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构建小学语文“互联网+”课堂
2022-06-10刘燕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早已进入小学教育领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力助手。语文教师若能充分掌握“互联网+”,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则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为乏味教学过程注入活力,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及了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语文思考及学习活动之中。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分析使用“互联网+”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方法,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重要参考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互联网+”以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近些年发展势头较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整合语文学科及“互联网+”,已成为新时代必要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互联网+”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进一步克服传统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真正突破时间及空间制约,加强学习效率。下面,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有效融合小学语文教学及“互联网+”,提出了一些粗浅认知。
二、“互联网+”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时,经常需要使用投影仪设备、计算机设备,这些设备均属于科技型设备,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众所周知,近些年小学语文新课标日渐改革,强调小学语文应与现代“互联网+”融合,发挥“互联网+”编辑功能、采集功能、处理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充分资源。这种背景下,就要求语文教师坚持与时俱进,全面认知“互联网+”应用优势,借助“互联网+”变“活”语文课堂。
三、“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优势分析
(一)“互联网+”可再现语文情境
小学生年纪小,心理不成熟,性格上较为好动、活泼,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及探索欲望。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很多学生经常“开小差”,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时巧妙使用“互联网+”,则非常契合新时期学生学习特点,并且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互联网+”可以帮助语文教师重现文本情景,并凸显学生在文本学习时的主体性,更易于调动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胃口”,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时,一些学生并未见过爬山虎,所以无法针对文本内容产生直观印象。若仅通过教师口述式讲解,学生难以把握文本内容,但是如若教师能使用“互联网+”呈现图片以及音频,或者通过Flash动画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则会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真的见过爬山虎的脚,这样即可有效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印象。
(二)“互联网+”可拓展教学空间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由于这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社会、人文等诸多知识。此外,语文新课程改革工作正加速推进的步伐,指出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学科界限,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但是,传统教学观念及方法的制约,导致每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教材,教学视野相对狭隘,未曾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如果教师能巧妙使用“互联网+”,则恰到好处的处理这一问题。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收集各種资源。通过网络资源库,提取高价值信息,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此外,教师也可以应用“互联网+”,结合图片、视频等,用动态化、立体化方式展现语文知识,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触更多自己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这样便可帮助学生打开语文学习视野,令学生对未知的语文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
(三)“互联网+”能加强学生朗读能力
在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听”“写”属于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有效指导学生正确听、高效读及有效写,则可真正强化学生语文基本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内化于心,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及朗读能力,教师即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音频,为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跟随音频练习声调节奏,把握字音轻重,这样即可读出优美韵味。
四、“互联网+”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实践
(一)“互联网+”用于课前,强化上课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促进学生高效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机整合语文课程及“互联网+”,则要求教师放弃固有的教学理念,改变“口述式”教学方法以及“满堂灌”的教学策略,坚持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鉴于此,教师就应指导学生高效应用闲余时间,在学习一节课前,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处理信息资源、收集信息资源的技能,并培养学生求知意识。
例如,在讲解《威尼斯的小艇》时,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在互联网渠道收集与“威尼斯”有关的资料,由于在网络上存在海量的文字以及图片、视频,小学生欠缺辨别能力及筛选能力,一时间不知搜集哪些资料,才能符合预习要求。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要求学生以“小导游”身份,搜集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配合自己组织的口语表达提纲,为其他的同伴介绍一下“威尼斯”。在教师明确预习要求后,学生即可跟随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导游”身份整理信息资源,最终挑选高价值信息,完成预习任务。由此一来,便实现了“互联网+”和语文课前预习环节的有机融合,而且能真正锻炼学生多种学习能力[1]。
2.使用相关信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文本都自带“多义性”特点,隐藏了师生对话潜质。由于教师及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关于文本的解读以及阐释,会有多种可能性。生活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可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更不可贴上绝对权威的标签,而学生也绝非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有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互相交流及配合,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话、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和学生针对个别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资源,将所收集的资源带入课堂,面向教师提出疑问,与教师对话,分别针对争议性问题发表个人看点。如若在语文课堂上,师生间高效对话,则可帮助学生充分发散语文思维,拓展语文学习思路,进而锻炼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对促进教学相长极其有利。
(二)“互联网+”用于课中,改善教学效果
1.营造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热情
在互联网+支持下,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现象,较为常见。多媒体设备,通过“形”“光”“色”“音”等共同配合,呈现图文并茂的现象,可真正拓展语文课堂上的信息渠道,而且能充分应用历史及相关资料,增加语文课知识容量。在“互联网+”与多媒体设备配合下,可真正强化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视听体验,令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增强语文课堂感染力,瞬间刺激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令其对语文知识产生求知欲及好奇心,从而自觉地参加到语文课学习活动之中。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发挥“互联网+”优势,灵活使用多媒体,营造语文教学情景,瞬间抓住学生“眼球”,令学生生成学习语文的内驱动力。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之际,主要展示了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进而表达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及热爱。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并未亲身去过桂林,观赏过美景,所以难以在头脑中想象到桂林的景观有多么美丽,多么令人陶醉。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本中关于桂林山水的描写内容,教师就应用“互联网+”,制作趣味十足的精美课件,并注重与学生交互,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桂林山水风光。通过播放生动的视频,加上简洁的解说,用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呈现一幅又一幅精美的山水图片,再由教师朗读配文。这一套操作下来,学生在视觉及听觉等方面均倍感享受,内心深处关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营造语文课堂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学激活学生心中的学习因子,立即产生强烈的探索心理,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语文世界中的奥妙[2]。
2.攻克教学难点,减轻学习难度
小学語文课堂教学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则应重点解决语文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存在很多难点及重点,均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细致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能提前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摸底排查”,了解学生眼中的难点。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知识具有抽象特点。比如,古诗词类知识,较为枯燥,加上学生自身学识和阅历受限,理解起来难度指数较高。为此,变形成的语文学习障碍。若想解决这种问题,应用多媒体等“互联网+”教学,则是一种非常机智的选择。
例如,在讲解《观潮》之际,由于小学生更侧重欣赏直观形象,难以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潮来时”的具体现象。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使用互联网+展现“潮来时”的壮观景色像。用多媒体播放与“潮”相关的视频,并放大音效,以确保学生能感受到“潮”来时的壮观场面以及收听到“潮”来时的呼啸声音。这样一来,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及听觉冲击下,即可对“潮”来时的景象产生深刻的认知,进一步了解了文本中的重点,关于文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变得更深刻了。使用“互联网+”能彻底降低语文教学难度,更利于突破语文教学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以及记忆语文知识[3]。
3.创建知识联系,指导知识迁移
由于“互联网+”具有超强的直观性以及整合性特点,应用这种技术,便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创建课内语文知识和课外语文知识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教学内容,创建相关链接,或者是直接展现课外素材,从互联网渠道挑选与课内文本较为相似的文章,并制作成PPT幻灯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或者是多篇文章,找到文章与文章的相似之处和差别之处。由教师指导学生,全面展现学生的主体性,令学生自主分析课内学习方法及技巧,并将课内所学的经验应用在课外文章中。为了检验学生知识迁移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几个小问题,完成当堂检测任务,从而促进知识高效迁移。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展现多媒体等互联网+设备优势,即可克服语文教学资源容量少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调的问题,强化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任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4]。
(三)“互联网+”用于课后,拓展语文知识
1.展开课外阅读,坚持美文共赏
若想全方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则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仅依靠课内阅读及课内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入“互联网+”时代,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早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学生阅读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如今,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资源极其丰富。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现代“互联网+”,展开美文共赏活动,邀请学生将自己在互联网渠道搜集到的美文佳作,放在QQ群、微信群或者是钉钉打卡群,与同伴一同欣赏。这样一来,便可促使班级内部学生广泛阅读[5]。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指导学生共享美文作品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综合分析美文作品的语言、形式以及结构,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这篇文本时的所思所想,从而促使学生善于借鉴优美语言,并将其他文本中的写作手法“为我所用”。
2.争取应用网络,创建阅读册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极其有限,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就应借助网络的巨大力量,在海量的网络阅读资源中,为学生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源,以便为学生阅读带来方便。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固定数量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并且及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摘抄其中的优美语句,并且在电脑上创建文件夹,把自己喜爱的阅读作品以及对应的心得感悟,分别存放到文件夹中。以“周”为单位,在每一周举行一次评比活动,如果学生阅读容量多,且读后感质量佳,则应适当进行嘉奖,从而激活学生继续阅读的信心[6]。
3.灵活应用网络,做阅读交流
在传统时期,未出现互联网时,学生交流探讨阅读心得,通常会以读书会的形式出现,这些方式具有场地限制。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这对小学生而言极其有力,在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便可以使用微信或微博,与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交流,学生间可以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撰写成读后感,发布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与学生间互相交流与沟通,分享彼此阅读后的具体感受。在分享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语文思维。交流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针对发布在网上的观后感互相点评,做好读书反馈工作,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文章鉴赏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出现及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整合语文教学与“互联网+”,符合素质教育時代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出的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握“互联网+”优势,抓住这一契机,巧妙使用“互联网+”,寻找其与语文教学规律的契合点,并将二者有机融合,以便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开辟新的道路,全面增强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刘燕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参 考 文 献
[1]马春娟.“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新通信,2021,23(24):
148-149.
[2]刘云霞.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64-165.
[3]杨帆.“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1(28):49-50.
[4]周大鸿.“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8):85-86.
[5]郑丹. 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C]//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1:785-786.
[6]安平.互联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研究[J].智力,2021(11):159-160.
[7]闫学琴.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J].课外语文,2020(3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