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6-11吴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吴玲

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多项能力紧密联系,可谓是相辅相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与生活良好发展的关键要素,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引言:

在傳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也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更有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素养,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都是教师“灌输”授课,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对语文知识加强记忆,而这样的学习方法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学习乐趣,导致学生只会将知识运用到考试当中,且这样习得的语文知识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学生容易忘记,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很疲惫,故其还需要一定的耐性[2]。教师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也会产生疲惫感,这对后期的教学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理解汉语当中字与词的关系,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使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将知识点牢记于心,让更多的知识能够融入语文学习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对于语言的感知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而表达又有文字和语言这两个部分。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于语言的理解分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文章的阅读,再进行题目的交流,即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增加阅读经验,并能通过反复的阅读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对人物环境及故事情节的描写,进而可以理解文章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如此使自身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

新时期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有很多新的教育方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图像资料,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端午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端午节各地包粽子、赛龙舟的视频播放出来,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有没有与自己的家人一起包粽子。通过简单的师生互动,可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便于学生深层次地阅读文本。

(二)注重培养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

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将阅读行为持续进行下去,不会认为阅读是学习负担,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信息教育资源,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相关影视片段,通过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在外面卖火柴?她的家人去哪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归到课文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起来,自己尝试通过阅读解决疑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同时,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开展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在反复阅读中,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运用以及文章情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体会到文字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故事类文章逐渐产生了阅读兴趣,并在课下进行自主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够把书中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阅读是对语言的第二次输入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创造,学生可以在理解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应用,这也是对原有的知识反复学习,所以教师要通过输出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阅读过程当中进行分享和交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即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不同解读及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辨析,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随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对其写作内容进行修改,以提升学生的二次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需采用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和总结,根据学生具体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新课程,2020(47):163.

[2]刘引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16-17.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