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模式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6-10肖思雨

中国新通信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途径课堂教学

摘要:伴随着当前互联网数字化的发展,新媒体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更加贴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传统模式禁锢、精神能力培养匮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深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意识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新媒体的突出作用,提出相关的对策,帮助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兴趣、艺术思维都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模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途径

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一定要在发展路径的规划上找寻新进展[1]。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产生的媒体形态,像是数字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桌面视窗、App平台等。

新媒体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氛围,相较于枯燥的理论和一成不变的授课方法,小学生往往更喜欢富有动态、灵活灵动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所以当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看待各种事物,同时积极与教师互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产生更多创意,并融到具体的作品之中。其次分解难点,突破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必须依赖于已知去探索未知,然后先形成感性认知,再进行抽象解读。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性,美术教师需使用信息化模式来分解重点知识,使之成为碎片化信息,且易于学生理解,然后再展示出来供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促使他们在整合、串联的过程中把握知识内涵,建构完善的思路,切实实现突破重难点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透过这些才能帮助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在新媒体模式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提升。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主要存在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禁锢,学生的精神和能力培养都是相对缺乏的。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利用有效的时间,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理论,然后让学生在教师自身的模仿下来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

依托当前美术课程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其展现出的陈旧性,会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固定惯式,技法也出现相对单一的情况。而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即“简笔画教学法”和“反复训练教学法”,就属于传统性的教学模式。

所谓“简笔画教学法”,指的其实就是,教师把“简笔画”当作示范性内容,以模式化的构图、造型和色彩,让学生进行临摹式的画作绘制。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符合“美术教育”的基础要求,但其“固定性”,会限制学生思维上的延展,学生所绘制出的画作千篇一律,没有生气可言。

关于“反复训练教学法”,指的其实就是,教师挑选一种绘画种类,像是水墨画、线描画等等,之后使学生反复练习这一技能方法,进而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稳固了学生的技能基础,但绘制出的作品,没有灵魂,不带情感,缺乏一定的灵动性。

上述两种教学策略,关键点都投身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当中,而忽视了学生审美层面的提升,为了转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教育,通过鉴赏课的开展和落实,升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想象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意识[2]。

(二)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匮乏

根据现阶段美术课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有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即忽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当前所实行的教育理念,虽然在目标、内容、方式上有一定的加强,但课程教育依旧存在主体地位不明确、目标单一、方式单一、评价单一的问题。这种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加强,使得学生呈现出的作品,缺乏一定的独创性和自由性。为了完整地处理这些问题,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进展,转变个体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突破传统意义下的教育限制性。

在当前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師依旧用“板书”和“幻灯片媒体”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学生的兴趣无法得到激发,只能被动化的进行学习。教学上的“专权”,也让气氛变得“僵硬”,意识变得“固化”,这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创造性成长起到限制作用,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这样的状况,结合素质教育的深化,迎合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满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建构新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脱离枯燥的课堂学习。

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及应用新媒体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交互性,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展现出强烈的感官刺激成效,极大程度地深化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全方面认知。其人机相互交流的方式,把传统电视的功能和计算机的功能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图文共体,立体感比较强的人机交互氛围,让学生拥有正面的学习激情,进而构成积极地、循环的学习动机[3]。

与此同时,结合交互性比较强的新媒体技术,还能够有效推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电子讲座”的利用,开展欣赏类美术课程,进而依托智能化的评估,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依照现存的困难进一步调整教学步骤和实施策略,学生也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从教师所给予的课程当中,挑选出适合自身的内容。除此外,学生对“电子举手”方式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其在产生疑问时,在课堂之上进行实时性的反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通过对“电子论坛”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展现其交互性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展现,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强化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加强美术课堂的教学成效

新媒体技术的网络性能够较好地突破时间区域的限制,使小学美术的课堂创作延续到课外,让生活和课堂结合起来。比如校外美术小组论坛的创建,或是美术网站的创建等等,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虚拟空间中,用独特的自我认知自由探讨课堂美术,并共同建立和美术相关的资源信息,展现自己的美术作品。学生也可以在此背景下,提高自身的审美认知和情感认知。

新媒体环境能够实时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情境,为学生供给对应影像、动画、声音的现场,以此设置出特定的情境,让小学美术教学呈现出真正的视觉化和情境化。

以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为例,教师就可以在导入课程的时候,结合新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和“画作历史”相关的影响片段和视频,并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用丰富的教学素材,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中国画艺术和优化艺术的兴趣程度,为之后的“绘制”学习和获取课程,做出了立体化的情境奠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总而言之,不管是新媒体技术的网络型,还是新媒体环境的情境性,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而随着素养及能力的提升,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呈现出了正面的课堂成效。不仅学习氛围变得更自由,而且创作也变得更独立。课堂也在此背景下变得更高效。

三、新媒体模式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媒体模式下,信息技术进入校园后和美术课堂很好地融合起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并且在课堂上可以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画和音频,能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变得更为有趣,让学生们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帮助学生们提高美术素养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4]。这一融合很大程度上给美术老师们减轻了教学压力,也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课堂中,实现动态化的教学。基于此,也应该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和美术课堂结为一体。

(一)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展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依托价值对其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情境性”以及“创新性”,教师可以依托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展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根据“新媒体技术”的展现特征,设置教学方案,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激发兴趣,提高素养。

以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新媒体软件《对称图形》,配合投影仪,先有教师演示使用方法,再邀请学生上台,利用软件中的铅笔、直尺、圆规和三角板来绘制出大量的对称图形,然后“剪”出这些形状,制作出真实的图形,并把图形应用至立体化的世界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对称图形在具象化情境中的应用。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学生们进行创作之前,给出相关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们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美术作品,同时在学生们利用平面图形组合,形成美术作品之后,也能够将这些美术作品投屏在多媒体设备上,借助于信息技术,让学生们创作的美术作品活动起来。由于画面是静态的,小学生们活动好动,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容易丧失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就可以这节课为主体,在学生们完成美术作品创作之后,利用信息技术让平面美术作品变形。在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小学生们就会对美术学习非常感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利用新媒体软件开展这样的导入课程,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能力,还能够借助平台交流,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推动静态化的课堂转向动态化,进而展现新媒体课堂的具体特征。

(二)通过新媒体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绘制类”课程,还是“动手类”课程,或是“电脑绘画类”课程,其都要借助新媒体软件的使用,开展互动化的课堂,借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美术学科的综合素养。

以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育。依托模拟的“服装”,使学生体会“服装”的艺术和造型展示,并设计趣味性的设计游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里,感知到设计服装的乐趣,并进行设计层面的奇特联想,从而设计出拥有自身个体特性和艺术的服装。科学技术在当今时代,和学生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了密切联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科技便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科学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的想象力实现不断地发展。

例如在小学美术岭南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神奇小画家第十课《模仿画家画一画》,每一个学生看到一幅名家作品时,脑海中的想法和思路都有所不同,在经过老师的创意引导,学生们的想象热情将会极大地被激发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集中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讨论的创意点记录下来,最终根据学生们的综合讨论,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创作,利用思维导图APP进行思维发散,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精神。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最终展现的作品将会有极大的不同。这样就实现了对作品的再创造,也真正地让整个小学美术课堂更具有积极性。

(三)依托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教师如若想要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就要依托“光与影的艺术”开展新媒体背景下的美术课堂。在光与影的世界当中,所有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虽然在“亮”的世界里,事物只是被杂乱的堆砌了起来,但经由设计者的认真摆放和光线的投射调节,光影照射下的影子,就变成了既生动又有趣的画面。而这种艺术就能够渗透至媒体技术的应用当中,以此培養学生的构图搭建能力和艺术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能力[5]。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若教师将其组合起来,使之各抒己见,就会使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更多灵感。

根据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二十年后的学校》一课,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设计微课导学方案,即:想象一下未来学校会发生哪些变化,如校园布局、上课方式、校园中的人物等,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合作画出想象中的画面。围绕此任务,学生们可以自由想象,有的认为校园中将来会有很多机器人,有的则认为将来的校园会全部智能化,增加更多诸如VR、无人机等体验设备。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会不断碰撞,继而产生新的想法,然后初步勾勒未来校园的轮廓,再合作添加想象中的事物,从而完成创意化学习活动。此外美术教师还可以开发各种虚拟游戏,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进行创造。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陶泥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利用陶泥制作各种器具的过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款手工游戏,从而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和泥、设计造型、按步骤制作、上色、烧制等,从而体验到陶制品的制作流程,并在其中融入各种创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新媒体技术,设置新媒体情境,创设新媒体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延展学生的审美认知,强化学生的艺术思维。无论是信息资源的丰富性,还是技术的适时应用性,都可以提高美术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并实现“以生为主”理念下的教育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新媒体技术巧妙地投入小学美术课堂,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肖思雨    扬州市梅岭小学

参  考  文  献

[1]胡晓佳.新媒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2(01):59-60.

[2]赵苓杉.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要点解析[J].漫画月刊,2021(29):12-13.

[3]张静.小学美术教育在新媒体视野下的教学方向研究[J].科幻画报,2021(08):261-262.

[4]陈瑜洁.刍议新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05):69.

[5]顾晗冰.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9):75-7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途径课堂教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