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1童健通
童健通
摘要:力争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外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制约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郑重承诺。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绿色消费观,积极响应党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号召,践行绿色消费行为。
关键词:碳中和;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
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
1.1背景:
全球变暖是由人类生存活動引起的地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自然资源,最常见的有石油、煤炭和木材。随着人类行为活动的发展,全球变暖的方式也在改变,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全球协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也因此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制定了“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
1.2碳达峰含义
碳达峰是指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过平台期持续下降,是二氧化碳排放由增转减的历史拐点,标志着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碳”能源。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研究所所长邵敏表示,“碳达峰”是到2030年遏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达到峰值后减缓排放的国家承诺。“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和、推进碳中和的关键期,“十四五”期间,要完成60%的碳中和任务,力争到2028年基本实现碳达峰和,为碳中和奠定基础。
1.3碳中和含义
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估算出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以抵消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是指二氧化碳,“中和”是指正负抵消,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的排放被植树造林、节能和其他被称为碳中和的减排措施所抵消。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旦二氧化碳排放被消除,我们就可以走向一个净零碳社会。
二、宁波市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
2.1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对宁波市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如图3.1所示),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占比最高的是1000-1500元,为32.3%;占比最低的是小于1000元的,为10.6%;1500-2000元,2000-2500元以及大于2500元的占比分别是26.8%、17.9%和12.4%。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消费水平不高,但能基本满足生活需求。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其消费方式深深地受家庭教育影响。
2.2宁波市大学生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不足。大学生虽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范围较窄。绿色消费的范围很广,包括对生态的保护、对能源的高效实用、购买绿色产品以及物资的回收利用。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购买绿色节能产品、进行绿色环保活动是绿色消费行为,而没有意识到绿色消费是从购买绿色产品,到有效处理废弃物的全过程[2]。
第二,绿色消费行为易受他人影响。大学生消费类型丰富,易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大学生追星现象是尤为严重,喜欢某个明星夸张到一起互相买代言产品甚至拉动其他人支持他们所喜欢的明星。更有盲目崇拜的追星大学生会跟其他同学进行攀比,相互比较谁买的代言产品多,谁的支持力度大。所以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三、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因素
3.1绿色消费认知和态度
英国学者皮蒂(K·Pitty)认为,一些从社会或和环境方面进行的购买或非购买行为,是为绿色消费。在绿色消费领域,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证实了人们的态度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汉斯等人将环境态度分为两类:一般态度和具体态度。“一般环境态度”是指个人对生态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般态度和意见。据调查得出,环保意识强,绿色消费态度积极的人,更容易进行绿色消费;“具体态度”是指针对特定环境行为而采取的节约用水、废物回收利用等态度。
3.2人口统计因素
Michle Laroche(2001)用判别分析来研究消费者为什么为环保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发现女子愿意为环境友好型产品支付比男子更多的费用。大多数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绿色消费行为密切相关,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受教育程度高、职业地位高、家庭收入高和年纪较年轻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绿色产品。何志毅、杨少琼(2004)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群体更有可能接受绿色消费。井绍平(2004)认为,受教育程度影响着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
3.3感知风险
哈弗大学的鲍尔(1960)从心理学角度扩展了感知风险概念,他提出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都不一定知道预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有些结果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不愉快。他指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种心理预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意味着结果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风险的原始概念。例如:消费者购买比燃油车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车目前续航较低,充电桩较少、充电时间长,消费者同样会担心寒冷天气下电池的性能问题,所以感知风险也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四、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的建议
4.1加强绿色消费教育
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所以家庭要充分发挥教育示范作用。一方面,家长要纠正孩子们错误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家长们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实践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应提供与绿色消费相关的课程或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态度,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行为[3]。
4.2注意日常生活消费
作为大学生,最容易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就是从日常生活入手。第一,减少购买一次性产品。外出购物时尽量携带帆布袋,避免使用商场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纸袋子,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垃圾就是这些包装袋。大学生是外卖的庞大消费群体,我们可以在点外卖的时候不要一次性筷子,使用自己的家用筷。第二,节约资源。节约用电随手关灯;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促进了水资源的保存,使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3垃圾分类与重复使用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常规的电池含有镉和汞,如果不经过垃圾分类很可能会污染大片的土地与水源。而电池中含有许多金属,分类汇集到一定量后,可以提取出这些金属再利用。同时,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旧衣服捐给贫困山区的人们,不但可以减少垃圾焚烧和掩埋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可以帮助到他人[4]。
参考文献:
[1]佟哲周友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价格月刊
[2]陈诗浓石皓月.四川省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及因素分析.中国市场
[3]王鉴雪.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绿色消费与校园生态共同体构建.北京工业大学
[4]张愉悦.引导当代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若干举措.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