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现状研究

2022-06-10张振兴丁衬衬孙汉中

中国新通信 2022年9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融媒体机遇

张振兴 丁衬衬 孙汉中

摘要: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融合发展态势,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方式,给高校网络思政带来了机遇。同时,因未能有效深入学生活动阵地、網络思政队伍建设欠缺、与传统思政融合不够等原因,高校网络思政在创新性、吸引力和时效性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主动适应变化,顺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实际变化和现实需要,创新网络育人方式和育人手段,积极构建新的思政教育重要阵地,运用融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和成长服务。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思政;机遇;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即时通讯软件、生活服务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共存互补,形成了多种媒体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网络生态,极大地便利了大学生的学习交流、信息获取和生活娱乐,海量的优质网络资源和便捷高效的信息传输方式也对思政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政提供了便利。

相较于传统的思政教育,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思政产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规律和特点,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针对目前网络思政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融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的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突出时代特点,是思政工作者的解题之道。

一、融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机遇

(一)改变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

融媒体时代,信息获取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信息传输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网上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供师生检索和使用。新媒体所具有的可复制性和廉价性、匿名性和虚拟性、互动性和反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也为更好地做好青少年引导工作提供了巨大空间[1]。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改变着传统的育人方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做好居家隔离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学业辅导尤为重要,多媒体融合应用给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时空限制的优势此时得以凸显。停课不停学,网络云课堂成为时尚,新形态教学让教师成为网红,为疫情下正常教学活动保驾护航。

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如“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短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和“抗疫”英雄谱人物展示等,成了我们开展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在处理纷繁杂乱的事务性工作之余,海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供借鉴利用,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遴选出结合工作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质素材,工作的实效性得以保证。

(二)助推青年学生价值观建构

青年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思想认识和处世态度具有较高的可塑性,高等教育阶段是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引导的重要时期。融媒体的发展使其不限于作为通信和交流的媒介工具,它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对青年思想引导和行为养成发挥着巨大作用,对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建构起到了助推作用。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原住民”,融媒体为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广阔舞台,网络为青年学生提供了认识国情、了解社情、体察民情的渠道,提供了表达观点、参与讨论、建言献策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有机会将个人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广泛结合、深度融合,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认知。而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多元化意识形态的交流与碰撞将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影响日趋严重[2]。在触网、用网、融网的过程中,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评判,青年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看待事物的态度得到检验和固化,有助于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思想认识,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有力助推作用。

(三)打破传统“面对面”教育方式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二是专职辅导员面对面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时效性都很难得到保证,难以令人满意。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大部分被网络占据,从电脑端到移动端,学习、交友、娱乐的阵地也迁移到了网络,如聊天工具、互联网新闻、短视频平台等,是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网络平台。找到青年学生的聚集地,深入他们的网络栖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瓶颈的突破口。互联网教育因其资源开放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等优势,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面”的时空限制,拓宽了思政工作的渠道[3]。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与互动,也可以倾诉困难、寻求帮助,辅导员在答疑解惑的同时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和帮扶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热情,辅导员可以寻找共同话题以此拉近师生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思政教育有温度、活起来,育人效能得到提升。

二、融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未能有效深入学生活动阵地

目前,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主要是相对传统的新闻媒介,如校园网站和官方微博等,传播形式较为传统且内容趋于同质化,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且覆盖面有限,受众被动接收且缺少双向互动,因为没能主动顺应形势发展,没能形成自身品牌特色和影响力,面临“吸引力缺乏、实效性欠佳”的危机,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用户粘性不强。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信息获取渠道多远,乐于探索新鲜事物,广泛活跃在B站、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但是,高校思政工作者未能有效识别这些网络思政阵地,未能及时占领这些阵地,未能意识到这些热门网络平台对学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互联网资源的积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主动适应变化,主动探索创新,深入学生活动阵地,关注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特点,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探索多种媒体融合使用新路径,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传播形式,将线下优质的思政资源和文化成果制作成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文化作品,形成立体化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

(二)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面对融媒体带来的深刻变化,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手段还没有跟上,学好用好管好融媒体的能力还不够强。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缺少具有网络思政思维、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缺少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团队建设,没有形成有影响力和创新性的网络思政团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一样,也是网络的原住民,通过网络联系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学生,网络是思政队伍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但辅导员在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上的薄弱,给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的考验。

目前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多元,多数不涉及网络信息专业领域,网络技术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对网络资讯和网络热点关注研究不够,普遍缺乏大数据思维和数据敏感性;未能深入青年学生的网络栖息地,对学生网络行为不熟悉,未能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缺乏传播学观念和技巧,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加强,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较低。

(三)与传统思政融合不够

面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内容乏陈、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效果不佳的现状,网络思政的优势得到体现,拓展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工作的渠道和途径,但是,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融合,未能形成工作合力。高校都有自身的思政品牌和特色,但是目前能够将先进工作理念和丰富经验积累整合融入互联网的较少,对思政精髓进行品牌化、项目化打造的意识较为缺乏,线下优势资源未能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打造,制作成易于传播的网络文化作品,让广大思政工作者共享受益。近年来,出现有思政学者通过运营个人自媒体和公众平台,借助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业内大咖的现象,但总体而言,思政工作者未能充分把握融媒体对思政教育赋予的功能和价值提升,网络思政意识有待加强,运用网络加强思政工作的能力需要提高。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要转变思路,主动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思政教育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融合,平面传播到立体传播的转变,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助力人才培养。

三、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学生活动阵地,完善“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

针对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思政教育,高校应切实结合大学生对融媒体平台的应用习惯,在保留微博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的同时,做好B站、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的思政渗透工作,从而立足于学生活动主阵地,打造完善的“互联网+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利用不断开辟的新媒体教育渠道,不断扩大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覆盖面,以此提高融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质量。

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了解当下大学生喜爱且常用的新媒体,通过定期调研调整网络思政教育开展阵地,保证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同时,使学生得以时刻接收到道德熏陶。在具体思政教育和教学模式完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进行班级新媒体平台账号的申请,邀请学生加入讨论组,推送线上学习内容的同时,通过定期上传社会公益活动或是开展线上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能够提高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以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亦或是结合当前热门的历史正剧《觉醒年代》片段和二次创作的视频剪辑等,让学生们使用抖音等观看视频,从而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以及先辈们做出的贡献,使其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在结合优秀影视资料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带领学生学习经典爱国故事,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使其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建设者。

(二)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人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队伍

在融媒体环境下,为保证网络思政教育质量,高校还应积极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并融入工匠精神,在具有扎实思想政治理论专业基础的情况下,还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或是新媒体技术等,从而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人才基础。

第一,从当前融媒体环境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对教师队伍提出的要求来看,教育培训时应结合思政教育核心,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人才。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时,高校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定期培训工作,以此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身立场,尤其在网络上,由于网络信息繁杂,教师在与学生具有密切网络关系的情况下,应谨慎发表看法,不备舆论所裹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立场。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网络技术培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从而使教师在更新教学内容与观念的同时,更为直接的了解现代化网络技术,提高其信息平台操作水平。

第二,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将网络技术作为人才吸纳的衡量指标之一,进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化水平,逐渐打造出融信息、网评和解答为一体的教育队伍。除此之外,还应将网络技术操作作为教师考评体系中的内容之一,注重技术因素,同时细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尤其注重教师敬业性,以此促进教师积极优化自身,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水平。

(三)开发热门时政新闻,做好传统思政融合工作

为切实发挥融媒体的教育作用,要注重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同时结合热门市政新闻,加强最新时事与思政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联动效果,进而充分将传统思政内容与融媒体相结合,以此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水平与有效性。其中,在开发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结合传统思政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甚至结合法制教育使大学生遵守媒体文明公约,捍卫国家利益,及时举报有害言论。另外,号召学生继承红色基因,利用网络丰富的影视资源将中国共产党精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继承红色精神。

在开发热门时政新闻时,应注重时政新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比如戍边战士事迹等,减少学生已经了解到的事迹,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学生个人修养。以戍边战士事迹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央视新闻,以客观的角度了解英勇抗擊外军的战士,传达捍卫祖国领土的大无畏精神,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还可以结合户外实践活动,比如祭奠烈士、慰问老红军等。

作者单位:张振兴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丁衬衬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孙汉中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  考  文  献

[1]万闻华.利用网络新媒体引导青少年的探索与思考[J].群众,2012(5):37-38.

[2]郁树廷.用融媒体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N].人民网,2019-12-24.

[3]仝泽民.陈烨琳.魏金婷.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 (5):97-10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融媒体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