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双元”合育的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

2022-11-23于秋菊

安徽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制剂校企

于秋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食品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校企“双元”合育是我国近年来在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出的有效育人模式[1]。在学校建设校企“双元”育人体系的模式下,如何加强产教一体化建构,是实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措施[2-3]。新时期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必须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4-5],为职业院校其他实践应用型课程提供借鉴。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授课内容包括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6],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和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联系,与药物制剂实际生产相结合[7],但目前高职“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模式中,未能有效结合制剂实际生产需要,使得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岗位有机融合[8],不能有效凸显教学的专业性、实用性和职业性,难以达到职业教育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能力[9]。为此,本研究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专业为例,在校企“双元”合育模式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产教融合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达到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 课程建设目标与改革思路

1.1 总体建设目标

依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以实现课程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各种常用剂型的概念、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理解粉碎、过筛、混合、无菌和无菌操作、各种常用辅料的性质与用途等;理解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等因素。

(2)能力目标

具备制备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常见制剂的制备技术;会使用和维护制剂常用设备;能进行一般制剂处方工艺设计;能采取措施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

(3)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树立药物制剂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2 改革思路

以校企“双元”合育为依托,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基于校企“双元”合育培养模式、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的“两阶段、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课程与生产实际的对接;以提升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优化课程内容;以“派出去,请进来”为主要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强调专业能力成果,突出通用能力的培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构建“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模式,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全过程贯穿工匠精神教育,推进校企“双元”合育与培育工匠精神二者的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 课程改革实践

2.1 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

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是指以药物制剂涉及的主要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0]。确定真实的制剂生产项目,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在活动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求同存异,归纳总结常用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辅料的选择、设备的操作、制剂质量评价等内容。真实的实践项目可以反映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对应制备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与管理。

2.2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两阶段、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核心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取得预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更应该将专业知识落实到实践环节,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两阶段、三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两阶段: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综合实训能力培养阶段;三层次:专业技能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企业性实验项目)。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块,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制剂生产与质量评价岗位技能需求。

2.3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主线,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根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制剂生产岗位的能力需求整合教学内容。为使学生掌握制剂制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能够在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药房熟练开展制剂生产、检验与包装等基本工作,初步具有常用设备的使用、常用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剂质量评价、药物稳定性考查等能力,我们教学团队设计了制粒、固体制剂成型、中药提取、包装、药液配制、最终灭菌制剂生产、非最终灭菌制剂生产、其他制剂生产、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公用系统工作、生产文件管理与解读、制剂稳定性考察等12个学习情境。

教学团队同时提高产出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参与设计蒲地蓝口服液、蒲地蓝胶囊、板蓝根颗粒、益母草颗粒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通过查阅《中国药典》等药品标准,设计合理的制备方案,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基础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4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从线上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置、线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形成性评价方面开展基于学习通网络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1]。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检测成效,分组汇报,组内、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引申、总结,课后拓展和教学评价。同时在课程平台的支持下,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师通过学生评价,对课程资源进行补充、调整,形成线上辅助线下,线下检验线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创新实训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定期见习的形式,深入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学习方式。

2.5 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完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构建“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的考核模式,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校与企业;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与企业导师评价等[12];评价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注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小组讨论汇报情况、制剂工艺设计情况、制剂成品质量情况、设备使用规范情况、出勤率、线上资源学习时长及效果等。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视教学内容情况而定。

3 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将校企“双元”合育的教学模式引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利用学院在药学类专业学生中实施的“双循环四段式”教学模式,将企业教学引入课堂,从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两阶段、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组和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现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企业急需的生产性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同时也可为其他实践应用型课程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制剂校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探究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PEG在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