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2-06-11李佑胜尹鑫
李佑胜 尹鑫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省含山县统筹谋划,强化示范带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涌现出多个具有特色的生动实践。
以“粮头食尾”为抓手,含山县确定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含山大米”为县级农业主导产业,成立含山品牌农业推进工作领导组,下设工作专班,专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印发实施意见,出台“含山大米”专项农户贷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制定“六统一”生产技术规范,建立“一码锁定”全程农产品溯源体系,引入“华浙优261”“华浙优1号”等国家国际“双金奖”品种,建立含山大米智慧农业平台,推动1.4万亩数字农田建设,实现农田、农机作业可视化管理,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含山县还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技术成果交流和理论授课培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选育、提质增效栽培试验,促进核心技术成果研究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支撑。组织县内24家“含山大米”品牌经营主体抱团发展,616户脱贫户利用1741万元“两免”小额贷款成立合作社,参与“含山大米”产业发展,带动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设立1000万元“含山大米”产业发展基金,对达到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标准的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对获得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3万到5万元补助。
目前,全县建成“含山大米”示范基地1.4万亩,产品附加值效益初步显现,实现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含山大米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全产业链建设典型经验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介,并获评第三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为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含山县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茶果产业、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累计建成4万亩茶园果园、48家农家乐(二星级以上)、7家民宿房。
出台《含山县茶果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将茶果产业列入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制定2021—2025年各镇茶果产业发展指导性计划,新增发展面积3.5亩,其中2021年新建茶果园面积1.1万亩。县财政对当年新发展茶果林基地50亩以上的企业,茶叶和果业一次性分别补助1200元/亩和600元/亩,对100亩以上的标准化茶果示范园,在原先的基础上每亩再次补助5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县有80多家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茶果业及其加工业,带动3000多户脱贫户获得稳定增收。
大力推广白衣村茶产业发展模式。清溪镇白衣村脱贫期间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持续发力,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和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发展种植茶园3000多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家,引进种植大户7家,形成集茶叶种植、采摘、炒制、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荣获2021首届安徽美丽茶村称号。
同时,含山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合理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规划建设太湖山八姓村、大渔滩潘村、褒禅山沈山姥、花园曹等民宿集群。创新探索“国企带村企、国有带集体”发展模式,利用衔接资金2131万元,帮助18个村入股县文旅投公司枕水涧度假村项目和运漕艺创小镇沿河客栈项目,以乡村旅游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同时,含山县整合资产收益扶贫、党建引领扶贫、贫困村产业发展等资金3150万元,按照长短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全县15个脱贫村分别建立了苗木、茶园、瓜蒌、蔬菜、中药材、休闲观光、农业加工等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壮大了15个脱贫村的休闲农业、林特、稻田综合种养等主导特色产业。
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含山县以全域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常态化”为目标,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攻坚行动,着力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坚持周巡查、月考评、年总评,每月召开现场会,不定期联合牵头督查单位进行专项行动调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
投入1000万元专款以奖代补用于全域环境整治工作,对所有参与整治工作单位分一、二类单位考核,对排名前三的单位给予奖励,对排名后两名的分别扣罚。通过环境全域治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该县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此外,为激活村干部发展内生动力,含山县探索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与奖励挂钩,制定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11条举措和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奖励办法。
对当年度经营性收入10万~30万元、30万~5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按照增長额的10%、15%、20%核定奖励资金总额,其中,连续两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且当年度有一定增长的村,按照当年度经营性收入的5%再核定奖励资金。
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表现突出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倾斜。提拔4名优秀村两委正职进入镇领导班子,涌现一批先进典型,有力激发了全县村干部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