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简化食物频率问卷的农村老年人膳食炎症指数分析
2022-06-10吕兄兄宁艳花郭浩乾陈可心李美曼
吕兄兄,陈 莉,宁艳花,郭浩乾,姜 婷,陈可心,李美曼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750004
第7 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与城镇老年人口相比,农村地区面临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程度高等问题。农村居民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A 缺乏发生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且农村居民膳食相关慢性病发病率出现增长趋势[1]。因此,应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居民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是一个基于文献设计开发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用以评价膳食对炎症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2]。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多项DII 相关研究,多聚焦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3];且多以24 h[4-5]或3 d 膳食回顾法[6-7]和完整食物频率问卷[8-10]调查结果计算DII。然而,由于老年人老龄化程度较高、文化程度较低,24 h 或3 d 膳食回顾法准确性低;而传统的完整食物频率法填写时间长,不易取得调查对象配合。相对而言,高键[11]研制的简化食物频率问卷(FFQ25)简便易用,能够在10 min 内完成,适用于老年人的膳食调查。本研究在FFQ25 调查基础上对农村老年人的DII 进行分析,旨在了解DII 与饮食习惯、膳食模式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 年8 月—2020 年12 月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农村地区599 名老年人进行现况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0 岁;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严重听力或语言障碍等不能配合调查。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问卷: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信息。②饮食习惯问卷:自行编制,包括每日固定餐次、就餐时间、膳食搭配等情况。③FFQ25:调查研究对象在过去1 年内膳食摄入情况[11],包括25 种食物,摄入频率从“从不吃”到“每天3 次以上”权重依次为0.00,0.03,0.07,0.22,0.50,0.79,1.00,2.00,3.00。摄入量从“1 两及以下”到“5 两及以上”权重依次为0.50,0.75,1.00,1.50,2.00;特殊食物,如鸡蛋、饮料、啤酒等以特殊单位表示,如个、瓶等。经检验,FFQ25 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及较好的效度。④DII:由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癌症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开发,用于评估个人饮食总体炎症潜能[3]。通过将饮食数据采集过程中获得的个人膳食数据与全球平均摄入量建立联系计算,Z 评分=(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日摄入量-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的全球人均日摄入量均数)/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的全球人均日摄入量标准差×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炎症效应得分。将Z 评分转换为百分制,将所得百分制得分加倍后减去“1”实现以“0”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再乘以各膳食成分的总炎症得分,将结果总和后获得个人DII 评分。本研究的DII 以FFQ25 为基础,仅计算25 种食物的14 种膳食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描述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定性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膳食模式分析[11]采用因子分析,模型估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同时为了得到相对简单的因子结构和更好的可解释性,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旋转。结合碎石图、食物组合的合理性以及方差贡献率确定主要膳食模式。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DII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饮食习惯、膳食模式与DII 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农村老年人一般资料 共发放问卷610 份,回收有效问卷59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2%。599 名农村老年人年龄为60~87 岁,其中,男297 人(49.6%),女302 人(50.4%);文 化 程 度:小 学 及 以 下385 人(64.3%),初中116 人(19.4%),高中或中专59 人(9.8%),专科及以上39 人(6.5%);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 元274 人(45.7%),2 000~4 000 元118 人(19.7%),>4 000 元207 人(34.6%)。
2.2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见表1)
表1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n=599)
2.3 农村老年人膳食摄入情况 农村老年人各类食物摄入量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推荐摄入量比较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膳食指南符合率偏低,其中,谷薯类和大豆及坚果日均摄入过量,畜禽肉的日均摄入量基本适宜,蔬菜类、水果类、水产品、蛋类和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不足。详见表2。
表2 农村老年人各类膳食摄入量(n=599)
2.4 农村老年人膳食模式分析 对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KMO 统计量计算以及Bartlett's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 统计量为0.711(>0.6),Bartlett's 球形检验P<0.001,提示各类食物摄入具有共同因素,该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共获得6 个膳食公因子,特征根均>1,特征根值分别为19.192,9.661,8.433,7.274,6.858,6.688;6 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2.49%、10.78%、10.50%、9.10%、7.91%、7.3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11%。各膳食模式根据食物因子载荷和组合特点,因子1 以奶类及蛋类食物为主,将其命名为奶蛋模式;因子2 以米面及其制品和粗粮为主,将其命名为粮谷模式;因子3 以甜饮料及水果为主,将其命名为甜饮料水果模式;因子4 以加工肉制品及水产品为主,将其命名为加工肉制品水产品模式;因子5 以薯类及豆制品为主,将其命名为薯类豆制品模式;因子6 以坚果及酒类为主,将其命名为坚果酒类模式。详见表3。
表3 农村老年人膳食模式因子载荷分布(因子载荷>0.3)
2.5 农村老年人基于FFQ25 的DII 分析
2.5.1 农村老年人的DII 水平 农村老年人DII 评分为-2.01~1.71 分,且DII 评分正值稍多于负值,其中DII 评分<0 分者占49.25%,≥0 分者占50.75%。将DII 依据三分位数划分为抗炎倾向组(T1,≤-0.47分)、中性组(T2,>-0.47~0.54 分)和促炎倾向组(T3,>0.54 分)3 组。不同DII 分组农村老年人的各种食物摄入量比较见表4。
表4 不同DII 分组农村老年人的各种食物摄入量比较[M(P25,P75),n=599] 单位:g/d
2.5.2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与DII 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固定餐次为2 餐及不固定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中性组,每日固定餐次为3 餐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抗炎倾向组(P<0.05)。每日就餐时间固定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中性组,每日就餐时间一般固定及不固定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促炎倾向组(P<0.05)。每日膳食搭配以素为主及以荤为主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促炎倾向组,每日膳食搭配以荤素搭配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抗炎倾向组(P<0.05)。每餐食量为很饱及半饱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中性组,每餐食量为7 分饱或8 分饱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促炎倾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饮食口味清淡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抗炎倾向组,每日饮食口味较重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中性组,每日饮食口味适中的农村老年人倾向于促炎倾向组(P<0.05)。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与DII的关系见表5。
表5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与DII 的关系(n=599) 单位:人(%)
2.5.3 农村老年人膳食模式与DII 的关系 某膳食模式下各食物组因子负荷与其标化的摄入量乘积之和即为膳食模式评分[11],计算每个个体不同膳食模式评分,对不同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按照从低到高分为三等分(Q1、Q2、Q3)。对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分组及DII 分组(T1、T2、T3)进行χ2检验。奶蛋模式Q1 组中T3 组占比为73.5%,Q3 组中T1 组占比为67.8%;粮谷模式Q1 组 中T3 组 占 比 为68.5%,Q3 组 中T1 组 占 比 为63.3%;加工肉制品水产品模式Q1 组中T3 组占比为53.0%,Q3 组中T1 组占比为51.3%;薯类豆制品模式Q1 组 中T3 组 占 比 为70.0%,Q3 组 中T1 组 占 比 为69.3%;甜饮料水果模式Q1 组中T3 组占比为70.0%,Q3 组中T1 组占比为75.4%;坚果酒类模式Q1 组中T3 组占比为52.0%,Q3 组中T1 组占比为53.8%。详见表6。
表6 农村老年人膳食模式与DII 的关系(n=599) 单位:人(%)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及膳食模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村地区饮食多样化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膳食结构亟待改善[1]。本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与膳食指南符合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仅畜禽肉的日均摄入量基本适宜,其他食物类别摄入过量或不足,与已有研究结果[12]大致相同。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可知,农村老年人对于膳食营养不重视,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为主,相关膳食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促进国民健康是《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13]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14]的重要战略目标,故今后应加大对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营养素养、优化膳食结构,推动农村老年人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膳食模式也称饮食模式或食物模式,是“以多种形式结合的,人们实际生活所食用的食物成分组合”[15]。本研究显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农村老年人共有6 种膳食模式:奶蛋模式、粮谷模式、加工肉制品水产品模式、薯类豆制品模式、甜饮料水果模式、坚果酒类模式。任亚萍等[16]于2018 年1 月—2018 年6 月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00 名老年居民,同样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4 种膳食模式:动物类模式、蔬果类模式、饮酒类模式和谷物类模式。受食物种类多样性、饮食习惯不同、地域差异以及模式命名的主观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膳食模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总体来看,本研究提取的膳食模式结果与之存在相似之处。
3.2 基于FFQ25 的农村老年人DII 分析 当前,DII相关调查分析方法多采用24 h 或3 d 膳食回顾法和完整食物频率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24 h或3 d 膳食回顾法省时、省力,可操作性强,但主观性较强、准确性较低;完整食物频率法收集的数据时间间隔较长,可反映某种食物的可获得性、消费情况、消费频率和人群对某种或某类食物的偏好,但过于烦琐,以致可能影响其可操作性和推广性[17]。FFQ25 较24 h 或3 d膳食回顾法及完整食物频率法简单易用、准确性高,在老年人群开展膳食相关研究中实用性强。因此,本研究选择FFQ25 对农村老年人膳食摄入情况进行DII 相关分析,为农村老年人科学选择食物、达到合理营养、预防与营养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老年人饮食习惯与DII 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应形成和巩固每日固定3 餐、就餐时间固定、每餐荤素搭配、口味清淡的饮食习惯,从而提高膳食抗炎倾向,降低老年人衰弱[7]、骨质疏松症[5]等发病风险。农村老年人膳食模式与DII 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6 种膳食模式因子得分越高,其DII 抗炎倾向组所占比例越大。原因可能为此6 种膳食模式主要摄入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 等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抑制氧化应激[18],从而表现为抗炎倾向。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农村老年人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方面,可指导其在原膳食模式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食物摄入,从而提高其膳食抗炎倾向。
总之,基于FFQ25 的DII 能够在一定水平反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模式的炎症效应,评估方法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探索DII 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相关性,从而为膳食质量评价提供快捷的方法。农村老年人DII 与饮食习惯、膳食模式相关性分析提示,养成和巩固健康饮食习惯,形成健康膳食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膳食抗炎倾向,从而预防疾病,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