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视角下的人性认知
——基于《罗生门》电影

2022-06-11白佳琪

大众文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罗生门证词樵夫

白佳琪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罗生门》这部电影从樵夫,武士金泽武弘,妻子真砂,强盗多襄丸等人的视角对于武士之死的事件展开了不同的讲述。每一个人的描述都是为自己辩护的证词,证词之间互相矛盾。所有人都背弃了客观的真理,自己的个人利益成为自身存在的根本,不断通过谎言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处境。在影片中,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事件的还原描述,带有极强的自身阶级属性立场,所以只从人性来思考电影的含义并不是很全面。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人们的生活在战乱不断,天灾人祸并存,生存困难的处境之中。在这样的混乱世界之中,罗生门上无人认领的尸首都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影片中,武士金泽武弘的死亡与他的妻子真砂,以及强盗多襄丸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妻子真砂的证词之中,强盗多襄丸控制住了丈夫,而后强占了自己。当她跑回到丈夫的身边时,却遭到了丈夫的嫌弃。出于承受不了身体的羞辱和丈夫的轻蔑,真砂杀了自己的丈夫随后逃离了森林。而回顾整个故事,在多襄丸的证词中,承认自己强奸了妻子真砂,却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真砂自己的美貌使他动了心,才诓骗了金泽武弘,实施了恶行。甚至在这之后,多襄丸还说出了“我凝目望着她的脸庞,刹那间,主意已定:不杀他男人,誓不离开此地”这样的言论。在多襄丸的意识和逻辑之中,自己进行强奸和杀人的动机都来自真砂的美貌,真砂的美貌才是这场事件的祸源之所在。多襄丸的话语明显带着男性霸权意识,试图将自己以一种无辜的状态伪装起来,并对于女性自身价值进行了贬低和否定。多襄丸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时期行使男性特权,限制女性的话语权,维护男权至上的阶级状态。而真砂的丈夫金泽武弘也是男权维护者的一员。在妻子被羞辱后,金泽武弘的表现并不是愤怒或者悲伤,而是对于真砂的厌弃和蔑视。在男权世界,女性贞操是男性荣耀的一种附属品,只有为男性守住贞操才符合其要求,而贞操丢失,哪怕是被迫,都将接受惩罚。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之下,女性没有话语权,处处被男性特权束缚压抑,被社会贞操要求压制,没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和思维。多襄丸在侵占了真砂之后,也对真砂提出了新的贞操要求,以“一女布侍二夫”的理论要求真砂只跟着他一个人。在多襄丸提出和金泽武弘决斗而获得真砂的拥有权,金泽武弘表现出了明显的厌弃,并表示不愿意为真砂决斗,多襄丸想带走真砂就带走。对于失去贞洁,男性把这种情形认为是耻辱,并且把贞洁的观念强加于在女性身上,强迫女性对于贞洁观的被迫认同心理,即使其是被迫的。其实无论是多襄丸还是丈夫金泽武弘,他们对于真砂的做法和反应,都是站在了男性特权的立场上,维护的是属于男性特权的利益。真砂在两个人的言论里,代表了特殊时代里,大部分男性对于女性的认知,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和玩物。女性在这样的社会中接收到了男性话语权和以贞洁观为基础的道德压迫。

真砂在面对多襄丸的强迫,以及丈夫对自己的厌弃后,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做出了不符合传统女性规定的行为,是一种对于长期接受男权特权压抑的反抗。在真砂自己的证词之中,真砂不能接受道德上贞洁观压迫的限制,也不能接受丈夫的冷酷无情,对自己轻蔑侮辱。在这种情况之下,真砂并没有像传统封建压迫的女性一样以死明志保全“烈女”的名声,而是极其大胆地做出了与丈夫同归于尽的选择。真砂描述自己亲手把匕首插进了丈夫的身体,想要和丈夫共同赴死真砂的这一行动及其大胆,是对封建制度下的纲常伦理我的直接反抗。在多襄丸和樵夫的证词之中,真砂又变成了挑拨二人决斗,置一方于死地的“妖女”。真砂并不想要面临死亡,本来无辜的女性被推到了命运的悬崖边。真砂选择要二人决斗,自己跟随胜出的一方生活。真砂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已经有悖于封建束缚,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重视和挽救。最终,真砂选择了逃跑,她既没有按照自己所说的与丈夫同生共死,也没有按照跟随决斗胜者生活言论旅行行动,而是选择趁乱彻底逃离这里。但是真砂毕竟处于封建的特殊时期,她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掉封建对于她的进一步压迫。

无论是真砂自白中,亲手杀死自己的丈夫这一行为,还是多襄丸和樵夫的证词之中,自己教唆多襄丸和金泽武弘决斗以谋取自己的生存空间,都是在封建时期下对于男权特权的一种反抗,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一点微光和标志。

二、多视角叙事揭示社会阶层

在影片《罗生门》之中,导演黑泽明采取了多视角的叙事方法对于案件进行还原。在整部影片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叙述,第一层的三位人物是不属于案件的直接参与者的。樵夫,杂工,行脚僧三个人在大雨之下,重新揭开了对于这宗武士死亡案件的回顾。第二层就是与案件有着直接关联的妻子真砂,强盗多襄丸,武士金泽武弘三人视角。影片采取了倒序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更加完整,全片联通贯穿,受众观影逻辑清晰。这样就需要每一个人自己再现案件经过,而这种再现会被个人思想意识的所左右。这种个人主观的思想是每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强烈的阶级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动向。后现代主义学者罗蒂认为,“任何追求唯一的、普遍的、绝对有效的、永恒的真理的诉求,实际上都会造成强硬的束缚而适得其反。”因为这样是把原本属于某个阶层的语言强加到所有的社会成员身上,压制了与其不相同的阶层的言语和意识,而统治阶层或者说强势阶层的意识得到了强化。而在黑泽明导演的这部影片中,来自不同阶层的成员独立作出证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阶层的本来意识。

在影片之中,杂工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在这个封建社会,灾乱不断的特殊时期,以杂工为代表的群体不断被剥削,是整个社会链条的最末端。他们无法拥有财富,极度贫穷。在影片之中的杂工是不是伴着大雨雷声发出大笑,控诉世界的种种不公平。杂工这样的底层人物在长期剥削的压迫之下,已经出现了一种异化。他们大声尖利的斥责批判世界,对整个世界持否定态度,缺乏同理心,像一只冷漠的野兽,自私自利到极点。他整体表现出一种兽性的漠然和疯狂,是影片之中“非人”形象的典型代表。在罗生门下,冷漠至极的杂工不仅对于死亡表现出冷血的漠视和嘲讽,也对活着的,存在于世的人和物表现出强烈的蔑视和隐隐的仇恨。杂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人类整体的认同,成了一个自私自利,在世上苟且的野兽。他面对新出生的婴儿,也能够把冷漠和残忍轻易得展现出来,他无情地剥夺了小婴儿的衣服,不顾婴儿的死活。他揭发了樵夫偷偷拿了匕首前去换钱的不当行为,并不是因为正衣感,而是为了给自己抢婴儿的衣服找够借口理由。以杂工为代表的一部分社会最底层人物,已经在封建制度和灾乱之下丧失自我,出现了非人的异化。

和杂工一样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樵夫,其所表现出了与杂工不甚相同的意识。樵夫是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阶层,同样贫穷至极。在长年累月的天灾人祸之下,樵夫的生活也很困苦,面对杀死武士金泽武弘的匕首,樵夫起了贪念,想要拿匕首去换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时候,面对财富的诱惑,樵夫放下了自己心中的道德,良心,守则,传统等方面的要求,做出了不当行为。封建制度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之中已经摇摇欲坠,个人的利益在社会和阶层的认知上急速上升。但樵夫却依旧保留了人的特性,没有失去同情心和道德的底线。在最后,樵夫选择收养了新生的婴儿,令人宽慰。以樵夫为代表的一部分社会底层普通劳动人民在这样特殊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着出格越轨的举动,还保留了最基本的道德意识,依旧是人的形象,代表了一定的人性光辉。

武士是区别于樵夫和杂工的形象。首先,武士金泽武弘属于武士阶层,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武士阶层有着强烈的阶级属性,意识形态,追求一种武士精神,以刚直英勇,不受屈辱,不言怯退的形象存在,有着学习文武两道的要求,还存在着“殉道”精神。在金泽武弘的证词之中,没有提及自己武艺不精,也没有提及自己要找多襄丸报夺妻之仇的意愿。他在自白中说多襄丸拿走了太刀和绳子,自己用短刀自裁以保全自己作为男人以及武士的名誉。但在其他人的证词之中,金泽武弘是怯懦不敢应战,冷眼责怪妻子,畏畏缩缩的形象,最终还因为武艺不精被多襄丸杀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士道的精神已经出现了变化,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之下,武士阶级出现了腐化,以金泽武弘为代表的武士阶级的虚伪懦弱与无能逐渐暴露出来,武士道精神成了只在书本上出现的空谈,令人觉得难以接受。

三、人性考量,私欲与怯懦

罗生门有着地狱与人间之间的城门的含义,在佛教用语里有指,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各种谎言来帮助自身掩盖罪恶。影片以罗生门命名,是对摇摇欲坠的人性的重新认识。行脚僧所说的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再互相信任,就变成了地狱在片中有着很好的展现。在阴郁的大雨之下,三人在一座破败的小庙里展开了对武士之死的回顾,而这座庙上所挂的牌子就是罗生门。

电影开头是在一场阴沉的大雨之下展开的,阴霾、窒息、恐怖的气氛围绕整部影片。战争、地震、暴风、火灾、饥荒、瘟疫,年复一年,所有的灾乱接踵而至,像极了二战时的人间炼狱。这部影片由黑泽明导演执导于19500,是二战刚结束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二战对于人类的精神创伤并没有完全愈合,利己主义,怀疑主义盛行于整个社会。人们对于死亡的漠视遍布整个社会。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是简单的“性善论”,“性恶论”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相互影响。追求某种单一的真理其实成了强势阶级的工具,所以影片中各个视角的证词展开,是对各个阶级人性的全面深思,在每个人的证词之中看到他们互相欺骗隐瞒,藏匿自己的罪恶,就如同罗生门。

在影片之中,每一个人所说的证词都不大相同,每一个人都争抢着承认自己是凶手。他们之间的证词无法彼此印证,甚至还在相互推翻,在这样无止境的推诿,谎言,隐瞒之中,真相也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影片中关于人性的地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上,一个是利己主义至上的自私私欲,另一方面是自身本身的懦弱,他们不敢反抗面对现实,也不敢直面真实的自己。

首先,看似最无辜的樵夫,本可以直接说出案件完整的真相,使整个案件真相大白但是樵夫自己也并非完全恪守良心和道德。他拿走了杀死武士的匕首去换钱,人性的贪婪致使他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底线,做出了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是案件的参与者的证词都变得不太可信。在妻子真砂的证词之中,自己因为不能接受身体的屈辱和丈夫嘲讽的冷眼而选择杀了丈夫,说好共同赴死,却无法对自己下手。在证词中,她极力利用女性的柔弱感,想要博得大家的同情。为了满足自己求生的私欲,真砂在自己的证词中把匕首送进了丈夫的身体。而多襄丸的证词是最能体现人性背后的私欲的。多襄丸因看了真砂的美貌而心动,诓骗武士金泽武弘之后,想办法强奸了真砂,甚至认为这件事理所当然。多襄丸作为一个强盗,已经失去了内心人性,道德的束缚,他的内心只有自己的欲望。他为了抢夺真砂,开始和武士金泽武弘决斗,在杀了金泽武弘之后,他还拿走了武士的太刀,绳子等等。多襄丸放荡且没有底线,对于人性中的恶意表现的理所当然,私欲成了支配自己的最高指令。因为贪婪别人妻子的美貌就想办法强占,甚至杀死了别人的丈夫。在多襄丸的证词里,这些行为不是背德的耻辱,而是可以炫耀的无上荣耀。多襄丸将人性中潜藏的恶意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时代无限放大,彻底脱离了真正的人性。

在影片中更明显的表达出的人性的另一面是怯懦。武士金泽武弘,妻子真砂,强盗多襄丸,他们的证词充满了谎言,都在想尽办法塑造自己高大的形象。他们不敢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只能在谎言中隐匿自己的平庸,疯狂和邪恶。妻子真砂在证词之中说要和丈夫同归于尽,可最后自己却匆匆逃跑,独自苟活。在尽可能无辜的演绎之下,隐藏着真砂不敢面对死亡的真实心理。在和多襄丸接吻时,真砂也慢慢从反抗变成了接受。真砂其实并不想做一个贞洁的烈女,她在自己的心底也有潜在的欲望,但她无法也不愿意承认。真砂想将自己塑造成坚守贞操的无辜烈女,却不敢真正面对自己内心贪生怕死的心理和对于性的欲望。而在多襄丸和金泽武弘的证词之中,这种怯懦也有所体现。多襄丸说自己和金泽武弘大战了22个回合,刀光剑影,最终杀死了金泽武弘。而在樵夫的证词中,这两个人武艺不精,他们之间的决斗没有任何武士的影子,像普通的地痞流氓一样纠缠在一起,根本不通武艺。多襄丸想要将自己塑造成一种英勇善战,不拘小节,风流不羁的形象,但实际上他自己其实是好色,鲁莽,武艺不精的表现。在武士金泽武弘的证词中,他自己亲手了解了自己的生命。他身为一个武士,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使其受辱.而妻子居然要求强盗杀掉自己,妻子彻底地背叛了自己。金泽武弘在自己无法忍受妻子背叛所受的屈辱,以及自己不慎被多襄丸设计陷害绑在了树上的失败,选择了武士的“殉道”精神,以自尽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和高洁的品质,塑造自己成了一个有血性的男子形象。但在别人的证词里,金泽武弘冷漠又无能,他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也不能为自己的妻子复仇。在妻子遭受到屈辱后,对妻子冷眼旁观,出言讥讽。在面对强盗多襄丸决斗的邀约,却说出了“我不想死”的话而拒绝参与决斗。金泽武弘无法正面面对自己,在本质上他是个冷酷,懦弱,贪生怕死又无能的人,不符合武士精神的要求,也做不到英勇无畏。

结语

影片对于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观众以行脚僧的视角进入到影片之中,观察着影片中的各色人物。影片经历了对人性的肯定到怀疑和质问再到否定最终又复归的心路历程。影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犹豫,并展开描述了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性相对立的,却也藏在其中的残忍和冷漠。但在影片的最后,黑泽明导演对于人性又保有了肯定的希望,大雨终于停止,樵夫坦白了自己的错误,收养了新生的婴儿。人性在犹豫和复杂之中不断摇摆,不只有黑暗也不只有善良。在摇摆之中,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评判,而是不断复归的复杂。就如影片中行脚僧所言“又开始相信人了。”

猜你喜欢

罗生门证词樵夫
火烧云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樵夫与赫尔墨斯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凶手是谁
说说“难”和“易”
说说“难”和“易”
为台湾当代新诗发展提供“证词”
一个“臭”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