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性中的个性
——浅析雕塑创作中的主体性与个性传达的关系

2022-06-10魏宏赛

天工 2022年13期
关键词:雕塑创作传统

魏宏赛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文艺复兴以前西方的雕塑创作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首先强调的是空间意识和表现。20世纪之前,西方雕塑的发展和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经历过辉煌与衰败。这其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当属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期这一段时间。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较为优秀的是古埃及、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但是在认识雕塑的空间概念上都鲜有突破。最先在视觉认识上确定空间概念的即是广为人知的古埃及的正面律(如图1)。当时的雕塑大多为男神像、女神像,造型一致,无太多变化,多表现头和眼睛,头侧面,眼睛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画面用水平横线分割结构,动作呆板,表情僵硬,人物排列井然有序,甚至连动物都是整齐排列,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进行的雕塑处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很有古朴特色。

图1 正面律

随着雕塑的发展,在这样的程式化的影响下,古希腊时期依旧出现了突破性的历史人物,他们大胆创造,敢于创新,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代表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大都表现神的特性。较为著名的是米隆的《掷铁饼者》(如图2)。这件作品不再运用古埃及刻板的正面律形式,而是将人物的动态作出改变,用掷铁饼者掷出铁饼的一个定格瞬间来表达出整个动作的延续性,将人的每一块骨骼、肌肉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雕塑中强调的造型和韵律感在此表现得非常明确,虽然是一件静止的雕塑,但是米隆将其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使观者产生仿佛下一秒雕塑就要动起来的视觉假象,从心理上获得了“运动感”的效果,成为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古代雕塑也因此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图2 米隆《掷铁饼者》

到了古希腊古典后期,希腊社会动荡给人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了阴郁的影响,这一时期理想的光环消失,希腊雕塑中歌颂英雄主义和崇高品德的形象逐渐减少,整体艺术风格更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表达,探讨生活情趣和人物内在的激情,并开始注重人体本身曲线美的真实表达,使艺术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同时艺术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时期较为杰出的雕塑家是普拉克西特列斯,他善于将神话中的传说人物与平凡生活中的日常人物相结合,作品柔美细腻,充满抒情的诗意。作品《牧羊神》的脸上带着沉思的微笑,动作平稳,给人以诗意般的美好享受。《赫尔墨斯与小酒神》是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主要作品之一,他在作品中不再用之前的手法表现神的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更接近正常人姿态的方式去展现赫尔墨斯和小酒神的亲密关系,整件作品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氛围。赫尔墨斯体态祥和,整个身体的曲线柔软舒适,从头到脚的形态以S形体现,这也是在之前的雕塑作品中不常用的构图手法,将艺术从遥不可及的神坛拉向平民。整件作品既华美又充满诗意,人物造型独具匠心,反映了希腊社会鼎盛时期贵族阶级的艺术风尚。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突出了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他突破了传统的雕刻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艺术独创性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艺术创作是心灵外化的结果,而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形式则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创作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审美取向。普拉克西特列斯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个性。

雕塑创作不仅仅只有人物创作和动物创作,因其强调空间关系,所以也重点体现在一些大型的建筑作品中。艺术家在对整体社会的共性要求中思考一种能体现自己艺术特性的变革,将创作中的独特性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既继承了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这其中以一些教堂建筑最为典范。古罗马时期的教堂大都采用穹顶结构,而圣德尼教堂则是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和罗马式教堂不同,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即哥特式建筑,不可谓不是一种个性上的创新和体现。哥特式建筑采用轻盈、纤细的结构,形体瘦长。圣德尼教堂的设计者摒弃了传统罗马式建筑结实而厚重的墙壁,而是使用哥特式经典的尖顶和肋拱的形式来减轻顶的重量,这样比半圆形的拱顶更为稳固。此外,比较典型的还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在当时的罗马式建筑中别具一格。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雕塑创作

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和国力逐渐增强,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开始从崇尚神性转为关怀人、尊重人,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因此这一时期的众多美术作品都不再是表达神,而是开始更加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表现人本身的性格特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雕塑和绘画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但是真正有极大影响力的雕塑家却没有很多。雕塑创作还是很难摆脱古希腊雕塑单一视觉的影响,大都表现一些宗教题材的内容,创作的格式和空间的转化都大同小异,内容上也没有太多新的突破。西方雕塑从单一的刻板程式和重复无新意的主题到真正的三度空间和多角度表现手法的转变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这种转变对注重立体和空间、强调动态和韵律的雕塑来说是需要一个艰难的阶段。这不仅需要艺术家改变自己的作品,使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独立性和个性,同时也使得雕塑的传统表现技法和材料有所转变,使雕塑的三维空间感更加突显,让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雕塑作品,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代入感和强烈的共鸣。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深刻地表现了他的聪明和天赋,在此作品中圣母被刻画成一个容貌端庄的少女,但丝毫不影响她对基督死亡的悲痛。作者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构图,解决了雕塑中人体比例与构图相矛盾的问题,将圣母所表现出来的深沉而宁静的美直观地刻画出来,这种美也正是人类对美的最高理想的追求。他不仅运用古希腊传统的手段来体现其作品强烈的表现力,而且在文艺复兴这样大的背景和主题下依然坚持进行突破和改变,使自己的创作充满韵味和人情味,使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记录工具,运用充满个性的表现手法将其作品的冲击力和造型感以及空间感表现得十分精彩。他在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旗帜下,坚定地将雕塑发展成表现自我的手段,迈出了西方雕塑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此外,罗丹也是19世纪最具典型性的雕塑家之一,他的作品能够在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就是他在作品中突破了传统古典雕塑创作中人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转而用自己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真实的人物,而不再拘泥于表现宗教性质的题材。他的作品《青铜时代》在初次展览时就造成轰动,但却因人体做得过于逼真而被评论家臆断为直接从真人身上套下来的模具。罗丹排斥文学性,不再表现传统的宗教人物或者神,而是更加注重强调雕塑本身的语言的丰富性。他不受任何限制,在创作作品《巴尔扎克纪念碑》(如图3)时,所遭受的谩骂和攻击达到了顶点。因为他并没有运用传统的手段将巴尔扎克这个伟大的人物表现得接近神性或者近乎完美,而是用人物某一个真实的夜间穿衣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全身包括双手都被裹在巨大的睡袍之中,以突出他凌乱的头发和充满智慧的硕大头颅。罗丹竭力表现自己对雕塑的创新和理解,甚至大胆地使用局部造型来表现其所传达的雕塑个性和对雕塑空间的思考。他第一次在纪念性雕塑中将雕塑所注重的空间和造型以及体量结合在一起,也因此暗示着新的现代雕塑时代的到来。

图3 《巴尔扎克纪念碑》

三、20世纪之后的西方雕塑

进入20世纪之后,战争和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的问题和福利接踵而至,人们的思想也比之前更加活跃,艺术创造力也因此变得多种多样,因此也出现了无法确定一个正确的评价对错的标准的情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共性下,欧洲的雕塑普遍开始向夸张和变形的方向发展,以此来寻求生命的表现力和运动感,体现和现实生活抗争的精神和主题。当然,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有些雕塑作品还表现出了由社会矛盾所引起的精神世界的疏离感和孤独感,也同绘画一样分为很多流派。在这些流派中,也不乏一些个性突出的体现个人性格和思想的优秀作品和雕塑家。布朗库西在表现雕塑的运动感和空间感上做出了自己的个性表达和哲学思考,改变了传统雕塑繁杂的手法,去繁从简。他采用纯粹的表现手段,注重造型的纯粹性,将所学的传统技法和其所表达的哲学思考联系起来,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品。1928年,他创作了《空中之鸟》(如图4),将黄铜作为创作材料,以极其简洁的形式表现了一只鸟在空中的形态,造型优美流畅,作品的动态感和韵律极其强烈,却能用简单的手法与事物的本质相连接,以一种极为简洁纯粹的形式体现了事物的真实情感,也展现出他自己在雕塑创作中对事物的哲学思考。可以说很难再找到一个人能比布朗库西更适合诠释“20世纪早期先锋艺术家”这个称谓了。

图4 《空中之鸟》

英国的雕塑家亨利·摩尔也是极具个性和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他对雕塑创作有五条定义:(1)对材料的真诚;(2)空间三维的充分体现;(3)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力;(4)想象与表达;(5)生命力与表现力。他强调“少即是多”的概念,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够以一种极简的手法去表现内在的本真。他不追求作品愉悦人的感官,而是表现一种感人的精神力量。其实这一点与中国画里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的作品主题是复合的、多重性的,虽强调简化但并不单一,而是体现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大的精神感和生命力。同样对后世雕塑影响较深且又极具自己语言特色的雕塑家还有瑞士的贾科梅蒂。他的雕塑展现出人的孤独无援和“空无”的忧伤,将人物简化到甚至只剩下线条是他常用的创作手段。他在领悟传统和研究现实的基础上将雕像的量块舍弃,把线作为人体的基本组成因素,给人造成在视觉上强烈的刺激以及内心深刻的震撼与感动,代表作有《广场》《行走的人》(如图5)等。

图5 《行走的人》

四、结语

不论是文艺复兴之前的雕塑作品还是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的现代雕塑,在大的时代背景和主题下,总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突破传统或者时代的局限性来寻求自己独特的个性,拥有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手法和思考。追求艺术中自我个性的表达不仅仅是艺术本身的需求,更是艺术家对还原人的本性的思考。正因为艺术家的个性独特体现才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我们应该如何在宏观范围下展现自我?我认为这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历史发展的原因,更应该多看优秀作品,从中汲取好的经验和表现方法,多练习,将艺术的本真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之中,探讨创作的真实性和哲学性。艺术创作既要有自己的独特性,也要与社会背景相结合,不空泛地脱离社会本体,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变革,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猜你喜欢

雕塑创作传统
巨型雕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我的破烂雕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写实雕塑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