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之梦与眼

2022-06-10钱金涛何玉英王潘徐榕尉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秦可卿晴雯凤姐

钱金涛 何玉英 王潘 徐榕尉

本栏目主持人:钱金涛

钱金涛,重庆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曾任教育部语文课标教材鄂教版副主编、统编教材人教社选修教材参编者,中国教育学会领航计划专家,“亲在语文”构建者、实践者。

自古以来,以梦为生的人很多。在文学画廊里,梦,往往是投向命运最重的石头。

但是,这块石头如此之重,一梦之下,方圆十万公里全是肥沃土地的作品,中国小说史上,无疑只有这么一部——《红楼梦》。

这部公认的“奇书”,借“千红一窟,万艳一梦”衍出的故事,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坐落——不但具有最精彩的审美形式,而且具有最深广的精神内涵。

最典型的印证,就是它几乎能够“激发”一切进入它的人。

《金刚经》把眼睛分为天眼、佛眼、法眼、慧眼、肉眼五种眼光,庄子在《秋水》里面提出了“道观”“物观”“俗观”“差观”“功观”“趣观”六种视角,西方审美学也有“上帝视角”“凡人视角”“大地视角”等十几种主张,把这些视角统统投放到《红楼梦》里面去,因其博大,人们几乎在里面都能够找见东西。所以,鲁迅才会赞叹不已,说出了如今耳熟能详的那段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会产生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谓“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这种奇观,也越来越把读者对《红楼梦》的好奇,推向了顶端。

那么,本期的三位老师,又会从哪些角度看到了哪些东西呢?

我们拭目以待,等候短小犀利的解读,给翻阅送来光明。

◆新读新思

繁华落尽的各种消逝

◎重庆市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何玉英

少年时读《红楼梦》,宝黛爱情令我流连;青年时读它,十二金钗让我叹惋;中年再读此书,繁华落尽的各种消逝,沉重黑色,又无法回避,令人嗟叹。

香消玉殒——林黛玉之去

有的离去,再悄然,也当得起香消玉殒之悲之誉!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一丝微气不断,她自己却“觉得心里似明似暗的”。此一点怎么理解?我们只有站在黛玉之死的节点往回望,才可明白真意:初入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到与宝玉“我为的是我的心”互诉衷肠时竟有千言万语;再到此时弥留之际只剩一句几字“宝玉,宝玉,你好……”原来,里面竟藏有为情而痴而怨而疼的各种复杂,似刀割,又似光箭穿过。“香芋”的故事犹在耳边啊,却到底只能“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如梦遥”了。这个女子悄然而去了,因为情,其音容笑貌却那么真、那么痴、那么透地留在了我们心底,她配得上“香消玉殒”这几个字。

煊赫中的深意——秦可卿之死

秦可卿值得煊赫最盛的葬礼吗?死后竟然铭旌“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樯木棺材“非常人可享受”。贾珍“恣意奢华”厚葬可卿令人浮想联翩。刘心武在《红楼望月》中推测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联系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时“盛筵必散”的警醒之语,竟与《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的慨叹如出一辙。透过文字深究,原来秦可卿葬礼之盛,与元春省亲之盛遥相呼应,竟然为的是盛极而衰的深意呈现。

隐秘着的伟大——晴雯之逝

晴雯死于“高标见妒”吗?第七十八回中宝玉撰《芙蓉女儿诔》誉晴雯“其性冰雪不足喻其洁”,晴雯之死引发我们“谁杀死了祥林嫂”类似的追问:因模样标致,王夫人觉其轻狂?因伶牙俐齿,得罪了众人?因女工出众(补雀金裘),惹人嫉妒?作为宝玉看重的丫头,书中虽未正面描写其死亡时的情状,但她率真的个性、不羁的言行,却一步步地将可能置她于死地的因素草线蛇灰式呈现出来。晴雯在宝玉探她时呜咽“我太不服”可谓晴雯式的反叛。类似的小人物之死,比如“往项上一横”自刎的尤三姐、投井烈死的金钏、自缢的金哥和守备之子等等,没有对人生的回望,没有煊赫的葬礼,但对他们死因做拷问,却分明能让读者感受到有“隐秘着的伟大”这种东西存在。

有的死亡有思想在祭奠,有的死亡有真情在飞扬,有的死亡有审美在割裂……个体之殇,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的大虚无一起,筑起了《红楼梦》最沉重的宇宙。

宝玉的情话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 王 潘

没有情话的爱情是不完整的爱情,而立之年的我常常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嫁给了爱情?因为我的左耳似乎从没有真正听过什么动听的情话,真想让家里那位钢铁直男好好读读《红楼梦》,也悟一悟宝玉的那些情话。

宝玉的情话是至爱的闲话。第十九回,宝玉把正在午睡的黛玉唤醒,黛玉道:“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三页纸的闲话。其实,宝玉的目的是不让黛玉睡觉,怕她积食生病。第四十五回,宝玉冒雨去看黛玉,问道:“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多少饭?”第五十二回,潇湘馆聚会,宝玉又问:“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无尽的关爱和体贴都在这些絮叨的闲话中,就如王小波那句不厌其烦的“你好哇,李银河”!宝玉的这些闲话才是极关爱的情话。

宝玉的情话是至真的实话。第三十回,宝黛又拌了嘴,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第三十一回,黛玉对袭人说:“你死了,别人不管怎么样,我就先哭死了。”一旁的宝玉又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又走过了九十回的曲折,宝玉终把这句情话变成了实话。焦仲卿和刘兰芝的“黄泉下相见”,杰克和罗丝的“You jump,I jump”,这些爱情之所以动人,不正是因为他们把誓言变成了事实?不能说到做到的情话,都是不走心的假话。宝玉的那些实话才是至真的情话。

宝玉的情话是至诚的准话。第三十二回,黛玉因湘云的金麒麟又怀了猜疑,恐宝玉和湘云做出风流佳事來,而宝玉只有一句话——“你放心!”如果说“我爱你”是一句表白,考虑的是自己,那“你放心”则是一句承诺,是对你的责任和担当。钱锺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之后,杨绛整理了他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钱锺书地下有知,一定放心了!说出“我爱你”很容易,能做到“你放心”的,一生能遇几人?宝玉的这一句准话才是最诚恳的情话。

细细读来,宝玉就是把黛玉放在心尖上,把黛玉当成他的全部,所以宝玉的这些情话都是把你当成主语!哈哈,原来我家里那位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你今天吃的啥?”“你又胖了。”还有“你放心吧!”……

凤姐的哭

◎重庆市量子巴川中学 徐榕尉

凤姐是公认的女强人、凤辣子。谁承想,凤姐却是《红楼梦》中除黛玉以外流泪最多的女子。别人都说她脸酸心硬,可这个脂粉堆里的英雄也有脆弱的时候,她的哭和笑一样,丰富而复杂。

一、凤姐的哭是惺惺作态的假哭

第八回,黛玉进贾府,凤姐初见黛玉先笑着招呼,一说到不算亲近的“姑妈去世”立马由笑转悲“用帕拭泪”,只因贾敏是老祖宗的亲闺女,凤姐此时不哭于情于礼不合。此时假装哭上一哭,既讨了上位者的欢喜,又照顾了来客的情绪,其八面玲珑可见一斑。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时也是进行了一连串的“哭泣”:先是将尤氏大骂一通,而后“一面大哭”,对贾蓉“哭骂着扬手就打”,接着滚到尤氏怀里哭得“嚎天动地,大放悲声”。“放声大哭起祖宗爹妈来”,最后在众人劝说下摔茶“止”哭。有如刘备送别徐庶,刘备先是“泣谢”,接着是“泪如雨下”,再来个“泪沾衿袖”,最后是“放声大哭”“凝泪而望”。细细想来,假哭是个体力活,能一秒入“戏”,故作姿态的假哭也绝非易事。

二、凤姐的哭是情动于心的真哭

第七十一回,因绑了得罪尤氏的婆子先被邢夫人奚落指责,又得不到亲姑姑王夫人支持时,先是“不觉的一阵心灰,落下泪来”,而后又“赌气回房哭泣”,受苦受累操持家务,一旦出事反被质问,此时凤姐想必是既委屈又无奈。第四十四回,生日当天撞见丈夫偷情,贾琏倚酒发威故意要杀凤姐,她“哭着扑到贾母怀里”,声泪俱下地控诉。爱美爱说话的凤姐,第二天“站在那边,也不盛装,哭的眼睛肿着,也不施脂粉,黄黄脸儿”。大概只有心寒至极,才会躲起来自伤自怜,哭到不管不顾吧。而后凤姐身陷牢狱,拖着血山崩的病弱躯体“哭向金陵”,耗尽生命最后一息都还想着为巧姐谋划担忧,临死前又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可见“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古今亦然。她经历了惊涛骇浪,便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轻舟顺水。无论是得不到姑姑支持还是丈夫的背叛还是对自己孩子的心疼,都展现了凤姐这个看起来“假”的女人“真”的一面,她对外人有多狠,对自己亲近在意的人就有多爱多软。我们为凤姐情动于心的真哭动容,是因为我们看向的不再是那个威风狠辣的凤姐,而是一个真实柔软的灵魂。

三、凤姐的哭是亦真亦假的戏哭

第十一回,秦可卿病重,鳳姐来看她时“眼圈儿红了半天”,秦可卿死后,在看到棺材的那一刻,凤姐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灵前“放声大哭”是凤姐的礼仪与规范,因仪式需要的放声大哭固然有假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地为末世女子都最终难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而悲痛。第六十八回,凤姐见贾琏娶尤二姐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之下去接尤二姐回贾府时极尽做小伏低之能事“呜呜咽咽哭将起来”,各种委屈只有往肚子里咽。如果说假哭是为了诓骗尤二姐和挽回丈夫的信任,那真哭里一定饱含了这段婚姻的各种心酸。七分戏哭三分真,在亦真亦假之间,虽真假难辨,却不难发现女人真正难过的时候往往不是号啕大哭,而是无声的哭泣。

眼泪是无色的,但是它分明又有着最丰富的生命底色。凤姐一生骄狂狠辣,却不得善终;机关算尽,却命运多舛。在她那五彩斑斓的人生画卷的映衬下,她的泪,更加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秦可卿晴雯凤姐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李瓶儿、秦可卿“棺木”新解
嫁入豪门的秦可卿有多惨?
凤姐的妙计
鲭鱼精与秦可卿:明清小说中的“情妖”和“幻情身”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凤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