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人才培养下高职专业课程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11王杨顾准金晨
王杨,顾准,金晨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11)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德企之乡——江苏省太仓市,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方面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双元制”办学特色[1]。“药剂生产操作”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实践部分需要借助典型生产设备进行操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方面学生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不同,使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校内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需求无法精准对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技能掌握出现盲点,学生进入企业无法快速胜任岗位工作。精准教学以大数据为背景,通过学生学情的即时在线跟踪与分析,教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2]。校企双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将企业岗位需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校企共同制定课程目标,开发课程项目,开展教学过程设计和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等,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使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为产业发展服务[3]。因此,基于我校“双元制”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以及“药剂生产操作”课程教学现状,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教学指导,同时通过校企双元教学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笔者将基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实践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和教学改革效果等方面阐述“双元制”人才培养下高职专业课程精准教学实践过程。
1 教学实践模式
目前,笔者针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19 级双元班学生,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支持的精准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药剂生产操作”课程教学实践。在开展课程教学实施之前,由学校和企业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共同确定课程目标,按照工作内容开发课程项目,依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活页式工作任务单,根据工作态度与工作成果,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项目考核方案,并确定“药物制剂生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该课程需达到的“1+X”证书认证要求。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精准教学设计,并从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课程教学实施(图1)。
图1 “双元制”人才培养下精准教学实践模式
2 教学改革实践过程
2.1 课程目标的确定
参考“双元制”教学模式中企业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药物制剂生产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制定了课程教学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融合,并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进行知识重构;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情境,植入复杂的理论知识以及难度较高的操作技能,使学生逐渐从操作层面走向应用层面;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中,使学生学会思考、知识迁移和内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爱岗敬业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与职业素养。
2.2 课程项目的开发
工作过程是指工作人员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项目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项目可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得到工作成果以实现工作目标。虽然不同的岗位或生产不同的产品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不同,但完成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图2)。因此,在课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明确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按照不同的产品类型开发课程项目和任务,包括选择情境载体、开发学习任务、确定项目评价标准、描述学习情境和开发教学资源等,并且参考德国联邦职教所的“六阶段”模型,即将项目实施过程分为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六个阶段[4],使学生在熟能生巧的过程中获得应对职业工作的有效思维方式。例如,以不同剂型的药品生产过程为工作过程,每一种常用剂型的典型制剂为一个学习项目。按照企业真实生产流程,每一个生产步骤为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掌握一个生产步骤的技能;通过整个学习项目的学习,能够掌握一种剂型的生产技术。
图2 工作过程基本结构
2.3 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教学项目“胶囊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为例,开展智慧教学平台支持下精准教学实践研究,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知识传递,精准把握学情
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工作任务单,并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接受任务,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学习相关资源(如学习视频和课件等)并完成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如在线测试);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平台上的学习结果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以实现“课前知识传递,精准把握学情”。在“胶囊剂的生产与质量检查”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登陆平台下载工作任务单,在任务单的引导下通过微课视频、动画、课件和在线测试等相关学习资源完成胶囊剂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与考核;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学生可通过平台标记“不懂”或与教师线上即时交流,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并收集视频学习时长、“不懂”标记数以及在线测试成绩等学情数据,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2)课中知识内化,精准组织教学
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数据跟踪与记录的功能,分析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并精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课中精准组织教学奠定基础。课中教学过程在教学平台的支持下充分运用了精准教学模式,主要从“领任务”“定方案”“学技能”“做产品”“析成果”“汇真知”等教学环节展开。
“领任务”:教师通过连线企业采访视频等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任务;学生接受任务,领会任务内涵。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实景,为学生以后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定方案”:教师根据课前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精准科学分组,组织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强化重难点的学习,并进行即时评价;学生通过相关视频和课件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同时巩固重难点知识。课前学情分析与课中重难点强化形成良好的因果关系,有助于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突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加法变为积分,逐步形成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技能”:在这个环节中,校内教师通过无线投屏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和企业教师通过企业真实生产视频进行技能示范操作,强化技能难点教学;学生学习教师示范技能操作,同时进行分组讨论,完成相关考核,以完成技能知识的学习。“双师”示范既有助于学生更顺利地“消化”技能知识,又能使学生以“学徒”的身份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岗位体验感。“做产品”:学生按照工作任务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3D 动画、虚拟仿真等学习软件完成产品生产任务以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由企业教师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指导胶囊剂生产实操训练。校内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通过平台3D动画、虚拟仿真等学习软件完成任务单上工作任务,并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提供即时评价;企业教师以“带徒师傅”的身份在学生实操训练时提供现场指导。教学平台能够及时跟踪和统计学生们技能训练情况,并通过平台即时反馈于学生;教师根据学生训练情况开展个性化指导和精准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知错就改”,充分“吸收”技能知识。“析成果”: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产品“胶囊剂”的质量进行检查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胶囊剂的质量检查相关知识;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并借助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分组讨论,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加强了规范操作和严谨求实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汇真知”:学生梳理工作过程,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并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汇报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并结合平台过程考核数据给予精准评价,再次强调项目中的重难点;同时,企业教师从企业生产角度给予项目点评。项目成果的展示需要小组将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进行梳理,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校内教师精准评价和企业师傅的专业点评起到了“酶催化”的作用,使“吸收”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课后知识深化,精准拓展延伸
根据智慧教学平台即时记录的学生在课前和课中学习过程的成绩、表现以及行为等数据,教师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并结合学生特点,向学生精准推送拓展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并对学生拓展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后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化,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总结与反思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合理有效,对后期的教学计划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更精准地开展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和教学评价。
2.4 课程考核方案的制定
课程内容由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组成,因此课程考核成绩是每个项目考核成绩的总评。在确定项目的考核评价标准时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专业能力与社会、方法能力相结合,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课内任务与课外项目相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表1)。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精准教学支持系统(智慧教学平台)注重过程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用发展的眼光综合评价学生。
表1 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3 教学实践效果
与此同时,笔者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双元班,但没有开展精准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应知考核成绩、应会考核成绩、实习企业好评率以及“X 证书”认证通过率初步研究了“双元制”人才培养下精准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如图3 所示,实验班的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表明“双元”培养下精准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师生更好地达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相比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实习企业好评率以及“X证书”认证通过率也有明显的提升,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上述结果均表明“双元制”人才培养下精准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是切实可行的。
图3 教学改革实践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分布图
4 结论
在“双元制”人才培养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后期顺利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以“双元班”专业核心课程“药剂生产操作”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目前教学现状,并针对学生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学习行为等特点构建了“双元”人才培养背景下精准教学实践模式,精准确定课程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精准把握学情”“课中精准组织教学”“课后精准拓展延伸”三个模块,按照德国“双元制”“六阶段”模型将“课中”模块分为“领任务”“定方案”“学技能”“做产品”“析成果”“汇真知”六个环节。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通过数据支持与数据反馈、精准教学评价与教学干预,使知识与技能能够顺利地被“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同时,“双师”教学与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使技能操作训练变得更加贴近生产岗位操作,“学生”转变为“学徒”,更能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荣誉感,养成规范操作、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教学实践效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应知考核成绩、应会考核成绩、实习企业好评率以及“X 证书”认证通过率均得到了明显提升,进一步说明“双元制”人才培养下精准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