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中实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11-23梁永锋杨楠楠鲁莎莎胡伟明龚全明
梁永锋,杨楠楠,鲁莎莎,胡伟明,龚全明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2017年,在国家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2019 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2],各科教师要秉持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和人人都有育人职责的理念,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其贯穿于无机化学课程之中。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是落实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 “无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1 “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专业兴趣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不同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典型反应。
1.2 “无机化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元素
“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原理,包含化学热力学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电化学等;物质结构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包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制备和用途等。无论是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知识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如物质结构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量变与质变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再如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等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对立统一规律”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转化规律”等等。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体现了“无机化学”课程的特点,又实现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了“无机化学”的教育价值。
2 “无机化学”教学中实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无机化学”课程面对的是刚进入校园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大都是18~19岁,处于青年前中期,生理上的变化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富于想象,勇于进取,善于学习和接受各种新思想,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形成和固化期,但是由于阅历浅,又缺乏理论修养,往往表现出片面性和幼稚,若此时抓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形成和固化期这一契机,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将会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对其今后生活与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无机化学”课程中实施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实践
3.1 物质结构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物质结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元素周期律既反映了元素性质变化的客观规律,又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元素性质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在物质结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不仅对其系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深化物质结构理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一是利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是自然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反映了事物矛盾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的变化发展形式。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指出“化学称为研究物体在量的构成改变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质变的科学”[3]。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相互统一,质总是用一定的量来表征,量也是有其特定的质的内容,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关键是其本质的区别,而事物的本质又总是通过一定的量和形在和其他事物的量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如在元素性质的变化中,从元素核电荷看,每增加一个核电荷就出现一个不同质的元素(一种新元素);在常见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都是从一种最活泼的金属开始,到一种惰性气体元素终止,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但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的电子数也相应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都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二是利用物质结构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表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如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两个矛盾着的方面构成的,在原子内部,存在着核外电子相互排斥和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相互吸引力这一矛盾,当矛盾的双方吸引与排斥经过斗争达到平衡时,原子就能够稳定存在,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三是利用物质结构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矛盾的相互转化”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规律,矛盾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如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变成了阳离子或阴离子,这虽然仍是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在新的条件下的对立与统一,但原子半径却发生了变化[4];四是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虽然反映了元素性质的普遍变化规律,但无法解释“二次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和“Ⅷ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等。教学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和融入,以细雨润物的方式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2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是“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包含着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元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学习,在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一是借助于化学平衡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普遍发展规律,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建立,是矛盾双方共同运动的结果,而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正好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再如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分步沉淀又恰好证明了矛盾双方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二是借助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理解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体现了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而外因只是运动改变的条件;三是借助于酸碱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如利用弱酸弱碱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再如在酸碱的区分效应和拉平效应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面性原理,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处理同学之间、荣誉与责任之间关系的正确方法。
3.3 化学概念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众说周知,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学习、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时不断形成发展的思维方法,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化学基本概念是人类在认识化学知识及其变化规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化学知识及其变化规律最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也是学习化学学科的一种思维形式。化学基本概念中包含着许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等概念中包含着“对立统一”规律,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思想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渗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如利用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并且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唯物论的认识观。再如通过原子、分子概念建立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亚里士多德的元素学说→炼金术时期的元素观→文艺复兴时期的元素观→机械论化学时期的元素观→化学革命时期的元素观→化学原子论的元素观→经典化学元素观,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否定之否定规律。
3.4 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无机化学”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其主要讨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和用途,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既反映了元素化学中有关事实的本质内容,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资源。一是借助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如硫酸、硝酸随着其浓度的变化,表现出性质上的变化,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和钝化性,而稀硫酸则无以上性质。无机化学中此种关系非常普遍,如同素异形体(氧和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等),皆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数目或排列方式不同而显性质各异,再如配合物中的异构体,皆因空间结构排列的不同而呈现质的差异等[5];二是借助于化学反应中的主副反应共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6],如HCO3-是两性物质(既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究竟显酸性还是碱性,则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或与其作用的对象,在H2CO3- HCO3-共轭酸碱对中是碱,而在HCO3—CO32-共轭酸碱对中是酸;三是借助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如在溶解度学习中,绝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7],但是也有少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的溶解度,此外,还存在着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如NaCl的溶解度。
总之,在“无机化学”课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外,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如利用化学家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利用绿色化学思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牢固树立起教书育人的信念,担当起“课程思政”的使命,善于挖掘无机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