁,将立德树人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真正落实到位。
(二)工匠精神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2]。思政课程可将育人思想、价值理念等融入日常教学,而将其与工匠精神融合可实现人才效益的有效提升,显著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和培育作用。此外,部分高职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角色的理解不够明确,缺少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无法顺利学习和积累知识。此时,教师就可将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价值观念,认识和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明确良好的就业方向。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可行性
(一)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的内涵要素相同
思政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人才培养過程中必须开设的课程,核心内容是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意识等,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从思想、道德方面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逐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3]。新时代开始提倡工匠精神,不仅表现为技能上的精益求精,还在内涵上集中反映为道德精神和职业精神。从内涵要素、价值体系的角度来说,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二)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程的培育方法相似
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和思政课程的内涵存在较强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二者的实施方法存在高度相似[4]:第一,思政课程中的创业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等,与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精神、爱国精神相一致;第二,思政课程可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让教育思想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和生活化,工匠精神中的工艺技术则更强调细节,要求学生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提高严谨专注能力。因此,从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路径分析
(一)以工匠精神为引导,打造思政教师队伍
为了让高职院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保证思政教育能与工匠精神真正融合起来,教师需从自身做起,重视个人思想观念的更新,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深入分析和探究工匠精神,能将其逐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思政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结合思政课程的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交流会,利用“走出去、走进来”的培训方式,逐步增强团体教师的工匠精神,使其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鼓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工匠精神,自行学习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多样化的数据材料,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学习模式,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能更加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思政知识和工匠精神。高职院校需重视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应用型教师队伍的构建规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原则等,打造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激励政策体系,让更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融合,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思政教师。
(二)以工匠精神为主,调整思政教学内容
思政课堂需要采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步影响学生的观点和思想,逐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5]。在新时代下,工匠精神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融合工匠精神和思政教学,教师需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改变固定、单一的知识体系,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入手,融合本专业、本学科的各种技术,配上科学合理的工作项目、实践活动等,实现最佳的培育效果,逐步落实培育方案。如因学生年级和年段不同,教师就可将理论知识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职业认知教育,重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信念、职业理想;第二,技能进阶阶段,在这一阶段需重点增强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内涵,锻炼其创新能力;第三,实际操作和训练阶段,教师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保证其道技合一。
在职业认知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认真分析学生的专业,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专业学科知识、思政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把握本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能了解本专业在未来的具体发展方向,了解在建设社会过程中本专业所发挥的价值。在职业技能的进阶阶段教学中,教师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技能等级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岗位技能等级中内化工匠精神。在实训和具体操作阶段中,教师需给予学生适当引导,逐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格外重视技能和品德的双向发展,逐渐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三)以工匠精神为基石,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中,课堂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场地,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手段[6]。因此,思政教师必须要格外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在创新和选择教学手段前,要遵从两个原则:第一,始终坚持传授和讲解基本概念,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线下线上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加轻松、直观的学习感受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工匠精神,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工匠精神的渗透,将课堂教学逐渐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训活动,让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体会和感知工匠精神,了解工匠精神所具有的职业价值;第三,重视校企合作,带领学生了解本专业当前的发展现状,使其能了解本行业的最新技能,不断优化工匠精神的渗透效果和教育质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特色,利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在培养人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时,教师就可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说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一些本行业的职业奉献案例,让学生能认识到民族、国家对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在培养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精神时,教师可利用本年级、本专业的优秀学生,或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竞赛活动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发挥工匠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导向作用。
(四)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环境和氛围将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职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道德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7]。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可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工匠精神,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如高校可在校园内设置人文景观、文化长廊、名人路等,宣传和展示一些工匠精神、工匠文化、工匠故事等,让学生能始终处于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中,能全方位认知和了解工匠精神,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高职院校还可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微信、QQ群、微博等工具,定期推送一些工匠精神故事,逐渐在校园内发挥工匠精神的巨大影响力;高校可积极开展“工匠进校园”的活动,邀请一些典型代表及与专业相关的工匠来校开展各种讲座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其能真正体会和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工匠精神基金,认真评选出本校具有良好工匠精神的学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同时促使更多学生逐渐养成刻苦、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五)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可深入了解和分析信息技术,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并利用网络载体传递和渗透工匠精神,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第一,教师可充分利用直播平台,邀请一些工匠大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使其能近距离去感知大师风采、工匠魅力。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弹幕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工匠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聆听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职业精神、职业自信也会得到有效增強。
第二,教师可录制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专题慕课,增加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真正接触工匠精神。慕课、微课等教学方法,可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能真正体会和感受到工匠精神。
第三,教师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开设专门的工匠精神学习园地,打造专门的讨论专区,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可能无法实地开展社团活动,就可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各社团的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逐渐打造出一个更加完善、系统的网络培育体系。
(六)利用工匠精神,打造实践体系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企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逐步打造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工匠精神实践培育体系,打通所有的教学环节,真正落实知行合一。
第一,构建教学情境,增强实践力度。在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需要结合思政知识、工匠精神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其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教学情境则会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能逐渐掌握更多的实训技巧,实现其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
第二,加快产教融合,增强实践力度。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打造专门的产教融合基地,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让更多学生能主动融入和参与到企业中,逐步锻炼其专业能力,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全新的时代背影下,现代学徒制在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方面可取得十分理想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不断增加和扩大现代学徒制的招生规模,在传承师徒技艺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
第三,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全面提高社会实践的成效。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积极引用“大国工匠”的故事,邀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采访一些企业的名匠名师,了解其所拥有的技艺和品德,了解更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工匠精神拥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知,也能产生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七)以工匠精神内涵为主,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要想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就需要打造更加系统、完善与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首先,教师需格外重视学生在生活、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重视评价、考核习题的构建,尤其是学生的言行举止,开展更加系统、全面的考核,从根本上保证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养的提升。其次,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层次考核的方式,不只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和考核,还需了解学生在遇到挫折、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利用考核体系,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专业能力的同步提高。最后,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一系列的奖励,还需准备好专门的惩罚机制。当发现学生拥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后,教师就可给予学生适当奖励;但发现学生存在言行方面的问题后,教師则需做出一定的惩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学中,工匠精神应当渗透到所有的教学环节中,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也是思政教师、高职院校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完美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宁,生开明.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22(03):121-122.
[2] 罗美玲.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178-181.
[3] 孙世昭.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22(02):20-21.
[4] 张清.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应用探析——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3):58-59.
[5] 张启鸿. 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5):83-87.
[6] 蒋娜.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J]. 科技创业月刊,2022,35(01):135-137.
[7] 郝春明.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1-3
(荐稿人:马吉宏,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1B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姝阳(1988—),女,学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